2020-04-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消費作為一種文化

這邊想談的,是以Neo-Tribes: Consumption, Leisure and Touris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作為參考書目,試以新部落的觀點,讓大家了解消費行為與文化之間可以探討的層面,也是筆者自己作為學生,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的反思。
消費作為一種文化,文本以新部落作為一種新的出發點,討論人們日常消費行為,因此在這個前提下,必須先理解何謂新部落(new-tribes)
每個人的消費的行為,都可視為一種新部落的聚集
消費行為作為一種大眾的形式出現
在Maffesoli眼中,大部分的人在現代社會當中,消費行為通常作為一種大眾的形式出現,然而這其實打破了一般大家的想像,都會認為消費行為應該屬於自己本身的決定,是一種個體的自主展現。這邊暫且可以打住,你可以稍微想想,最近的花費真的是出於你自身需求而做出的消費動作嗎?如果仔細細想,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這件事情在新型冠狀病毒時期,這個答案無意間就凸顯出來。
在Middle EAST EYE的報導中,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生,讓許多非必要商品的需求大幅降低,都開始認真專注於自己的需求,而非慾望。甚至也導致整個產業有所改變的影響,包含互聯網等店商型式。
這邊想表達的是,這樣受大眾影響的非必需消費行為,有其短暫性,即是現代社會裡新部落的特徵,本身部落所帶有一種流動性也反映在我們現在的消費行為中。而不僅於個體身上展現,更可能延伸到各層面。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消費行為作為何種意義存在與方式出現。
個體成為了一種面具存在
變臉秀 取自維基百科
Maffeoli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認為現在個體的消費行為已經讓個體成為了一種面具存在。在筆者的觀點下,或許可以利用最近很受歡迎的海底撈變臉秀做為更動態的詮釋。
大家應該或多或少接觸過變臉秀,當台上演員在一瞬間迅速將臉上的面具做快速變換的過程,即是我們日常「快速」消費行為,而我們的消費行為,則是不斷地為了追求某個目標,這個目標是大眾的。
那個目標,事實上卻是一種對於自身需求幻化成慾望的假象。而我們只是為了要迎合這個虛假意識,而嚮往某種程度上的階級流動。希望藉由某些消費行為的模式,讓自己的顯得有品味(taste),即是Bourdieu所談不同資本(capital)所建構的,其中包含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等。
必須遠離異化消費
我們應該要避免的是,對於消費行為的異化,亦即是對於本身購買的疏離感。(可參考另一篇文章,資本世界的遊戲規則)
所以,我們要做的或許不是不斷地變換面具,而是試著知道自己的面具有什麼意義。其實說白了,就是要提醒大家不要衝動購買,尤其是在這能少出門就少出門的非常時期,網路商城已經悄悄在製造很多面具讓你挑選了。
文中提到的報導為《Coronavirus: A wake-up call for global consumerist cultur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