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設計(二)——以傳統工業設計作為反思

2024/03/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設計過度服從於消費主義

“認為設計關注於空洞的消費主義,好比一個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一生都去當皮膚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和美容業者。”《論述設計》第三章

如《論述設計》書中提到的,現在工業設計產業過度的專注於商業的範疇,所謂的「好的」產品幾乎相等於「好賣的」產品,過度的服從「消費主義」就會是有問題的。

商業之外的可能性

像是社會福利,我們就很難用商業的角度說明它的好,但它卻有存在於社會的必要性;或像是進行某種實驗,我們很難確定過程中投注的成本能夠產生多少回報,但我們仍應該這麼做,因為沒有嘗試則完全不可能出現新的結果;與此同時,我們也很難直接證明任何一種反思或思想能夠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以商業的角度去看待時更是無法理解,但同時間我們仍然相信它們的價值。

工業設計面臨的挑戰

「在商業的巨大陰影之下」,這就是工業設計現今面臨的挑戰。

工業設計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籠罩在商業的巨大陰影之下

在《論述設計》此書中提及現今工業設計面臨了八項挑戰:功能主義、形式主義、商業主義、個人主義、理性主義、實證主義、現實主義和種族中心主義,若有興趣,可以閱讀此書獲得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此就不一一說明。

不過大致上可從工業設計出生的年代略作一些反思——也就是工業革命之後,工業設計師成為工業的僕人,關注在工業上的大量生產以及銷售,也就是企業則以商業為主要導向,也就使得設計最終走向了「消費主義」。

而在膚淺的消費主義之影響下,工業設計強調的是功能訴求,提供更具有實用價值的服務——也就是功能主義;且由於消費常常是建立在一種盲目的衝動下,而為了滿足人們最強勢的感官——視覺,因而「造型」則成為了最主要的「價值訴求」——也就是形式主義。以及其他書中提及的個人主義、理性主義及實證主義等等都如上述這般,限制了工業設計的各種可能性,成為工業設計現今面臨的八項挑戰。

我們都需要重新認識工業設計

“論述設計並非要挑戰傳統產品設計的優點,而是利用設計工具、語言和方法,在產品和及之外提供智識上的服務。”《論述設計》第三章

過去,工業設計大多只服從於商業的範疇,當然,這使得工業設計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因此,我們要釐清,論述設計並不是反對工業設計的傳統,而是希望在過去的基礎上,思索著工業設計的方向。社會中已經可以見得「消費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只造成了社會浪費以及對於環境的破壞,同時過度消費對於「個人」來說,也造成金錢以及心理上的傷害。

除了關於金錢和心理的傷害,過度的消費主義也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作為基本前提,產品設計的自我想像缺少活力,並且對於現況感到自滿;它沒有熱情的擁抱服務的新可能,選擇避開了實質的社會智識參與,...。”《論述設計》第三章

因此,我們希望提出一種更完善的理論架構,來重新認識工業設計,使得學習及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們的觀點獲得全新的開展:「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服務、我們應該重視什麼價值?不論是什麼,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也是時候該擁抱新的可能。」

再次釐清工業設計的範疇

“分類是讓隨處可見的混亂變因得到秩序的方法。組織架構基本上無法改變事實,但對於相同現況的不同安排,卻可能有效幫助人們與潛在的混亂互動。”《論述設計》第四章

提出新的分類並不能直接改變事實,卻能幫助人們與潛在的混亂互動

在《論述設計》此書中,將工業設計區分成四個領域架構,分別是:

(一)以利益為中心的商業設計架構

首先點出了工業設計傳統以來主要的範疇,從設計師成為工業社會的僕人開始——也就是服從大量生產的、消費的規則。在此範疇裡,所謂最成功的產品就是那些賣的最好的商品。

(二)為弱勢服務的負責任設計架構

在負責任的設計架構中,強調對於特定對象(通常是在這個社會中處於弱勢的對象)提供服務、解決問題。儘管在這個架構中,往往都需要依賴一定的資金與收益,有別於「商業的」,它主要的目的並不是使得利益最大化,而是解決問題,在部分的設計中,甚至只要能夠打平業績就已經算是成功案例。

(三)以探索為中心的實驗設計架構

透過確立實驗的設計架構,來保障設計過程的重要性,因為最重要的訴求並不是設計的最後產出,而是從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這一點個人認為在學術研究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透過「實驗的」設計架構區別於傳統概念上的設計(即重視最後的設計成果以及效益而忽略了設計過程),來確保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及重要性。

(四)以觀眾反思為中心的論述設計架構

透過設計的人造物達到論述的目的,透過人造物引發一種思考、反思,甚至希望激發起觀眾的辯論和回應,進而提升在特定概念及議題下的社會意識。透過「論述的」設計架構來強調設計對於「智識」上影響的可能性,有別於傳統的設計——提供服務、解決問題,論述設計不再強調直接解決問題,甚至是拋出問題,而引發的討論,間接的使得某個議題得以改善。

上述的四個架構中,並不是透過產業、產品類別及設計產物來區分,而是著重於設計的「原因」,而這是個人特別值得提出來的地方。某種程度上,設計師能夠透過區分不同的設計架構,使得自己理解之所以要設計的根本原因,幫助在執行設計過程中就像擁有一份地圖,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四個設計架構並不完全獨立存在

“我們應該要明白架構邊界是模糊的,而無可避免地,商業、負責任、實驗和論述設計的空間也會相互重疊”《論述設計》第五章

在此強調,在現實中的設計裡,並不會只侷限在某一種架構中,而是會同時具備了多種架構,只是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像是一個設計案,可能同時具備了商業的、負責任以及實驗的,其比重可能分別占了60%、30%以及10%。

透過釐清「為什麼設計」之後,進而使得設計師找到自己的定位,幫助我們在設計時能夠更明白設計的方向。而這在設計的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課題,尤其能夠幫助迷惘的學生,至少能夠比較具體的了解、學習到,設計並不只是僅限於生活中普遍存在「商業的」這個範疇,而是有更完整、更廣闊的可能性在等著他們去探索。

而下一篇文章,則會介紹關於論述設計的幾項重要的設計內容以及相關案例的分享,讓各位能夠對於論述設計的認識能夠更加具體。


3會員
20內容數
歡迎交流討論!目前文章主題內容:設計、哲學與美學、當兵小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