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我和武漢女孩的兩岸青年說 — 寫給旅外留學生

    本文為原稿,可以至換日線閱讀已修編、潤飾後刊登的版本
        我在英國華威大學讀碩士的時候,身邊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國,最多的是中國學生,先前其他的專欄討論過英國高等教育學子的組成來源,解釋了為何許多亞洲學子赴英求學,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而我印象深刻的是與中國留學生們的交流;同樣來自臺灣,我遇過幾位臺灣人是完全不想與其互動,甚至拒絕跟中國學生來往的,但我自己保持著「3不原則」,不排斥與中國學生們共事,以及參加他們的活動,喜歡戲劇的我,在碩士期間加入了中國華威學生會年度大戲的劇組,與他們合作了四個多月,也算愉快。不刻意主動挑起兩岸對立,我有次與幾位中國學生搭Uber,司機大哥在我們一上車就劈哩啪啦說了「你們都來自中國吧!我上次去中國.....」開始用英文一連串與我們分享,當時的我根本來不及表明我的身分,並且當下突然插話說明也顯得刻意,更何況車上坐著的,有幾位是有濃厚愛國情操的中國人,我若說了任何有關中國、臺灣不一樣的言論,絕對會造成尷尬的局面,於是我在其他人都下車後才跟司機大哥解釋其實我來自臺灣,讓我會心一笑的是當我說完,他馬上接著說「那你們就是來自不同的國家」,著實讓人暖心,畢竟在外國頗難遇到對亞洲政治情勢了解的外國人(不過最近疫情的確使我們臺灣躍上國際版面多了許多)。最後,在與中國學生理性討論各項議題時,絕不示弱或甘於被吃豆腐,這也是我主要撰寫這篇文的原因。
        我遇到的武漢女孩,是我的同班同學,因為我們各自固定會去體育館游泳,所以常常一起,而非常喜愛與人討論時事的她,每次總會拋給我一連串的議題請我回答,宛若兩岸青年說上演。以下就三項我們討論過的主題做分享,為了保持中立,敘述部分除她的看法以外,其餘的討論是我單方面的評論,僅為個人就經驗上以及觀察到的立場書寫。
    ➤對海外留學的看法
        當我們討論留學生們來到英國讀碩士的現象,她提到了中國的代辦留學產業,已到了過飽和的程度,因為中國學生的觀念裡覺得只要有去國外「鍍金」,學歷就比別人高一等,導致任何領域的學生,爭相都要申請至國外留學,而這些代辦公司提供的「一條龍」服務,從申請資料撰寫、考試面試準備,到住宿當地找房,甚至是就讀後的功課代寫服務,全部一手包辦。我對於中國這些留學代辦公司提供五花八門的服務,其實不感到驚訝,因為自從我來到英國後,總會收到各種不同來自中國的廣告訊息,甚至不知道從哪裡要到我的資訊,寄email到信箱。
        而我也了解有供給就代表有需求,我尊重每個人在申請學校時會需要的協助,以及留學後對於課業的處理方式,但我好奇的是,很多我的同學常常批評課堂上教授的授課方式,以及上課內容,但是他們抱怨的都是早就公布在系網站上的資訊,清清楚楚地寫在課程大綱中,難道這些中國留學生們在申請學校時,根本沒看簡章、都不知道自己申請的課程內容嗎?武漢女孩竟然回答說沒錯,很多中國學生在大學畢業後,將畢業證書交給留學代辦,剩下的申請流程一概不關心,全權交由代辦處理,甚至對自己即將要去就讀的研究所系所都沒意見,為的只是「有就好」,她也承認這種留學代辦產業鏈是惡性循環,很多中國學生在外國「鍍完金」回去後,也投身代辦工作,鼓吹海外留學,這樣的循環無窮無盡。
    給留學生的話:反觀臺灣,即使海外學歷的崇拜多少存在,但至少我在英國遇到的臺灣學子—無論大學生或研究生—皆能說出她/他為何而來、為何選擇這個學校與這個系所,以及目前為止學習到的經驗及心得,實屬好事;希望每一位未來的留學生,也要在決定出國念書前做些功課,不是盲目地隨便選擇,拒當「很瞎的」留學生。
    ➤武漢肺炎特定事件 — 甘肅救援隊惹議事件與各國防疫
        我與武漢女孩辯論的最激烈的是這兩件事情。在此之前,我必須說,我十分體諒她的家鄉武漢為此次疫情的重地,所以在與她討論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論與用字,深怕失言,但也不得不說—不只我覺得,其他班上同學也認為—她頻繁地找人討論武漢肺炎相關話題,總有「想找人吵架」的感覺。首先,可至性別力的專欄了解甘肅救援隊的爭議事件,武漢女孩除了自許為時事觀察家,也是女性主義者,她無法理解為何有人覺得女性勞動狀況、權益不該在肺炎疫情十分嚴重的時候被討論,她說中國女性在職場的對待一直都是需要被討論及改善的,她非常不贊同那些認為時機點不對的人。
        而我持的立場是,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點,提出妳/你想讓大家討論的議題,但無可避免的是,在敏感時機就會有反對或是認為不恰當的意見出現,妳/你不能拋出了話題,卻又質疑或甚至禁止其他聲音,只要求大家討論妳/你的事件。我完全支持掀起女性勞動待遇及權益的聲浪,畢竟很多時候一件事能被大家討論、注意,通常都是伴隨著另一則敏感話題,但我無法苟同的是這些人去批評或攻擊那些認為此事件不恰當的人,妳/你有權利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怎麼能禁止其他人也表達立場呢?不過最後我們還是有達成共識,就是無論爭議與否,此事件的確成功造成話題,讓各方意見都出聲,以及現在防疫依舊是最緊急的重點。
        另外一件事是各國的防疫討論,武漢女孩曾經在課堂上,用「我看報導顯示,你們日本政府的防疫政策很糟糕,你怎麼看?」為開場白,詢問班上日本同學,同樣她也問過我,在考量到對方背景及當下氛圍,我澄清並說明了我國的防疫措施,並在最後微微暗示她的報導來源未必可信,但是有鑑於她後來的挑釁口氣以及很「大外宣」式的包裝,我並未再多做解釋。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有些中國人開啟的討論,背後別有目的。
    給留學生的話:在國外待得越久,越能分辨不同中國學生在討論時事議題的立場,我遇過觀點跳躍的、邏輯不通的、講到後來自己啞口無言,或是自打臉的,我們除了保持風度與其討論,更要知道何時保持沈默並微笑就好,如果對方根本一開始就沒有要聽妳/你的想法,無論說什麼都能成為攻擊的目標,何況旁人其實都感覺得出對方的惡意,我們又何必隨之起舞呢?
    ➤最敏感的兩岸關係
        我相信這是所有海外臺灣留學生都面臨過的話題,我曾經被公開問過「到底為何你們不想回歸祖國?」,也被武漢女孩糾正、要求我用臺北稱呼我來自的地方,以及被中國學生在班上「吃豆腐」式的代為發言,至於我回覆、反應的態度,皆是建立在「理性溝通」的基礎上,換言之,若我察覺對方不懷好意,且當下情勢很不適合站出來反駁,我就不會有任何回應動作,可以看看YouTuber波特王的影片粉紅月報當中,與中國河南網友直接視訊訪問的片段,我同意他說的,「今天如果你戴著有色眼鏡喔,你看什麼,你都會不爽」,教育與環境的不同,雙方在敏感議題上的認知與價值觀,以及所站的立場就不一樣,當出發點不一樣,有時甚至背道而馳,那討論的時候不就更要以理性溝通的方式包容對方嗎?當雙方都不爽,討論的出結果嗎?我抱持的觀念永遠都是「絕不輕易回應,但若真要回應,就要講得贏對方」,我不常主動回覆有關兩岸關係的話題,唯有確認過當下適合發言,且每個人都是理性的情況下,我才會出言回應,這種態度其實不僅讓班上其他國籍的同學認同且尊重我的論點,也讓我說出來的意見更有說服力,甚至私下被同學及老師聲援支持過。
    給留學生的話:敏感話題之所以被扣上敏感,是因為常常在討論時造成爭執或不愉快,但若保持「對方不理智,我更要理智」的觀念與中國留學生理性溝通,並且以「聲音不用贏,但邏輯要贏」的心態發言,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以上只是憑藉著我在我的學校系所上看到的,以及我遇到的經驗做意見發表,不代表任何人。最後,要向旅外的臺灣留學生呼籲,永遠要記得,當我們走出臺灣就是代表了這個國家,不見得會頻繁地遇到中國學生與妳/你互動交流,但遲早這場兩岸青年說都會上演,這時候面對許多的議題,沒有所謂的「我不知道」,因為妳/你來自臺灣,和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裡,若妳/你都不知道怎麼回應,又有誰知道呢?
    #兩岸 #留學 #中國 #武漢肺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在英國劍橋大學讀博士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