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 | 愛情毀滅時,誰該被定罪:《咎愛》中善與善的戰爭

全世界的人們在用同樣的方式體會『愛』,差異只在於,我們是怎麼表達的。

── 伊朗導演法哈蒂

《咎愛》劇照,引用自網路
《咎愛》劇照,引用自網路
近十年,這位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接連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且陸續問鼎世界一級影展[1],受到全球電影愛好者的矚目。他擅長探討長期關係中的親密幽微與疼痛,2011年的《分居風暴》是法哈蒂的光芒巔峰,電影描述一對夫妻分居前夕的家庭風暴,探討在伊朗的宗教、社會等價值下夫妻的婚姻與各自的脆弱。這部片一舉擒獲「金熊獎」最佳影片,更因全體演員表現完美,評審團並破天荒地將「銀熊獎」雙影帝/雙影后等7項大獎一次頒發給了該片。 導演說明,他的電影主題從來並非古典戲劇中「善」與「惡」的鬥爭,他要拍攝的是:「現代社會的悲劇卻是善與善的戰爭,不論那一方得勝,都是令人心碎的結果。」 是的,在愛情中,我們何以總需要找到一個惡人,來承擔一段感情的失敗?是不是因為每個人都不願承認:自己不想當那個惡人。不知從何時開始,感情的結束伴隨著人們必須訴諸網路上的公審:大眾需要找到一個「渣男」或「渣女」來怒罵,以宣洩童話破滅的氣憤。法哈蒂告訴我們的是,沒有惡人,這是善與善的戰爭。 《咎愛》(2013年)中,同樣是一對感情走到盡頭的夫妻,雖然他們各自都找到了新歡,並決心步入下一段感情,但在導演的細膩凝視下,我們看到了:假裝堅強的兩人,其實都還在為彼此心痛。
《咎愛》劇照,引用自網路
咎愛,也是舊愛。 電影裡的角色們互相在說服別人遺忘,裡面的每個人卻無時無刻在和過去奮力纏鬥。 「你知道她為什麼挑上那渾蛋?因為他長得像你!」 「斬斷一切,沒有一個人是不可或缺的。」 「都忘掉吧!那都是過去,我們要往前看。」 男女主角用這一段感情取代上一段感情,用這一個取代那一個。 「難道妳不也在填補空缺?」 然而過去並非一封待刪的郵件那麼容易消除,而關係中的連結本身也絕不肯輕易被取代。 愛情可以成為過去,但永遠不會被消弭。 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自己沒有想像中瀟灑,也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善忘。回過頭,竟然該記得的都還記得,更慘的是,因為某些無法彌補的虧欠,那愧疚還隨著歲月發芽、生根、茁壯。 最考驗愛的時刻,不是相愛的時刻,而是離開前那一刻,那是最容易動搖的時刻。 惡意、忌妒、猜疑在脆弱中侵襲我們,常常迫使我們做出錯誤的揮拳。那一瞬對愛的動搖,可能要漫漫幾年才能償還那罪咎。也有可能,我們選擇不再相信愛,永遠被幸福放逐。 因此愛情可以結束,但信念卻需要被守護。為什麼?只為這信念會伴你在此生每一段感情中輪迴,它是每一段感情的預示,你將終身使用它,它卻比你更透徹結局。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裡,主角面對因自己出軌而失控的情人,崩潰痛哭: 「妳以為只有妳一個人感到痛苦嗎?」的確,破碎的結局,從來不只一個人承擔痛苦。 感情從來是兩個人的責任,結束不是看清對方,而是自己,自己的盲點、脆弱和寂寞。如果不想再繼續受傷,最好的方式是認領自己的那分愛和曾犯的錯,好好地強壯起來,比過去更明白如何去愛。 原諒,電影裡的嚴父總是教訓孩子,錯誤是不能輕易被原諒的,然而,最需要被原諒的人其實是他自己。最終會發現,沒有什麼是不可原諒的,原諒自己和別人,才有資格被未來祝福。 《咎愛》最後一鏡,那兩隻穿越病苦緊緊相握的手,深深打動我,眼眶裡飽含淚水直到片尾字幕跑完。說那是恆久的愛情,不如說那是永恆的悸動與諒解,出於寬容,能將死活轉。不妨仔細看看女主角的眼神,溫暖與憐憫的氣度與堅強同在。 《分居風暴》的結局若是否定,《咎愛》就是肯定,無言而永恆的肯定,非常適合在這個大破滅的後疫情時代觀看,從中體會並接受:善與善的愛,也是會結束的。
[1]國際一級影展指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柏林影展,這三個影展都不收已放映過的電影,因此想問鼎一級影展的影片都必須選擇以這三大影展為報名影展的第一站,被刷掉才會再轉往其他影展報名。可想而知,一級影展是影展中競爭最激烈的場域,要在其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是所有以藝術市場為傾向的電影搖籃,挖掘了許多才華洋溢的新導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