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比生命更長久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曾經有一個研究訪問許多八、九十歲高齡長者,問他們假如可以重新回到年少,再活一次,他們會有什麼改變?
結果大多數人都表示:「我會多做一些在我死後仍然可以延續下去的事。」的確,面對生命最後,總會希望不是白白來這世界一趟,做過的一切都隨風而逝,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那麼我們曾經存在跟不存在,這世界都沒有任何不同的話,那豈不是令人遺憾,也會很不甘心嗎?
死後仍可以延續下去,就是做一些比我們生命更長久的事。
有一次周末假日與朋友登台北近郊的山,同行的有剛卸任文化部長的龍應台老師,我很好奇以她這麼典型的知識份子,具有華人自古以來的士或文人素質的作家,投身至台灣這麼喧囂甚至無厘頭的政治環境,到底有何心得?卸任後的計畫是什麼?
只見龍老師語氣堅定的說,以後我要把時間花在真正長遠的事物上,不管什麼政權執政,不管當下的時勢如何,希望我努力的研究或創作的東西,可以超越政治當下的紛紛擾擾。
或許我們不必總是那麼有使命感,但是我對於網路社群媒體盛行的這個時代有些困惑,行動裝置即時通訊裡時時刻刻產生了如恆河沙數般無以計數的泡沫訊息,瞬間生瞬間死,我們的生命不該耗費在如幻影般的事物上吧?
曾經在建中資優班任教的阿貫老師退休後,創辦原聲教育協會,每星期辛苦地從台北開車到玉山裡,幫這群布農族的孩子上課,我曾經問過阿貫老師這些年來的心情,她說:「當我看到這群孩子努力的學習,我知道,他們的未來,絕對跟我們還沒來這裡不同。」
是的,這個世界有沒有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有所不同?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曾經這麼定義:「死亡,是你加上這個世界再減去你。」這句話常常警愓著我:「你在或不在,這個世界有沒有不一樣?」這個世界是否因為加進了我們而得著了某種光彩和溫度?這些正面的善意與能量在我們悄悄退場後是否仍然留存?
  若是能夠常常如此思索,我們不管青春與年老,對時間的運用就會有不同的態度。
  因此,美國詩人伍立曼所寫的「青春」這首詩裏的這幾句,對我們是最好的鼓勵了: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
青春是心情的一種狀況。
歲月並不能使人老邁,
使人老邁的是捨棄了理想與信念。........(蘋果日報專欄刊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家楊子所說的:「我常想,一生之中應該有一段像拿破崙被放逐的日子,獨自在一個孤島上看雲,沒有工作,沒有負擔,甚至沒有書籍,音樂,也沒有文明。」 自從搬到山上後,維持十多年的作息一夕之間就改變了。 每天清晨起床後,到浴室洗把臉,然後到廚房泡杯咖啡,就坐到陽台上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美好的一天。 這幾天雲霧很
我們知道要看什麼時,才看得見什麼,或者我們只看得到我們預期中的,或看得懂的東西。    因此對於困難的新概念或複雜的新領域,必須跟我們過去已經了解的背景知識相連結,大腦才能夠記得住,這也是為什麼在課堂上,老師教新的課程時都必須舉例,目的就是利用這個我們已經理解的例子來跟新的概念作連結。 我們的記
還有一種更嚴重的童年失憶症,罹患這種病的人不只是忘記學齡期的經驗,連自己青春期發生的事,也不再記得,通常得到這種病的人都是對孩子太過挑剔,以「我是為你好」而整天嘮嘮叨叨批評指責自己的孩子。 我們常會用大腦與電腦互相比擬,包括記憶的登錄與提取這些名詞也引用自電腦科學,但是在實際運作上,兩者是大不相同的
探討有關記憶與遺忘這件人人關心,但是卻又不太了解的現象。  記憶很奇怪,有時候我們想忘掉的事,卻不斷前來糾纏著我們;有時候很想記住的事,卻偏偏一點印象也沒有。   更多時候,當年以為重要得不得了的生命里程碑,現在回顧卻雲淡風輕了無痕跡;反而是一些偶然碰觸的吉光片羽,卻鮮明得宛如昨天才發生。  是的,
張愛玲曾這麼美麗的描述:「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語,惟有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想起來,這大半輩子無非也是這樣一場閒情,一場起鬨,朋友們一吆喝,一湊手,再難的事也敢去動一動! 荒野這一場好熱鬧的集,
在這個變化快速的年代中,還有多少人對兒孫輩以後的事情懷有夢想?   幸好我發現我周遭多的是不死心的朋友。   常常會想到,再二十年或三十年後回頭看,今天我們開什麼車子,住那種房子,吃什麼山珍海味或穿得如何,甚至現在的喜怒哀樂、煩惱、痛苦與掙扎,一點也不重要了。但是,未來的世界卻會因為我們現在對一個孩
作家楊子所說的:「我常想,一生之中應該有一段像拿破崙被放逐的日子,獨自在一個孤島上看雲,沒有工作,沒有負擔,甚至沒有書籍,音樂,也沒有文明。」 自從搬到山上後,維持十多年的作息一夕之間就改變了。 每天清晨起床後,到浴室洗把臉,然後到廚房泡杯咖啡,就坐到陽台上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美好的一天。 這幾天雲霧很
我們知道要看什麼時,才看得見什麼,或者我們只看得到我們預期中的,或看得懂的東西。    因此對於困難的新概念或複雜的新領域,必須跟我們過去已經了解的背景知識相連結,大腦才能夠記得住,這也是為什麼在課堂上,老師教新的課程時都必須舉例,目的就是利用這個我們已經理解的例子來跟新的概念作連結。 我們的記
還有一種更嚴重的童年失憶症,罹患這種病的人不只是忘記學齡期的經驗,連自己青春期發生的事,也不再記得,通常得到這種病的人都是對孩子太過挑剔,以「我是為你好」而整天嘮嘮叨叨批評指責自己的孩子。 我們常會用大腦與電腦互相比擬,包括記憶的登錄與提取這些名詞也引用自電腦科學,但是在實際運作上,兩者是大不相同的
探討有關記憶與遺忘這件人人關心,但是卻又不太了解的現象。  記憶很奇怪,有時候我們想忘掉的事,卻不斷前來糾纏著我們;有時候很想記住的事,卻偏偏一點印象也沒有。   更多時候,當年以為重要得不得了的生命里程碑,現在回顧卻雲淡風輕了無痕跡;反而是一些偶然碰觸的吉光片羽,卻鮮明得宛如昨天才發生。  是的,
張愛玲曾這麼美麗的描述:「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語,惟有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想起來,這大半輩子無非也是這樣一場閒情,一場起鬨,朋友們一吆喝,一湊手,再難的事也敢去動一動! 荒野這一場好熱鬧的集,
在這個變化快速的年代中,還有多少人對兒孫輩以後的事情懷有夢想?   幸好我發現我周遭多的是不死心的朋友。   常常會想到,再二十年或三十年後回頭看,今天我們開什麼車子,住那種房子,吃什麼山珍海味或穿得如何,甚至現在的喜怒哀樂、煩惱、痛苦與掙扎,一點也不重要了。但是,未來的世界卻會因為我們現在對一個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而在世,總是有諸多不滿之處,縱然是再有錢外表再無敵之人,也逃不過歲月的經過,而逐漸老去,而終將歸於塵土。因此,有的人主張活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候,因此不必太長壽,彷彿已經享受了許多人世間的好處而足夠了。不過,到底會活到幾歲,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況且,也不是年紀越大就越無路用,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剛剛看了國王排名:勇氣的寶箱 第四集 講了不死之身的故事 「 長生不老 」是個假議題。 暫時脫下羨慕嫉妒的情節 仔細想想 活這麼久 有什麼好處嗎? 好像只是多了一些閱歷 然後看著身邊親愛的人慢慢老去死去 真正要做的 就是把握每一刻 活在當下吧 不要做後悔的事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而在世,總是有諸多不滿之處,縱然是再有錢外表再無敵之人,也逃不過歲月的經過,而逐漸老去,而終將歸於塵土。因此,有的人主張活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候,因此不必太長壽,彷彿已經享受了許多人世間的好處而足夠了。不過,到底會活到幾歲,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況且,也不是年紀越大就越無路用,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剛剛看了國王排名:勇氣的寶箱 第四集 講了不死之身的故事 「 長生不老 」是個假議題。 暫時脫下羨慕嫉妒的情節 仔細想想 活這麼久 有什麼好處嗎? 好像只是多了一些閱歷 然後看著身邊親愛的人慢慢老去死去 真正要做的 就是把握每一刻 活在當下吧 不要做後悔的事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既然是第二篇 那就來說一下 第二人生吧 這是我上禮拜聽到的 主要是說其實人類只有被設定活50歲 但最近一百年 人類的壽命被延長到了80歲 所以後面的30年 我們要怎麼過 說實在的 我也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人可能3-40歲 生命就結束了 但是我們現在多活了將近一倍的時間 所以有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