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卻為了中國用語吵架:支語警察,與討厭支語警察的人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中國影視娛樂業崛起,有許多中國用語漸漸出現在台灣日常生活中--舉凡「視頻」取代了「影片」、「質量」與「品質」混用,加上兩岸資訊戰的角力--尤其受「香港反送中運動」、「武漢肺炎」的影響,台灣人對於中國政治環境的印象可謂跌落谷底,這反應在台灣年輕人對國家認同上。
根據《天下雜誌》2020年的調查,20至29歲年輕人超過八成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過半數認為台灣應當「獨立」。
表1/取自天下雜誌
表2/取自天下雜誌
而兩岸政治環境的緊張加上中國娛樂產業的大量輸出,開始有台灣網友擔心,「中國詞語取代台灣語彙」的現象將成為某種形式的「文化入侵」。
為了避免這樣的「文化入侵」,有一部分網友會提醒自己「避免」使用中國用語,或開始指出中國用語的不精確,比如施典志的這一篇〈為什麼不該在台灣用「視頻」一詞?〉就說明了以「視頻」取代「影片」的用法並不恰當。
不過,或許正因為對「文化入侵」的擔憂,網路上開始出現所謂的「支語警察」--也就是一群「以強烈口吻指正別人用了中國語彙」的網友。
筆者認為,「支語警察」的出現,體現了台灣人對於中國文化入侵的忌憚。
當然,討厭支語警察的人會說,語言本就是一種「交流」,就像台灣除了中國用語,也有非常多來自日文、英文的詞彙,但台灣也沒有就此變成日本或英國的一部分,要求大家完全不用中國用語,純粹是「矯枉過正」,並且干涉他人言論自由,成了另一種「審查機制」。
依筆者淺見,無論是網路上的「支語警察」或「反對支語警察」的人,其實大部分都屬於「台派」,他們都認同台灣本土價值,只是兩方對於語言問題上有著不同想法罷了。
支語警察之所以討人厭,除了「管太寬」之外,還有「態度」上的問題。擅自到他人版面上指正他人的用語,甚至滑坡到直呼他人「被中國洗腦」,絕不算友好的態度當然會激起他人不滿。
「為什麼同屬台派,只是因為用了中國用語,就讓支語警察打上『被中國洗腦』的標籤?」
支語警察得先承認,當前的網路世界促進了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一昧的希望台灣人完全去除中國的影響(或是不受中國影響),顯然是難以達成的目標。政治傾向是光譜般的存在,我們得先找出相同趨向的「隊友」,才能夠加強「己方戰力」。
若真的想避免使用中國語彙,那麼也應該是自己要求自己,而不是強硬的要求他人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作為中國長期以來的統戰對象,台灣人不應該將可能的隊友推開,應當盡可能拉攏對台灣本土擁有「相近」認同感的人,在自由民主的國家,自主的團結才是上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15內容數
為了寫出自己喜歡的BL作品,為了與有緣的讀者相遇,為了逼已經成為大人的自己莫忘初心,所以創建了這裡。目標是成為燉肉大文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涯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妻子李佳芬,在「屏東婦女志工後援會」成立大會上,充滿憂愁的說: 「為什麼小學六年級,教我的孩子如何要了解性高潮?......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一些部分的校園,會出現這麼混亂的教育?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老師教他如何肛交。」
明天(11/24)就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日,除了市長、議員、里長......之外,最受矚目的,還有十項公民投票案。其中又以近來廣告大播送、宣傳單鋪天蓋地的「愛家三公投」最為人所知。
指考放榜,一名考上台大醫科的雄女生接受訪問,新聞媒體卻將焦點放在她「與雄中男友交往故而功課進步」上頭。而相關報導以及PTT底下的留言,充斥著「遲早被學長追走」、「到時候變成學長的形狀」之類的性羞辱言論。 除了「關網友什麼事」之外,我們真正要追問的,是這個情境形成的原因。
姚文智企圖用貓咪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然而抱貓手法不當惹惱眾多貓奴,沒想到後來姚文智臉書居然還推出「貓咪週記」消費死去的貓咪,引來愛貓人的撻伐。 但是姚文智幕僚真的知道自己哪裡操作錯誤嗎?
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妻子李佳芬,在「屏東婦女志工後援會」成立大會上,充滿憂愁的說: 「為什麼小學六年級,教我的孩子如何要了解性高潮?......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一些部分的校園,會出現這麼混亂的教育?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老師教他如何肛交。」
明天(11/24)就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日,除了市長、議員、里長......之外,最受矚目的,還有十項公民投票案。其中又以近來廣告大播送、宣傳單鋪天蓋地的「愛家三公投」最為人所知。
指考放榜,一名考上台大醫科的雄女生接受訪問,新聞媒體卻將焦點放在她「與雄中男友交往故而功課進步」上頭。而相關報導以及PTT底下的留言,充斥著「遲早被學長追走」、「到時候變成學長的形狀」之類的性羞辱言論。 除了「關網友什麼事」之外,我們真正要追問的,是這個情境形成的原因。
姚文智企圖用貓咪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然而抱貓手法不當惹惱眾多貓奴,沒想到後來姚文智臉書居然還推出「貓咪週記」消費死去的貓咪,引來愛貓人的撻伐。 但是姚文智幕僚真的知道自己哪裡操作錯誤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2024/08/26 10:00 ◎洪昱睿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個專有名詞:「支語警察」;指的是時下不少年輕人時常使用中國的手機社交軟體,如「抖音」、「小紅書」或「微博」、「微信」等等,因而深受影響,連日常台灣華語的用字遣詞亦直接使用中國用語。而對這種亂象感到憂心及不解的台派人士,紛紛提出警告:「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