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蹲點日記——Z世代眼中的左邊鄰居

2023/03/12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撰文:廖宥甯
墨西哥諺語說過:「美國太近,天堂太遠」,如果依照臺灣目前的處境照樣造句,大概可以改成:「中國太近,天堂太遠」。筆者的中國史教授曾在課堂上提起,過去研究中國史時,都會問自己:「中國究竟該何去何從?」,「但現在我們只希望他們不要跨過臺海中線就好了。」教授的自問自答獲得滿堂笑聲。
雖然軍隊乍看短期內不會越過臺灣海峽,但沒有空間限制的網路文化早已穿過中國的「網路長城」來到臺灣,畢竟中國官方對網路使用的態度是是禁止自家人翻出來,沒有拒絕外人翻進去。而臺灣和中國同屬華語文化圈,且使用同一種語言,被中國強勢文化影響究竟無法避免。
身為網路Z世代的一員,筆者喜愛在臺灣的Dcard和PTT、中國的Bilibili和微博長期蹲點,進行網路流行文化與價值觀調查,但凡發生大S汪小菲離婚這種涉及兩岸口水戰的新聞,便會立刻殺去各華語網路論壇置板凳吃瓜,觀察不同網域中的文化差異。
本篇專欄主要分享筆者這些年來對中國「互聯網」世界的觀察,歸納出幾項看似充滿「中國特色」的網路文化。當然中國人口基數龐大,這些略顯荒唐的言論不能代表所有中國人,至少筆者身邊的中國籍朋友都不會有此類發言。然而這些網路評論,依然能反映出中國社會中某一群體的所思所想。
文化是誰的?——網路世界的中韓文化三八線
中國網友對鄰國韓國抱有相當微妙的心態,他們欣賞韓國影視劇,喜歡韓國偶像團體與明星,這從中國娛樂圈經常買入韓國綜藝或戲劇版權此現象便可見端倪(例:韓—Running Man,中—奔跑吧兄弟。最近聽說將要翻拍「鬼怪」和「W兩個世界」),更甚者,時不時我們亦能見到中國電視劇或綜藝節目抄襲自韓國的新聞。
然而,中國網友對韓國娛樂圈的想法也有微妙之處。如果誇讚一名中國女演員很有「韓劇女主氛圍感」,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誇獎就誇獎,為什麼非要說韓國不可?」;但要是有一名演員在表演時表情太過誇張,諸如擠眉弄眼噘嘴,中國網友便會說這是「韓式演技」。還有前段時間韓劇「魷魚遊戲」在全球掀起熱潮,就有中國網友表示魷魚遊戲這種「大逃殺」式劇情,在中國網路小說論壇早就屢見不鮮,韓國人不過是抄襲罷了。
有趣的是,中國網友也十分喜愛「拉踩」韓國明星們來襯托自家娛樂圈。好比說中國網友嫌棄韓國紅毯只能見黑白灰三色服裝,且穿不起高級訂製的禮服,比不上「內娛」(「內地娛樂圈」的縮寫,相對的是香港娛樂圈和⋯⋯臺灣娛樂圈?)明星們紅毯上的美豔造型(筆者碎碎念:整天只在乎紅毯好不好看,有沒有端得出手的代表作才是重點好嗎);抑或認為韓式妝容與水光肌太過小家碧玉,不如中國審美「大氣」。最最經典的莫過於戀愛綜藝「單身即地獄」熱播時,中國網友抨擊節目嘉賓宋智雅過分「媚男」,在中國影音平台Bilibili(簡稱B站)上可以看見不少強調中國女明星「女王發言」的剪輯影片(內容包含但不限於「男人多的是我管男人喜歡什麼」此類言論),刻意製造中國和韓國女性的價值觀對比。
除此之外,中國網友十分喜愛指責韓國影視作品或明星「偷文化」,譬如韓國當紅女偶像在節目中稱配戴的鳳凰髮簪很有「韓國風情」,此番話在中國網友耳中宛如晴天霹靂,紛紛宣告「塌房」,因為張元英犯下偷中國文化的罪行;而女團(G)L-DLE成員田小娟所拍攝的漢堡廣告裡,因為出現茶道牡丹水墨畫漆器等等「中國文化產物」,顯然也犯下「偷文化」的大逆不道罪行,有網友留言表示:「身為公眾人物,她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會帶來的影響嗎?」
不只韓國,先前時尚品牌迪奧於2022年秋冬成衣系列中,推出一款被中國網友控訴抄襲中國馬面裙的中長裙,中方認為迪奧此舉剽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大批中國留學生走上街頭抗議迪奧此舉無異於「文化挪用」;還有2023年農曆過年期間,究竟要用「Happy “Chinese” New Year」還是「Happy “Lunar” New Year」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凡是使用「Chinese New Year」的名人都會獲得中國網友的讚賞,反之則會被出征圍剿。而之前筆者在看完以華人英雄為主角的漫威電影「尚氣」後,秉持吃飽太閒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點進B站輸入尚氣關鍵字查詢,跳出的第一個影片便是「漫威電影尚氣辱華了嗎?」,認為尚氣電影裡充滿文化偏見,刻意醜化華人群體。
而「文化審查」這把火最近也燒回中國自家,先前中國古裝偶像劇「星漢燦爛」因為角色腰帶的造型被指類似日本和服,充斥「倭風」而被迫後製重新P圖處理;也有些網友在製作電視劇二創影片時,會特別標榜這部片電視劇場景「擺脫倭風」,盡顯「傳統中式美學」。
以下抒發筆者個人淺見:在東亞漢字文化圈糾結什麼文化是誰的,比小學生在桌上畫線分楚河漢界還沒意義。而且換個角度來看,這不正代表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之深遠嗎?此時此刻不好好把握大外宣的機會,反而對些雞毛蒜皮斤斤計較,這才是在拖「中華民族」的後腿。
天朝世界觀——「政治正確」在中國
不少自詡「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的中國網友,慣於嘲弄歐美世界那些「偽善」的政治正確觀念。去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影片評論區,便充斥著不少令筆者大開眼界的留言,比方說批評西方國家抗議主辦國卡達歧視同性戀的行為「沒有意義」、「還不如把精力用在踢球上」;甚至有中國網友在決賽阿根廷法國爭冠時,表示自己支持阿根廷是因為「這是一支難得沒有黑人的球隊」,訕笑法國球員「膚色一個比一個黑」、「這根本是非洲的反殖民」。
而美國近年來的「Black Lives Matter」反種族歧視行動,在中國網友眼裡是種「慕黑」行為,筆者見過B站「黑豹」電影剪輯影片的留言區中,出現「查德維克・博斯曼是個好演員,雖然我也討厭黑人,但黑人和好演員是兩回事要分開。」此類言論。至於中國網友對黑人的厭惡心理究竟從何而來?這或許也能在留言區(中國稱呼:評論區)中找到答案,有網友留言稱:「我們應該反對的是非法居留中國的三非黑人,他們在中國享有高補貼玩完中國女生撒腿就跑。」
除了種族議題,中國網友對「女權」二字也十分敏感(雖然說臺灣網友也對女權很敏感)。筆者曾在B站上看到影星李連杰與女兒出席花木蘭真人電影發佈會的採訪影片,首先影片的標題就很耐人尋味:「李連杰在採訪中急忙打斷女兒關於女權的言論」,評論區的網友則為李連杰的「高情商反應」叫好,並表示李連杰的女兒們已經「完全西化」、「完全美國臉」,而將花木蘭和女權相連結是「格局小的文盲發言」,因為在中國網友心中,花木蘭故事的核心精神是「忠孝」。
在許多男性中國網友的眼中,女權主義者是在「挑起男女對立」,且中國女權「已經太過激進並超越男權了」(這話真是似曾相識,看來臺灣海峽在男女議題上面沒有扮演代溝角色)。作為女權運動的大力推動者,英國女星艾瑪華森被中國網友抨擊:「藉女權議題炒作上位」,而艾瑪華森批評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對跨性別人士發言有所不妥的行為,純屬「恩將仇報」。順道一提,中國網友們在JK羅琳發言爭議事件中,多屬於同情羅琳的一方,且認為:「這些明星有空罵羅琳,還不如聯合起來捐款成立基金會,很明顯他們只打算打嘴炮、喊口號。」
我們也能從以上事件裡,看見中國對西方文化的矛盾心態。中國網友唾棄所謂「美式妝容」、「美式審美」,小S二女兒Lily說了句:「英語是我的母語」,就被中國網友出征,痛斥她「裝高級」、「裝美國人」(筆者碎碎念:對於這些從小就在「雙語學校」長大的好野人,英文或許真的是他們的母語)。
但有趣的是,中國網友們看NBA、漫威和好萊塢大片時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甚至會在足球世界盃期間嘲笑自家「國足」(中國足球)積弱不振;在時尚方面也會想模仿歐美「老錢風」,或是抓著一位名人說英語時的「中式口音」瘋狂攻擊。
另外,照慣例中國網友對待同性戀的態度也十分兩極,可從支持同性婚姻此議題上,一窺中國對臺灣社會的印象。譬如有些中國網友嚮往臺灣開放包容的環境,熱愛欣賞臺灣的BL劇,前段時間中國官方禁止「耽改翻拍劇」時,有中國網友建議臺灣可以買中國的BL小說版權翻拍成電視劇。但依然有對同性戀——或任何所謂「西方價值」——充滿敵意的網友,甚至會說出:「你們臺灣那麼愛提同性戀,是不是因為只要西方在流行的東西,到了臺灣就會變成時髦的玩意兒?」
女權或女拳?——中國「新時代獨立女性」
延續上一段的女權議題,中國在這幾年女權也漸漸抬頭。如一部影視劇可能會在宣傳時特別強調是「女性題材」,導演編劇會從「女性視角」出發;也能見到網友們在評論區表示「拒絕雌競(女性間的惡性競爭,比方說搶男朋友之類)」,女生之間應該要互相幫助,和「Girls help girls 」的標語遙相呼應,在B站上常見以「女孩子的感情最感人了」為標題的剪輯影片。
對女性外型討論態度的轉變也是焦點之一,其中當然也不乏矛盾之處,當然能看到許多「拒絕白幼瘦」的言論,但更多時候如果一名女明星的身材發福,就會被指責「缺乏身材管理」。此外,儘管女性獨立思維有顯著進步,還是能在網路上看到不少崇尚「霸總(兩性幻想交雜而成的產物)」、「爹系男友(本詞彙充滿戀父情結)」、「我的體制內公務員男友(可能國家鐵飯碗比較香)」等擇偶條件的說法。
相對於那些視女權為毒蛇猛獸的男性網友,女性害怕並憎恨婚姻、生子、甚至是戀愛。能看見女性網友讚賞未婚女明星,認為她們保持美貌的方式就是「遠離男人和婚姻」;或是在某女明星離婚後留言:「婚姻究竟帶給女性什麼?」、「這些女明星好像都在告訴我,沒有婚姻的生活更快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從這些網路發言中,瞥見中國女性對傳統婚姻的畏懼與不滿。
擺脫糟糕的婚姻或戀情當然是好事,但中國網友在某些時候會顯得有些矯枉過正。比方說如果一個女明星爆出戀情(例:出演「唐山大地震」的張子楓、「周生如故」女主角白鹿),便會遭受鋪天蓋地的輿論攻擊,諸如「我以為她有事業心,沒想到是個戀愛腦」此類言論。在他們的邏輯裡,「戀愛腦」是種十惡不赦的罪過,會阻止一名演藝人員的事業發展;而如果這位明星出道多年沒有緋聞,就會獲得「沒有戀愛腦的野心家」此等讚賞(人家說不定私下也有談戀愛只是沒有爆出來)。
而中國網友在討論女性權益時,也時常善用自身「拉踩」的能力,藉機吐槽亞洲其他地區的女性處境。比方說因為林依晨凌晨要起床侍奉公婆、小S夫家要求她生男孩這種不知真假的八卦新聞,臺灣在中國網友眼裡,被形塑成重男輕女並極其傳統保守之地;或是譴責日韓兩國的厭女文化,批評女性婚後辭職是不合理的傳統,並同時表示「中國在這方面比日韓表現好多了」。雖然說東亞其他地區的努性處境確實有許多待改進之處,但看到發生過唐山打人事件和徐州八孩事件的中國,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比日韓好多了」,還是有些諷刺。
從內宣到外宣——文化滲透進行式
雖說中國在外界眼中貌似是個閉門造車的「牆國」,但畢竟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還是能從網路世界瞥見其「多元」之處。我們能看見左邊鄰居網友們仇恨資本主義又愛幫明星立富二代人設,拒絕造神但狂熱追星為其傾家當產在所不惜;他們訕笑美國帝國主義,但合理化俄羅斯進軍烏克蘭的行動(波蘭足球明星萊萬因為聲援烏克蘭呼籲抵制俄羅斯,而被中國網友抨擊並表示「脫粉」);以文化大革命為影視劇背景從來不是新鮮事,卻從未見過有作品敢直接檢討毛澤東與共產黨(或是那些作品直接被官方封殺)。
除了上述的流行文化現象,中國演藝圈還有許多外人難以理解的特殊文化,「飯圈文化(粉絲形成的小圈圈)」便是最典型的範例。一部戲不同演員的粉絲可以為了番位和海報上的人物大小爭得你死我活,甚至無法接受其他演員被評論「豔壓」自家偶像,如果有這種說法,一定是因為對方有人花錢買了新聞稿,是「資本」在背後作祟。
還有熱愛點鴛鴦譜還有的「嗑CP」文化,熱愛劇內CP就算了,欣賞俊男美女銀幕情侶是全球化現象,但中國網友們如果得知該CP中的其中一人,在現實中另有交往對象,便會哭天搶地地宣告塌房,甚至有同一演員不同CP粉互相攻訐的行為(比方說甲和乙的cp粉,與甲和丙的cp粉絲廝殺,比較甲到底對誰比較「特別」),這種強迫綁定演員的舉動著實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這些至少在筆者眼裡十分荒謬的網路流行文化,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年代,已經跨越臺灣海峽滲透進臺灣年輕世代的生活中。無論是喜愛「抖音歌」的小學生,不少人手機裡的「小紅書」app,抑或「視頻」、「立馬」、「yyds(永遠的神)」等「支語」在日常對話中的出現頻率。中國網路文化的入侵不僅影響生活層面,也在年輕世代的價值觀養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格外擔憂。
最後我們可以從中國網路世界呈現的社會現象中,看見這一大國在面對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心理,心懷嚮往又時不時提醒自己:「我們中國文化才是最棒的。」這種心態究竟是出自於自豪、還是一種因自卑而產生的自大,全看各位看客——或被滲透對象——如何解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