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個人經驗,不保證最低收益、不能取代正規醫療]健身房:受傷谷底慢行與不知不覺的持續走高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再次說明我沒有任何健身房的利益關係,目前也沒有任何健身認證或教學經驗,在此僅僅分享自己的健身房運動經驗。

運動苦手的受傷低谷

健身房的教練課上了兩年,遇到教練去服兵役,自覺已經有固定運動習慣,就不再找教練上課了,仗著自己不是健身房小白,買了各式運動訓練書籍(複數),也下載了自主訓練程式(複數),就依樣畫葫蘆的自己安排起訓練,排定運動與參加健身房團體課程。
從小的運動苦手,好不容易才意識到自己身體和腦子沒有連起來,但是,卻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兩年的規律運動,已經可以華麗變身成正常人…
上團體課程模仿動作,自以為有做到樣子卻僅僅只是自以為,其實是完全不知道自己重心的跟著大家亂練,即使已經知道呼吸調節十分重要,但只有腦子知道,沒連起來的身體其實完全沒做到。至於自己安排的訓練,更是不如書上看到的按表練習的簡單,如果使用手機上的訓練程式,就需要帶著手機會看手機,不管有沒有訊息進來,都難專心練習。漸漸發現無法規律的保持器材訓練。後來,放棄了自己的訓練,除了參加團體瑜珈課,也參加了健身房的槓鈴有氧團體課程,然後,仗著自己之前教練課學習過槓鈴的肌力,終於把自己的左肩右膝弄受傷了。
首先並不是警告所有人別去參加團體課程,也不是槓鈴有氧不好(我愛槓鈴),受傷純粹是因為我自己的問題,我的心態沒有調整,只模仿動作,我的呼吸沒有跟上,卻一心想跟節拍。
瑪麗蓮夢露 也愛槓鈴– Source: thisismarilyn.com
以前從不運動的人自然就沒有運動傷害的經驗,停課休息到不痛之後,仍存再次受傷的害怕,使得我不再進行類似的團體課程,但健身房會員長約未到期,又不想浪費月費在洗澡的金融想法,硬是幫助我持續去參加所謂修護的團體課,以及能充分流汗的飛輪課。回頭來看,當時還不知道不運動對身體的傷害更大,卻能不管有沒有促進健康,不管有效無效的運動,不管體脂肪,不管流行什麼韻律操,還是規律的去動一動,真的感謝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和慢慢走在低谷的自己,沒有放棄運動停下來。

尋找替代健身房的方案到挑高健身房

之前的教練服完兵役後,並沒有回原健身房任職,再取得連絡便開始了不同的訓練模式,不再依靠健身房的大型器材,練腿、練背、練核心,改在瑜珈教室練平衡、肌耐力、爆發力、協調性、柔軟度,在大學操場練跑跳。不再想著上幾次課要學會怎麼使用器材訓練後,倒是能好好的上課,不再尋找健身房教練課程的替代方案。依然笨手笨腳同手同腳的我,依然接不到打不到球的我,依然動不動就嫌累的我,開始自發地想要慢跑,開始知道所謂「把練習帶到生活中」是什麼意思。
雖然之後經歷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大變動,無法再繼續教練課程,每一年搬一次家的情況下,附近也不一定有健身房可加入,但之前的過程與經驗幫助了我,用某些方式維持著一些運動在日常中,即使是最少量的運動,都能協助我在生命的變動中保持信念。
直到很久以後的現在,我才漸漸明白,我對健身房的誤會很多,誤解很深。例如:我誤以為健身房的運動是風雨無阻。室內的健身房的確不像戶外田徑場,酷暑爆雨都不是不動的理由,但健身房的運動也是有春夏秋冬的分別,身體會有不同的暖身需求,會有早晚的身體靈活不同。當時的我也誤以為健身房的運動和籃球等專項運動不同,只要會使用固定器材就夠了,以為不需要像專項運動需要的一直學習、反覆練習,固定器材的推拉不只是表面單純的機械動作,也要學習調整角度、發力、呼吸等等。更不用說健身房除了固定器材還有更多自由重量的訓練,更需要學習、循序精進。
在世界與生命的變動中,發現自己受惠於健身房的訓練,一路上受了太多太多個人教練與許多老師的善意協助,意識到並深深感謝健身房運動的好處,真的不只是身體動作、體態等等,更是腦袋心理都受惠,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挑高健身房到底是啥想法,也不是自己已經到達什麼玉山高度,只是想分享我的思考,一個幸運的運動苦手能持續運動的經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44內容數
認識自己 原生家庭課題 情緒勒索 禍福相倚 命運與自由意志 量子宇宙 觀察者效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挑高健身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年輕為美的身體形象,隨著社群更加擴張在我們的日常,但台灣已經是定義中的高齡社會了,面對年紀增長的社會,每個人對自己的想像,如果只剩看起來年輕,似乎除了減肥焦慮又走上另一種年紀焦慮,人即使可以不長體脂肪但沒辦法不長年紀啊。  
除了釐清一部份減肥「不要少吃多動」的迷思,更要往源頭認識自己,釐清為何相信自己需要減肥?是自覺健康、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因為膝蓋、血壓或是糖化血色素?或是一直以來就在體重焦慮中?看到的廣告電視電影,以及各式社交平台朋友的朋友的照片,都讓人感受到瘦的壓力,以為唯一需要的是減肥。
從小做為跑不快、跳不高、打不到羽毛球的好成績學生,沒有困難的從學校畢業後,運動自然是和我無緣的。上班族的長時間通勤與長期加班,漸漸感到身體僵硬疲憊,似乎是大家說的需要運動的意思,但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的運動小白就是拖拖拖地沒有固定運動。直到
紐約的人類學家龐瑟(Herman Pontzer)主持一項研究,是首次直接測量現代人和過著打獵和採集生活的原始部落人,兩生活模式下人類一天消耗的卡路里比較。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但是總消耗的熱量相差不大。 龐瑟補充,現代人的肥胖問題是因為攝取的食物比人類祖先多,而非較少運動*。  
跆拳道選手、拳擊等等在控制量級過磅前,模特走時裝秀前,新人拍婚紗婚禮前,人們有許多減重經驗也累積出許多方法短期見效。許多減肥相關商業活動也是建立於短期獲利模式,因為人天生比較容易受立即的效力、改變吸引,而忽略背後長期的優缺好壞。
2016 年看完李奧納多迪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 Before The Flood》,回頭只剩深深的無力感了:這麼多有影響力的人、團體與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都沒能改變地球往極端氣候變壞了,個人做不做什麼,說到底只是自我安慰?還是真能積少成多?
以年輕為美的身體形象,隨著社群更加擴張在我們的日常,但台灣已經是定義中的高齡社會了,面對年紀增長的社會,每個人對自己的想像,如果只剩看起來年輕,似乎除了減肥焦慮又走上另一種年紀焦慮,人即使可以不長體脂肪但沒辦法不長年紀啊。  
除了釐清一部份減肥「不要少吃多動」的迷思,更要往源頭認識自己,釐清為何相信自己需要減肥?是自覺健康、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因為膝蓋、血壓或是糖化血色素?或是一直以來就在體重焦慮中?看到的廣告電視電影,以及各式社交平台朋友的朋友的照片,都讓人感受到瘦的壓力,以為唯一需要的是減肥。
從小做為跑不快、跳不高、打不到羽毛球的好成績學生,沒有困難的從學校畢業後,運動自然是和我無緣的。上班族的長時間通勤與長期加班,漸漸感到身體僵硬疲憊,似乎是大家說的需要運動的意思,但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的運動小白就是拖拖拖地沒有固定運動。直到
紐約的人類學家龐瑟(Herman Pontzer)主持一項研究,是首次直接測量現代人和過著打獵和採集生活的原始部落人,兩生活模式下人類一天消耗的卡路里比較。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但是總消耗的熱量相差不大。 龐瑟補充,現代人的肥胖問題是因為攝取的食物比人類祖先多,而非較少運動*。  
跆拳道選手、拳擊等等在控制量級過磅前,模特走時裝秀前,新人拍婚紗婚禮前,人們有許多減重經驗也累積出許多方法短期見效。許多減肥相關商業活動也是建立於短期獲利模式,因為人天生比較容易受立即的效力、改變吸引,而忽略背後長期的優缺好壞。
2016 年看完李奧納多迪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 Before The Flood》,回頭只剩深深的無力感了:這麼多有影響力的人、團體與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都沒能改變地球往極端氣候變壞了,個人做不做什麼,說到底只是自我安慰?還是真能積少成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14-15年,我的抑鬱情況轉差,心靈乾渴。 感情、人生一團糟。 害怕再跟人建立關係,因為我不愛自己,那個時間…… 我遇上了「運動」,初時我只是為「減肥」而開始健身,慢慢走進了一間24小時的健身房。 那裡,我聽得最多就是左一句「師兄」,右一句「師兄」。氣氛讓我感覺生命是有人跟我建立關係,「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疫情前我努力維持了好多年在新北的一間小型的運動中心上團課,舉凡有氧及Zumba 、跟肌力、瑜珈及重訓核心都上,那時候的自己體力超好,活力滿滿。 而來到臺中住報名了World Gym上了一年多團課 後來疫情蔓延,團課不敢上了,變成在家自主運動,買了壺鈴在家與基本的居家運動。 但老實說那時真的會鬆散不
我的運動黑歷史 (二)迷思篇 ~真是這樣嗎? 身為一個職業的業餘運動者,當初如被召喚般走進簡易式的運動生活館,開始靜態動態的有氧課,可能也因為沒有被批評比較的壓力,(當然錯誤的動作還是會引來老師關注🤣,怕我走進去被抬出來),發現運動後分泌的多巴胺真的讓我不會後悔在一個小時前走進去上課
Thumbnail
在健身房裡頭能夠發展成專項的競技運動常見的有三種:健美、健力、舉重 而當中真正與槓鈴有直接關連的其實只有健力與舉重,健美完全不碰槓鈴練起來的也大有人在 以上這些運動專項僅代表各自的愛好或優勢不同,就好像打籃球的不會跟打網球的人硬要比較孰優孰劣一樣 各自的遊戲規則都不同,這幾樣健
Thumbnail
臺中的新生活中,最大的不同之一是我開始會去健身房了。儘管起初我對健身房有所抗拒,但為了和同事打好關係,以及鍛鍊爛身體,我還是硬著頭皮去了。初期一週一次的頻率足以讓我熟悉同事,也在團課教練的引導下了解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重要的是,現在我已成為健身房正式會員,並且每天到健身房報到。
和朋友說了很久很久很久的健身總算邁出第一步,雖然連鎖健身房仍舊聞風不見影,但這幾年住家附近開設了不少私人健身房,看評價各有優劣,但身為未曾進入健身房的初心者,小規模的健身房比較容易沒有壓力的進去。
加入健身房,如今已滿一年,從健身房小白到瑜珈入門練習者,慶幸自己沒有半途而廢,達成2023年保持運動習慣的目標。
Thumbnail
記錄作者在健身房起初的焦慮感,如今轉變自己的心路歷程。藉由述說個人的成長故事,傳達接受自己、持續努力的訊息,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2014-15年,我的抑鬱情況轉差,心靈乾渴。 感情、人生一團糟。 害怕再跟人建立關係,因為我不愛自己,那個時間…… 我遇上了「運動」,初時我只是為「減肥」而開始健身,慢慢走進了一間24小時的健身房。 那裡,我聽得最多就是左一句「師兄」,右一句「師兄」。氣氛讓我感覺生命是有人跟我建立關係,「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疫情前我努力維持了好多年在新北的一間小型的運動中心上團課,舉凡有氧及Zumba 、跟肌力、瑜珈及重訓核心都上,那時候的自己體力超好,活力滿滿。 而來到臺中住報名了World Gym上了一年多團課 後來疫情蔓延,團課不敢上了,變成在家自主運動,買了壺鈴在家與基本的居家運動。 但老實說那時真的會鬆散不
我的運動黑歷史 (二)迷思篇 ~真是這樣嗎? 身為一個職業的業餘運動者,當初如被召喚般走進簡易式的運動生活館,開始靜態動態的有氧課,可能也因為沒有被批評比較的壓力,(當然錯誤的動作還是會引來老師關注🤣,怕我走進去被抬出來),發現運動後分泌的多巴胺真的讓我不會後悔在一個小時前走進去上課
Thumbnail
在健身房裡頭能夠發展成專項的競技運動常見的有三種:健美、健力、舉重 而當中真正與槓鈴有直接關連的其實只有健力與舉重,健美完全不碰槓鈴練起來的也大有人在 以上這些運動專項僅代表各自的愛好或優勢不同,就好像打籃球的不會跟打網球的人硬要比較孰優孰劣一樣 各自的遊戲規則都不同,這幾樣健
Thumbnail
臺中的新生活中,最大的不同之一是我開始會去健身房了。儘管起初我對健身房有所抗拒,但為了和同事打好關係,以及鍛鍊爛身體,我還是硬著頭皮去了。初期一週一次的頻率足以讓我熟悉同事,也在團課教練的引導下了解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重要的是,現在我已成為健身房正式會員,並且每天到健身房報到。
和朋友說了很久很久很久的健身總算邁出第一步,雖然連鎖健身房仍舊聞風不見影,但這幾年住家附近開設了不少私人健身房,看評價各有優劣,但身為未曾進入健身房的初心者,小規模的健身房比較容易沒有壓力的進去。
加入健身房,如今已滿一年,從健身房小白到瑜珈入門練習者,慶幸自己沒有半途而廢,達成2023年保持運動習慣的目標。
Thumbnail
記錄作者在健身房起初的焦慮感,如今轉變自己的心路歷程。藉由述說個人的成長故事,傳達接受自己、持續努力的訊息,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