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SBL到職業籃球聯盟「P.LEAGUE+」-無法改變的事

前二篇談完已開始改變的事和需要改變的事,這篇要無奈地談談那些無法改變的事。
首先當然就是球星西進的問題,以台灣的市場規模,球員薪資水準要趕上對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換句話說,只要政府沒有禁止兩岸人民往來,這問題就無法解決,任何體育賽事都需要球星加持,除了場上的精采表現,球星場外的一舉一動也能夠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增加聯盟的話題性,無法留住球星,會讓新聯盟要凝聚人氣更加困難。
第二個問題談起來就比較傷感情了,那就是球員素質的問題,這裡所謂的素質,非指球技,而是指場內、外的言行,眾所皆知,SBL會淪落到今日這般田地,跟許多素行不良的害群之馬脫不了關係,耍流氓、持有非法藥物、男女關係紊亂等醜聞,從來沒有在球壇上消失過,這陣子甚至還有越演越烈的情況,NBA球星如雲,少數幾人傳出醜聞,也難波及到整體形象,更何況在球隊要求下,那些球星平日裡的公益服務、社區關懷可沒少做,但台灣不同,球員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個,出了幾顆老鼠屎,很容易就讓人產生整鍋都是老鼠屎的錯覺,加上台灣球員幾乎沒有公益服務、社區關懷的好習慣,形象塑造全靠場內外的言行和媒體的報導,而台灣媒體嗜血早已是常態,一個小汙點就可能被放大成整片烏雲,要維持聯盟及球員形象談何容易?
其實在筆者先前的文章 HBL落幕之後,學生球員該何去何從?就提過,台灣學生球員的養成,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尤其在品行這塊,很多學校根本就是完全放任,徹底忽略球員本質上還是學生,「品行」二字應該擺在籃球之前,在學生時期就缺乏約束,又怎能期望他們成人後循規蹈矩?沒人會將最高標準套用在所有球員身上:每天比完賽後回家煮飯給老婆吃、三天兩頭扶老奶奶過馬路、看到球迷還要主動小跑步過去幫忙簽名,這些事在任何行業別都不可能會發生,但做不到德高望重,至少也得保持在平均水準吧!如同前面所述,若球員數來數去不過那幾個,老鼠屎數量卻如此之多,這種比例任誰都無法接受的!
那為什麼球員素質問題被擺在無法改變的事項中呢?因為球團相關人員鮮少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又怎會有所改變呢?各球團現有隊職員,包含執行長陳建州在內,多數都是從小到大打球隊上來的,球技、天賦好的,當然就繼續留在球場上奔馳,球技、天賦稍差的,就改到球場邊擔任球團行政人員、助理教練等工作,換言之,球團從上到下都是前段提及、品行從小就被學校完全放任的那群球員所組成,放任不代表一定會走鐘,這些球員多數安分守己,但他們也不覺得那些問題球員捅出來的簍子,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夜店鬥毆很嚴重嗎?踹裁判很嚴重嗎?跟女球迷亂搞很嚴重嗎?大家都是幾十年的老戰友、好朋友了,不用因為這點小事就禁賽、甚至趕出球隊吧?就是因為這樣的輕忽,才會讓台灣籃球的形象一再受挫,這種情況要改善,要靠聯盟決策層的大刀闊斧、甚至帶點冷血無情,而新聯盟執行長陳建州一路走來都不像這樣的人。
另外一件無法改變的事,是台灣的大環境對體育賽事發展本就不利,所謂的大環境包含社會經濟狀況,以及人們本身就缺乏對體育賽事的投入習慣等因素。
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工作都有加班需求,在都會區工作者,還得再加上通勤時間,算起來,每天下班回到家恐怕都是七、八點以後的事,接著吃飯、洗澡、顧小孩、做家事,哪還有時間關心體育賽事?即使有,恐怕也是從NBA、MLB、甚至中華職棒開始,新成立的籃球聯盟呢?有空再說吧。
從新聯盟的賽事安排來看,由於白天要上班,星期五晚上賽事的票房很難有所期待,那星期六、日呢?星期一到五每天都累得人仰馬翻,周末當然要在家裡好好休息,還有力氣跑一趟球場的恐怕不會太多,何況還要安排家庭活動,總不能爸爸或媽媽一個人想看比賽,全家都得當陪從吧?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多數台灣人對欣賞體育賽事興趣缺缺。
為什麼沒興趣看比賽?當然跟台灣教育從不重視體育項目脫不了關係,仔細回想小時候的體育課,上課集合、暖身、簡單講解、練習、然後放羊吃草,不會有體育老師告訴你,老大(Kobe Bryant)是全世界最強的籃球員之一、巴塞隆納擁有地表最好的足球隊等體育現況的簡介,說得誇張點,體育老師自己可能都未必曉得老大是哪位了,如何提供孩子們相關資訊?
在生活單純、思慮天真的學生時期,絕對是深植體育參與意識的最佳時間點,但在台灣,從家長到老師,每個人都只會告訴孩子不要花太多時間接觸體育賽事,要把握住那些時間好好念書、或去補習班學英文、學電腦,那些才是對你未來生活有用的技能,也因為這樣的思維,像體育、藝術這些看起來對未來生活沒有實質幫助的項目,永遠只能穿插在孩子們的閒暇時程中。
一個從小到大沒接觸過任何專業體育賽事資訊的人,要怎麼期望其成人後去現場看比賽呢?體育教育其實可以很多元、很有趣,如介紹各項體育項目現況、體育賽事影片欣賞、甚至運動賽事經營大小事之解析等,而不是只在運動場上學那些基本動作;有些體育老師非常盡責,花了好幾周的時間在教導學生正確的投籃、上籃姿勢,但卻不曉得班上多數人在體育課外根本從來不碰籃球,相較之下,培養學生對籃球產生興趣是否更有意義呢?
話說回來,如果一周35堂課,體育只分配到2堂,那也別強求體育老師要有什麼發揮了,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而非第一線指導者的問題。
對了!即將上路的新課綱,體育項目…或者說體育素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進步或亮點,所以筆者將體育參與意願低落擺在無法改變的事項中。
從根本改變,台灣的籃球環境才有找回熱潮的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金匠的舊書桌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