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企業不只要轉型,還要超越/黃志光

在協助許多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的本質與業務並沒有巨大的改變。轉型的目標之一,在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以數據驅動的洞察能力,而這就是個新的視角。
黃志光 現任蘇州明基逐鹿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於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擔任DLP亞洲區業務總監等職務、創業從事智慧校園推動、並擔任佳世達集團總裁特別助理。目前在中央大學攻讀人工智慧相關博士學位。
畫家Andrew Wyeth的1948年作品「克利斯蒂娜的世界」(Christina’s World),背景座落在美國緬因州東海岸的一個山坡上;背對鏡頭的年輕女子,穿著像被曝曬退色龍蝦殼的連衣裙,殷切地凝視前方暗淡的農舍。
沿著地平線與乾草高低的色澤,焦點又回到這名頭髮烏黑的女子……她是誰?她的意圖是什麼?下一個我們注意到的,是她顯得脆弱的雙臂,支撐意志頑強的的她往前爬行。
這幅畫的作者到底想傳達一個什麼故事?
Andrew Wyeth是美國著名的寫實主義畫家;他跟以潑灑、水滴方式作畫見稱的抽象畫家Jackson Pollock同一時期,但前者所表達的「克利斯蒂娜的世界」更容易讓一般人理解,這幅畫也因此成為近代美國人心中的象徵符號之一。
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到原作,一直被它蘊藏的力量所震撼,今天就聊聊它吧。
Wyeth在31歲時完成這幅畫。正如他妻子所言:這幅畫既不是肖像,也不是風景畫,而是描繪一種精神狀態,一幅心靈的風景。
畫中的少女是真實的人物。本名叫Christina Olsen(1893-1968),因為自小患了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不能走動;她拒絕使用輪椅,在家裡靠雙手爬行。她居住的房子就是畫中遠處的農舍,今天已經成了旅遊景點。
Christina Olsen
Wyeth曾經借用Olsen房子的閣樓作為畫室。有一天,Wyeth從窗外看到她爬回自己的房子;在這滿目荒涼的土地上,Olsen用雙發育不全的瘦削胳膊支撐著身子。
她抬起了頭,看著遠處,已是汗水涔涔。Wyeth當天畫下素描,不斷地構思,以一根一根的草填滿空曠的荒蕪大地,再一塊一磚蓋起房子;最後請自己的太太當模特兒,完成這幅作品。
畫面構圖簡約,左下方像一隻龍蝦般躺在草原的女子、與零落的房子形成超現實的空間,像一篇樂章中的高低音符,近處與遠方的旋律徘徊產生一種憂鬱感、一種人生的坎坷令人費神思索。
它近乎超越現實、近乎夢幻,但又是一個現實,而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隨處可見的現實。
Wyeth表達不僅是Olsen爬行的一幕,而是她一生與命運的鬥爭。像是為了追求美好願望而歷盡千辛萬苦的跋涉者,遠處那幢與世無爭的簡陋房屋,則是她美好生活的依歸。
Olsen被描繪時已經53歲,只是畫布上借用了Wyeth年輕太太的身驅。在她的世界裡,我們感受到一種超越。
Wyeth的草圖。
是的,這幅畫描繪的是一種超越(transcend),而不僅僅是轉變(transform)。

超越,不僅是轉變
大多數人或企業,都希望像毛毛蟲蛻變為蝴蝶一樣華麗「轉變」,但「超越」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昇華。這種昇華並不是不切實際,因為它確實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成為比自己更強大的自己。
「超越」在Webster字典中的涵義是「to rise above or go beyond the limits of something」(上升或前進到超越某種極限)。
Wyeth生活的時代,是美國東北部超驗主義(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哲學運動的全盛時期;這個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是Ralph Waldo Emerson,他寫過著名的〈自然〉這篇文章。文章的一段提到:
站在空曠大地之上,我的頭腦沐浴於歡欣大氣之中、並升騰到無限空間;一切卑劣的自高自大和自我中心都消失無蹤。我變成穿透的眼球,我什麼都不是,但我看到了一切……。 (Standing on the bare ground, – my head bathed by the blithe air, and uplifted into infinite space, – all mean egotism vanishes. I become a transparent eye-ball; I am nothing; I see all…)
Wyeth就是愛默生文中所描述的穿透眼球(transparent eye-ball)。他看到Olsen的世界,用最平實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後成為一幅打動心靈的經典作品。
超驗主義的核心信仰之一,是人與自然的「內在善」;在回歸真實和自主獨立思考之中,產生超越經驗和科學的洞察視角。

超越在於洞察能力
在協助許多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的本質與業務並沒有巨大的改變。轉型的目標之一,在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以數據驅動的洞察能力,而這就是個新的視角。
資訊化能協助企業「業務數據化」,而數位轉型是「數據業務化」;只有在新的視角下,業務才會發生改變。
可是,我們看到不少數位化改造失敗的例子。著名諮詢公司Everest Group就發現,有高達78%的公司在數位化之後未能獲得預期的經營效益。
另一家諮詢公司Bain & Co.,則就把「轉統企業轉型」與「數位化轉型」做了一個比較。
Bain 2017 風險歷史調查
在參與數位轉型的公司中,只有5%的公司表示,他們已經達到、或是超過了自己設定的預期;而相較之下,傳統轉型的成功率則為12%。
我感到很幸運的是,在工作30年的生涯之中,見證了兩家成功轉型的企業;包括任職20年的美國老東家德州儀器,和正在轉型中的明基佳世達集團。
數位化轉型的成功,需要在公司治理、管理、以及執行這三個層面上運作;但公司在這三個層面上都會犯錯,從而阻礙轉型。瞭解這些錯誤可能發生在哪裡,則可以幫助企業避免陷入這些陷阱。

佳世達:從重症病房走到聯合艦隊
2005年,明基品牌剛成立才第四年,高調收購了德國百年老店西門子的手機業務。這次行動損失慘重,賠上的不只是購併金額8億歐元,重大虧損也令公司岌岌可危。當時我們的董事長是什麼心情,就不難想像了。
「求你給我五年、十年,把公司再振作起來!」
上天果然眷顧明基,給了活下去的機會。經歷多年艱苦的經營,集團終於走出危機,並且成功轉型到醫療和智慧方案(見佳世達最新報導)。不僅起死回生,還變得更加堅強。

超驗企業:Transcendental Enterprise
我們不要過於執著蛻變。因為真正的轉型是一種自我超越,就像Wyeth或Emerson,要從真實的生活中洞察、堅毅不屈地克服每一個難題,用一筆一字來寫出自己的經典。
在企業管理的領域中,則包括:
  1. 領導力:同時具備「轉型」(transform)和「交易」(transaction)能力的領導者。
  2. 清晰的願景、方法路線圖:制定10年、甚至更遠的藍圖。
  3. 執行力:整體性執行計劃,簡單來說則是「思慮宏大、手法細緻、規模靈活」(Think big, work small, scale fast)。
數位化轉型沒有標準答案,就如大多數的企業管理系統不可能是標準的套裝軟體。因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往就是在「不遵守常規」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
超驗企業的特點是:更能認清現實、認識自己,從而找出獨特的洞察視角。它同時明白旅途痛苦、充滿坎坷,必須要做好苦僧修行的準備。
明基過去不斷轉型、強化智能方案,近三、五年來的併購與創投佈局。
超驗企業也是具有情感與愛心的企業。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超驗企業明白它存在於社會的責任,並會以行動來關懷和協助有需要的人與團體。
只有情感與愛心才能讓我們更理解他人的觀點、感覺與需求。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五大步驟中,第一步就是「同理心」(Empathy)。
不同時代都有它的挑戰與不安的因素,這不單是對個人或企業,也包括國家與民族。世界正在演變,就像現在看不透的中美關係、或是全球氣候變化。想想,地球是否有一天會變成像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所描述的那樣,再也不適宜人類居住?
在人類再不能用客觀方式分析、或是從科學中找出答案時,我們只能用克服困難的意志與相互的情感來維持存在;對我來說,這就是「克利斯蒂娜的世界」給我的啓示。
請容我借用電影《星際效應》中的一段對話作為結語:
「愛」我們唯一能感知得到、超越時間與空間維度的東西。 (Love is the one thing…we’re capable of perceiving that transcends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