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林瓔與林徽因 曲解華府越戰紀念碑的背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多年前,去美國維琴尼亞探訪二妹時,妹婿帶我們到華府遊覽。華府值得看的景點非常多,我們只能走馬看花,林肯紀念堂是必遊之地,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憲法公園裡的越戰紀念碑。
  它的造型跟一般的紀念碑截然不同,其實更像是一堵非常獨特的紀念牆:兩面成倒V字形的黑色花崗岩壁,從地下三米深處的相交點緩緩升起,直到與地面銜接,兩翼長度各約兩百英尺,一邊指向華盛頓紀念碑,一邊指向林肯紀念堂。牆上鐫刻著五八、一三二名越戰陣亡美軍的名字。
  當我們從林肯紀念堂出來,沿著斜坡往下走時,看著花崗岩黑牆上的死者姓名,猶如在閱讀一本哀悼越南戰爭的史書。黑牆可以反射參觀者的臉,伸手去觸摸那些死者的名字,彷彿就在和他們對話。
  這個紀念碑如今已成為建築史上的一個不朽標誌,很多來過華府的人也都對它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大家來去匆匆,恐怕很少人知道,這個紀念碑的創作者是一個名叫林瓔(Maya Ying Lin)的華裔女性,當時未滿二十一歲,還是耶魯大學建築系三年級的學生。
  我回到台灣後,特別上網查了一下,雖然得到較多的了解,但也產生不小的感慨。
  林瓔何許人?她是一九五九年出生於美國的ABC,但說起她的中國身世可是大有來頭:原來她是民國初年文化名人林長民的孫女,父親林桓是林徽因的弟弟(異母),也是位陶藝家,在一九四八年來到美國,曾擔任過俄亥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當林瓔設計的越戰紀念碑雀屏中選,成為眾人矚目的新聞人物時,一些聯想力強的華人注意到她跟林徽因的血緣關係(林徽因是林瓔的親姑媽),立刻開始大作文章: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設計了北京天安門廣場前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而林瓔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3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讓我們放不下的並非人、事、物、名利、愛恨,而是對它們的執念。因為我們的意識被「卡在當下」,心中只剩下現在、那個人、那筆錢、那件事而沒有其他。真正的放下是要「看開」,但不是看破,而是要開闊你的意識、心眼,看到此時、此地、此人、此事之外,還有更廣大、豐富的世界。心胸變寬大,心裡的石頭就變小,也容易搬走。
在現實生活裡,羅溫.艾金森是個聰明、理性、嚴肅、有愛心、頗為正面的人物,跟他所扮演的豆豆先生或凸搥特派員簡直判若兩人。想以我們所看到的豆豆先生來了解看不到的羅溫.艾金森,是一個危險的錯誤,但多數人卻都犯了這種毛病:除了以偏概全的偏見,更有「歸因的基本謬誤」,誤以為他外在的言行就是在反映他內在的心性。
我講完珍古德的故事,校長做總結時,徵求三位同學上前,在大家面前說出自己的夢想。結果一下子跑出十幾個,在禮堂裡大聲說出他們的夢想是要當獸醫、廚師、警察、插畫家、美容師……。每個說完,全場同學都報以瘋狂的鼓掌聲,場面熱烈感人。這是我演講中難得的一次經驗,我衷心祝福這些在眾人面前大聲說出自己夢想的同學。
「人生是否值得活?」既然被生下來,而且已經坐上人生的宴席好一段時間,就不必再忸怩作態,說這個不想吃,那個不能吃,甚至說自己其實不想來?人生的宴席不只是for what,還有for whom,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個人品嘗人生這場盛宴的一些經驗、方法和心得。
托斯卡尼尼:「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不管是在指揮一個交響樂團,或是在剝一個橘子。」佛教有「觸目菩提」的說法,意思是在我當下眼光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具有能增進我人生智慧的意涵,有賴我用心去體驗、領悟。由無數個當下串連起來的人生,除了清晰、單純、獨特、永恆外,更會顯得多采多姿。
這幅畫會讓你想到什麼?某一幅傳統的中國畫或其他?如果我說這幅畫名為《最後晚餐》,畫的是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餐的情景,你大概會皺眉苦笑或拍桌大笑吧?但信不信由你,它是我在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所買《救主耶穌畫集》裡面的一幅,就叫《最後晚餐》。我想以它當開場,和大家說說我的一次特殊經驗與感悟:
讓我們放不下的並非人、事、物、名利、愛恨,而是對它們的執念。因為我們的意識被「卡在當下」,心中只剩下現在、那個人、那筆錢、那件事而沒有其他。真正的放下是要「看開」,但不是看破,而是要開闊你的意識、心眼,看到此時、此地、此人、此事之外,還有更廣大、豐富的世界。心胸變寬大,心裡的石頭就變小,也容易搬走。
在現實生活裡,羅溫.艾金森是個聰明、理性、嚴肅、有愛心、頗為正面的人物,跟他所扮演的豆豆先生或凸搥特派員簡直判若兩人。想以我們所看到的豆豆先生來了解看不到的羅溫.艾金森,是一個危險的錯誤,但多數人卻都犯了這種毛病:除了以偏概全的偏見,更有「歸因的基本謬誤」,誤以為他外在的言行就是在反映他內在的心性。
我講完珍古德的故事,校長做總結時,徵求三位同學上前,在大家面前說出自己的夢想。結果一下子跑出十幾個,在禮堂裡大聲說出他們的夢想是要當獸醫、廚師、警察、插畫家、美容師……。每個說完,全場同學都報以瘋狂的鼓掌聲,場面熱烈感人。這是我演講中難得的一次經驗,我衷心祝福這些在眾人面前大聲說出自己夢想的同學。
「人生是否值得活?」既然被生下來,而且已經坐上人生的宴席好一段時間,就不必再忸怩作態,說這個不想吃,那個不能吃,甚至說自己其實不想來?人生的宴席不只是for what,還有for whom,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個人品嘗人生這場盛宴的一些經驗、方法和心得。
托斯卡尼尼:「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不管是在指揮一個交響樂團,或是在剝一個橘子。」佛教有「觸目菩提」的說法,意思是在我當下眼光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具有能增進我人生智慧的意涵,有賴我用心去體驗、領悟。由無數個當下串連起來的人生,除了清晰、單純、獨特、永恆外,更會顯得多采多姿。
這幅畫會讓你想到什麼?某一幅傳統的中國畫或其他?如果我說這幅畫名為《最後晚餐》,畫的是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餐的情景,你大概會皺眉苦笑或拍桌大笑吧?但信不信由你,它是我在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所買《救主耶穌畫集》裡面的一幅,就叫《最後晚餐》。我想以它當開場,和大家說說我的一次特殊經驗與感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先恭喜林郁婷拿到金牌,yes!yes! 寫在前面: 最近這兩個禮拜只要有空都在關注台灣的奧運賽事,然後前幾天就看到彭蒙惠老師過世的消息,一方面覺得不捨難過,但又覺得她終於完成她的天命,好好離開這世界,去另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感到欣慰。 一個女人遠離自己的家鄉,把自己的一生都犧牲奉獻在他鄉、在台
Thumbnail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七日,陸軍第一二二師師長兼四十一軍前敵總指揮王銘章,在徐州會戰中,為保衛山東滕縣而犧牲殉國,得年四十五歲。滕縣保衛戰奠定台兒莊大捷基礎,國民政府追贈其陸軍上將,並入祀忠烈祠。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Thumbnail
<一切未曾遠去>的作者阮越清是一位越南裔的美國人,夾在美國與越南之間,對於越戰甚或戰爭有不同於我們以往的理解。或者說,即便我們可以理解勝利者所寫的歷史一定有其偏頗之處,諸如解放自由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在細節上往往無法更進一步探究。而作者透過本書,以越戰甚或其他美國所發動的戰爭,是如何在媒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先恭喜林郁婷拿到金牌,yes!yes! 寫在前面: 最近這兩個禮拜只要有空都在關注台灣的奧運賽事,然後前幾天就看到彭蒙惠老師過世的消息,一方面覺得不捨難過,但又覺得她終於完成她的天命,好好離開這世界,去另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感到欣慰。 一個女人遠離自己的家鄉,把自己的一生都犧牲奉獻在他鄉、在台
Thumbnail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七日,陸軍第一二二師師長兼四十一軍前敵總指揮王銘章,在徐州會戰中,為保衛山東滕縣而犧牲殉國,得年四十五歲。滕縣保衛戰奠定台兒莊大捷基礎,國民政府追贈其陸軍上將,並入祀忠烈祠。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Thumbnail
<一切未曾遠去>的作者阮越清是一位越南裔的美國人,夾在美國與越南之間,對於越戰甚或戰爭有不同於我們以往的理解。或者說,即便我們可以理解勝利者所寫的歷史一定有其偏頗之處,諸如解放自由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在細節上往往無法更進一步探究。而作者透過本書,以越戰甚或其他美國所發動的戰爭,是如何在媒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