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不好的語言課之完美示範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陣子想說好久沒上日文課,總覺得少了點刺激,於是報名了某個課程。短暫參與了幾次之後退出了。​原本覺得是個不太好的經驗,但仔細想想其實有些值得跟大家分享的事情,所以決定寫下來。​
————— 前言 —————​
過去也曾在一些補習班或是大學的第二外語課上過日文,但以前似乎不太會注意老師的上課方式,只要老師人很好,就會死忠追隨。後來研究所時期讀語言學.語言教育相關科系,在上外語課時,除了學習語言本身,也慢慢開始會注意課堂上一些細節。​
不過完全不是抱著拆人家台的心態哦!別誤會。上課時我絕對都會非常投入配合所有活動,如果遇到用心又會教的老師時,更會千百倍敬愛他。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我是個奧客​XD
只是在有了語言教學的相關知識、並且自己也實際當過老師後(雖然非常菜),我知道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做到哪些事情。而那些事情是即便每個人對上課的期待不同,也不能讓步的最基本的底線。​
————— 這4件事,不該做 —————​
❶ 把「強調」當成擋箭牌​
「『強調』是垃圾桶」這是研究所的語法課老師不斷耳提面命的一句話。​
「強調」這個詞,在說明幾個相似用法之間的區別時經常被拿出來當擋箭牌。每次看到有人這樣說,我都忍不住想翻白眼。​舉個中文的例子:​
「他早上六點出門了」
「他早上六點就出門了
」​
這兩句有何不同?不負責任的老師會跟你說「就」表示「強調」。好的沒關係,再繼續看下去:​
「他早上六點就出門了」​
「他早上六點才出門」​
這裡可以跟學生說「就」表示「強調」、「才」也一樣表示「強調」嗎?兩個語義完全相反的詞竟然可以共用相同的解釋,有說跟沒說一樣。算了,再繼續看下去:​
「他早上六點就出門了」​
「我就知道你在想那些有的沒的」​
「這就是你在找的那本書」​
以上三個句子中「就」的語義其實都不一樣,都用「強調」來解釋的話,那語言教師也太好當了吧 。​(上面幾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小編之後找個時間認真寫一篇)​
回到日文,以「のだ」和「は」這兩個超常被提出來的問題為例:​
「ケーキを食べた?」​
「ケーキを食べたの?」​
「ケーキを食べた」​
「ケーキは食べた」​
這些差異如果都只說是「強調」,大家能接受嗎?​
事實上並非不能說強調,重點在強調「什麼」,有可能是強調「原因」、強調「跟預期相符」、強調「主觀認知」等等。當然還是有難以具體說明的情況(尤其是表示語氣的用法),許多甚至語言學界都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但至少不要以為有了一個名為「強調」的垃圾桶,就可以把不會解釋的東西全部丟進去。
當一個老師總是這樣做時,只顯示出他對語言的敏感度不足,對文法的分析也一點都沒有熱情。(很兇的小編)​
❷ 無效的課堂活動​
「你為什麼要設計這個課堂活動?這個遊戲的目的是訓練學生哪些語言技能?」這也是學校老師一再希望我們思考的事情。​
所謂「課堂活動」其實範圍很廣,遊戲、角色扮演、朗讀、發表、小組討論⋯都可以是活動。而這些活動可以非常有意義,也可以非常沒意義。​
例如上課時我們玩了桌遊。遊戲本身滿好玩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些收穫。但這個遊戲佔了兩個半小時課程中的其中一小時,而在那一個小時裡,我學到3個生詞、開口說了2句話。​
雖然不能說完全沒學到東西,但我會很疑惑這些東西是否一定要在這裡學?是否一定要用這種方式學?​
而這就要回到「學生為什麼要來上課」這個問題上。如果是他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要特地前來?老師能給予什麼學生自己在家得不到的,讓這短暫的一、兩個小時成為濃縮的精華?​
當然,整堂課每個環節都要充滿意義的話,師生都會感到疲憊,但就是比例問題。當活動的意義小於所花費的時間和力氣時,學生自然會感到不對勁。​雖然再怎麼精心安排都還是會有人不滿意,這很難避免,只能盡可能思考、盡可能完善,降低不滿的程度。總之不能只是「因為好玩」就硬塞活動。​
❸ 時間的浪費​
第2點其實也是浪費時間的一種,第3點想說的是跟課程活動無關的部分。​
例如上課時老師想跟我們分享他放在個人SNS上的照片但忘了帳號密碼,花了五分鐘嘗試,最後還是登入失敗什麼也沒看到;又例如發下的講義墨水太淡幾乎看不到字,於是重新影印,大家一起空等了快二十分鐘。​
利用上課前或下課時間登入、影印完畢就應該發現字不夠清楚並立即重印⋯有太多不該佔用上課時間處理的瑣事不斷發生,讓人滿頭問號。身為老師應該要更用心對待學生花費的時間和金錢。​
❹ 錯誤的強化​
跟前面三點相比,這是最不應該發生的。​
開始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是來自於我自己的家教經驗。當時的一位家教學生,要求我糾正他「每一個」錯誤的發音。但有些我覺得沒有很明顯、或者不想打斷他說話,所以有時沒有一一指正。​
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因為想測試自己的發音哪一種比較標準,有時會同一個詞用不同的發音去讀。「兩種發音都沒問題??」他發現我其實沒有逐一糾正,於是向我嚴正抗議:​「我已經說需要每一個都糾正,心裡就認定你會一個一個告訴我。所以當你沒說不對,我就會記住那樣的發音是正確的,但其實是錯的」。​
這在語言學習理論中稱為「石化現象」(fossilization),意即錯誤的語言知識永久性地存在、難以改變。比起浪費時間,這件事更加嚴重。(已深深反省的me)​
而在我這次的上課經驗中發生的事情是,當時老師發下一篇文章要我們朗讀。第一遍先每人輪流唸一句;第二遍由老師先唸、我們一起複誦;第三遍再次每人輪流,但讀較長的段落;第四遍沒有老師帶領,全班一起唸。就這樣互相聽彼此不標準的發音,唸了半個多小時,而在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糾正。(眼神死)​
由於是當天發的文章,無法事先查好讀音,課堂上唸的時候碰到不知道的字只能等待老師救援。​但奇妙的是,有經驗的老師一般會知道這個程度的學生可能哪些字不會唸。可是這位老師不僅沒有預測的能力,在學生開始支支吾吾產生停頓時也沒有即時回應,總是要過了很久等學生開口問:「請問這個字怎麼唸?」(主要是學生在唸的時候老師在用手機不曉得在查什麼,所以其實根本不知道學生讀到哪裡了)​
這邊並不是說這種活動只適合初級,中高級來做就浪費時間。而是,對任何程度的學生來說,完全沒有糾正、讓學生充滿疑惑地不斷重複錯誤直到再也改不回來,這樣的活動不只沒有意義,還會帶來傷害。(除了課堂活動,回家作業也是同樣道理)​
當然我能明白,即使是小班制也不可能做到逐一糾正,但這同樣是比例問題。如果沒辦法好好糾正,至少不要「強化」它。​例如在初中級時經常會有跟著老師複誦課文的橋段。但唸個一次,只是讓學生聽老師的發音、大概知道怎麼唸就好,而不是讓錯誤在無形中被鞏固。​
以上四項是透過這次上課經驗深深感受到的,在一堂好的語言課中,不該發生的事。
————— 結語 —————​
這些事情不只適用於日語課,其他任何語言課程都是一樣的。希望對大家未來在尋找課程、甚至是要去當別人的老師時能有點幫助。​
聲明:套一句美妝版的慣用語「我的毒藥可能是你的蜜糖」。這個課不適合我但可能適合你,並且寫這篇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砸誰的招牌,所以大家不需要臆測是哪個機構哪位老師。(而且老師其實是個親切又幽默的好人,這篇只是挑出其中一些比較不好的面去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開盞夜燈、泡杯熱茶,像窩在朋友家客廳促膝長談那樣,與你分享日語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段落跟語言學習比較沒關係,而是跟「如何穩定而充滿動力地進行一個長期計畫」有關。
「御手洗祭(みたらしまつり)」,源自於平安時代,以祈求健康和消除罪孽為目的的祭典。今年原定在7/23~8/2舉辦,因考慮到疫情而在前幾天確定取消了。
「不要一直翻譯成中文,要用日文思考!」大家經常呼喊的這句口號,真的有道理嗎?
正是這樣的時刻,我們更需要真知灼見。
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段落跟語言學習比較沒關係,而是跟「如何穩定而充滿動力地進行一個長期計畫」有關。
「御手洗祭(みたらしまつり)」,源自於平安時代,以祈求健康和消除罪孽為目的的祭典。今年原定在7/23~8/2舉辦,因考慮到疫情而在前幾天確定取消了。
「不要一直翻譯成中文,要用日文思考!」大家經常呼喊的這句口號,真的有道理嗎?
正是這樣的時刻,我們更需要真知灼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都會韓文和中文了,想要學好日文應該不是一件難事吧?正式開始有目標的學習後發現,這樣的想法真的太天真,完全太低估一門語言內涵的博大精深。日文文法完整的體現日本文化的嚴謹和禮貌,表達基本尊敬的丁寧語之外還有更加尊重的尊敬語和放低自己姿態的謙讓語,加上動詞變化就又更複雜了。
Thumbnail
講到不好、壞的日文 大家都直覺想到「悪い」 像『気持ち悪い』『天気が悪い』之類的 其實還有很多單字是課本上沒教 卻很實用的 這裡舉出由基礎到進階 6種替代說法  ⑴「よくない」 在初級階段都學過「いい」的否定是「よくない」 但滿多人只背完單字後 卻不知道怎麼用 其實大多數「悪い」改成「よ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開始,韓文課一改之前上課模式,改用首爾大學韓國語的課本來上課。主要是之前如果用影片、歌詞或其他內容上課時,同學們太容易走偏主題,亂聊起來。老師可能深感這樣不行,對不起他收錢教學而不該是狂聊天的目的,所以三月開始改使用課本上課。 我對用課本上課這件事,覺得很好! 雖然中間也偶而會走偏聊到別
經過月初的試教,今天我的作文教室正式開課啦! 真的開課了我倒開始緊張,昨天做PPT做到三點,今天早上卻因為化妝化太久差點遲到,還好計程車司機還是在上課五分鐘前把我送到教室。 今天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經過試教的經驗,我知道即使我想講的東西很多,但是塞太多東西到一堂課裡的話,包含管秩序的時間在內,
Thumbnail
學習五十音後,日文老師開始要求,每週上課前分享假日做了什麼(運用上周所教的文法),每週上課同學們都很想逃避前15分鐘的分享,但就這樣零零總總也紀錄了4~50篇,代表我二年來的日語學習歷程。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記錄教授有關評論系上事務語錄十六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都會韓文和中文了,想要學好日文應該不是一件難事吧?正式開始有目標的學習後發現,這樣的想法真的太天真,完全太低估一門語言內涵的博大精深。日文文法完整的體現日本文化的嚴謹和禮貌,表達基本尊敬的丁寧語之外還有更加尊重的尊敬語和放低自己姿態的謙讓語,加上動詞變化就又更複雜了。
Thumbnail
講到不好、壞的日文 大家都直覺想到「悪い」 像『気持ち悪い』『天気が悪い』之類的 其實還有很多單字是課本上沒教 卻很實用的 這裡舉出由基礎到進階 6種替代說法  ⑴「よくない」 在初級階段都學過「いい」的否定是「よくない」 但滿多人只背完單字後 卻不知道怎麼用 其實大多數「悪い」改成「よ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開始,韓文課一改之前上課模式,改用首爾大學韓國語的課本來上課。主要是之前如果用影片、歌詞或其他內容上課時,同學們太容易走偏主題,亂聊起來。老師可能深感這樣不行,對不起他收錢教學而不該是狂聊天的目的,所以三月開始改使用課本上課。 我對用課本上課這件事,覺得很好! 雖然中間也偶而會走偏聊到別
經過月初的試教,今天我的作文教室正式開課啦! 真的開課了我倒開始緊張,昨天做PPT做到三點,今天早上卻因為化妝化太久差點遲到,還好計程車司機還是在上課五分鐘前把我送到教室。 今天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經過試教的經驗,我知道即使我想講的東西很多,但是塞太多東西到一堂課裡的話,包含管秩序的時間在內,
Thumbnail
學習五十音後,日文老師開始要求,每週上課前分享假日做了什麼(運用上周所教的文法),每週上課同學們都很想逃避前15分鐘的分享,但就這樣零零總總也紀錄了4~50篇,代表我二年來的日語學習歷程。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記錄教授有關評論系上事務語錄十六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