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9/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奪回大腦的控制權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選舉,淪為是一場心理控制大陣

    「選賢與能」雖然老掉牙的一句話,但是每個人應該都支持這個論點,但在死亡恐懼的威脅下,是否會拋棄選賢與能的想法,並且改變自己應該有的選擇?
    2005年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當提供死亡暗示後,布希總統的支持率會大幅度攀高。
    2004年10月29日,賓拉登的錄影帶公開,呼籲美國停止威脅穆斯林的安全。
    隔日,聯邦政府警告即將舉行的周二大選要格外小心,一種911等級的恐懼正在蔓延。
    選前一連串的死亡恐懼事件,毫無懸念地讓11月3日布希大獲全勝。

    選前,讓選民充滿死亡的恐懼

    這項研究發現一件事情,如果只是讓被實驗者想像痛苦的情境,比較多人會投票給民主黨的候選人;但如果是灌輸死亡的意識,則比較多人會投給共和黨的布希。
    冷戰時代,美國以蘇聯為設想敵,核戰的恐懼讓人們凝聚在一起。
    川普也是一樣,當蘇聯的新化身俄羅斯不再是敵人時,想要連任,就要創造新的外部敵人,竄起的中國是首選的假想敵。
    只是這次打的是從貿易戰到恐懼戰,從匯率、商品,到南海巡演。
    只是如果還不到死亡恐懼的等級,是否有一樣的效果,還值得觀察。

    失去自由的恐懼,是否與死亡同等級呢?

    我國有一樣的問題,每到選舉,對岸就成為選舉的題材,香港的動亂讓我們擔憂自由的不復存在。
    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兩者皆可拋。
    是否讓自由受到威脅,也可以達到死亡恐懼的效果,甚至於更好呢?

    結論:從政策戰到心理戰的扭曲

    回到一開始的「選賢與能」,現在政治人物在選舉的時候,都會尋找網路大數據專家去推動很多選舉戰略,整個選舉主軸,在實質政策面中也深埋了很多心理學、大腦神經學、行為經濟學的策略,誰能影響選民的大腦,誰就能取得勝利。
    身為選民之一,我們應該要認清哪些競選策略會影響我們的大腦,哪些才是實質的牛肉,避免情緒遭到外來控制而影響自己的理性決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