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人的台北紀行 #27 日式洋麵館 麵日和》
日式洋麵館 麵日和
五分制的話3.8分,非常推薦,尤其是因為在疫情限制下想要找到某種「味道」的你,麵日和骨子裡的那種日本洋食館的血液濃度真的很高,去了兩次沒有半點失望,反而是期待能夠吃到更完整的菜單。
距離中山捷運站步行三分鐘左右。
日本擅長將各式各樣的異國料理內化應該不是新聞,近幾年台灣人應該對這部分感覺更為強烈——先不說那已經自成體系的「台灣拉麵」,就說珍珠奶茶吧,2019年「珍珠」的熱度簡直讓台灣人無法理解,幾乎已經變成是另一個世界的產物,但他們到現在依舊熱此不疲,我想如果不是疫情的緣故那個菜單在某個時間點之前都會被繼續開發下去。
洋食的代表性就更不用說了。
漢堡排、蛋包飯、豬排飯、牛肉燉飯、紅酒燉牛肉……一個又一個的片假名代表的不只是很難念這件事,而是代表著這些東西都是外來的、經由內化的——義大利麵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環,尤其以拿坡里義大利麵最為知名,雖然說是漫畫日劇常見的刻劃,但這東西對日本人而言真的更像是一種家的味道。
把外國的東西炒成自家的味道,這就是日本。
談到洋食有許多代表的地點,而京都自然也不會例外。
說來也巧,以我當時對蛋包飯的熱愛和追求、以京都本身的店家之多,洋食店家幾乎俯拾即是,但我去過那麼多間餐廳,卻偏偏都沒有試過拿坡里義大利麵,一次也沒有。雖然一般的洋食店或是喫茶店都會提供這個品項,但我向來是決定要吃什麼就不太會更動的人,於是一次又一次錯過。
——我真的很好奇。
回到台灣之後要找到那個感覺就更難了,之前曾經嘗試過的幾間洋食屋雖然有一定的樣貌,但對於在日本跑過太多店家的我來說終究有些遺憾,就是那種……在日本吃滷肉飯的感覺?
喫茶店香某方面彌補了我對日本的懷念還有想念,而麵日和則是完善了這個念想。
我不敢說原汁原味,畢竟我在日本真的沒試過拿坡里義大利麵;但從進店直接看到那開放式廚房、看到那讓人愉悅的火苗炒出讓人忍不住鼻子輕嗅的氣味,我很肯定這樣的體驗和我當初留學時等待餐點上桌時的心情幾乎是一樣的——雖然中山區本來就有濃厚的日本味,但麵日和的氣味直接放在日本也給人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
唯一的缺點就是主廚北北微笑點頭的時候我不知道該回日文還是中文。
對我來說情懷無庸置疑是加分的,但最該被認同的並不是氣氛,而是餐點。
。日式拿坡里義大利麵
毫不意外的酸甜口,雖然推薦,但我必須強調這個調味是很看人的,這樣的酸甜口會比較偏向家庭式、比較偏向巷口那間店的調味風格,比較偏向小孩子也能夠開心用餐的那種方向。我很喜歡這種酸甜平衡,但畢竟現在也已經一把年紀了,這可能是日本人共通的回憶但明顯不是我的兒時記趣。
推薦,但口味方面可能要稍微思考一下自己適合不適合。
培根和蝦子兩種口味都吃過了,前者厚培根帶來的咀嚼感是舒服的也是對於口感的補充;蝦子鮮甜之餘份量也頗為喜人,很有誠意。
。明太子海膽花枝綜合
這個超棒的幹。
要我形容的話,就是和諧。
明太子風味不失,海膽獨有的氣味獨特卻不搶戲,那種剛剛好融合在嘴裡的體驗真的很棒,花枝的量依舊爆炸,新鮮度也很不錯;這道料理我大概可以吃一輩子也不會膩味。
(對啦,我就是在丸龜點了八百次明太子拌麵的那種人)
。奶油醬油風菇菇麵
超級推薦。
酸甜口的拿坡里義大利麵或許會有點爭議,但我認為麵日和的奶油醬油應該是一種台灣人非常好接受的調味風格——醬油的鹹和奶油淡淡的鹹甜混合在一起,互補之餘又帶出更加強烈的風格和風味,我覺得這種調味真的很「洋食」。
喜歡程度幾乎和明太子不相上下。
初訪之後隔週就迫不急待二訪的好店。
解饞,但又不只是解饞;太多店家能夠聞到那種只有形而沒有神的模仿,像是把菜單寫上日文,或是補上一個「の」就可以有那個味道,真的是別鬧了。
如果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需要補充一些日本能量的話,我認為麵日和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去處。某方面而言或許可以說洋食屋是日本的熱炒店?那種大家都能夠放鬆,都能夠找個角落窩著,輕鬆愜意地吃著口味有些不那麼成熟的拿坡里碳……我認為那是很美好的畫面。
(建議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