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無聲》是不是只要憋氣,他們就找不到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聲》(2020) [8/10]
今年稍早前的《哈囉少女》,幾年前九把刀的《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甚至在更久之前張榮吉導演的《共犯》,都對於青少年的黑暗面有很棒的發揮。只是黑暗歸黑暗,還是有些議題是台灣電影一直不敢觸碰的領域,而《無聲》狠狠的把這些敏感地雷全都踩過一輪,包括身障、性侵、社會事件改編、軍公教醜聞,如果你知道這些元素有多難說服資方接受,就也可以知道這對於一般觀眾來說,不會是挑選電影時的首選。

因為《無聲》有膽量的題材挑戰,加上有議題的劇情電影本來就是我喜歡的類型,所以很早就開始期待,也可預見的我會喜歡這部片,除非它真的拍得很差。抽離自己的偏好,我評斷它好不好的標準大概是以下三項:看議題的距離有沒有站得太遠、有沒有情緒化的同情、有沒有過度醜化加害者。
「比起警察,我更相信你們。」

對於事件改編電影,很多會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切入,除了讓觀眾較容易帶入第三人稱主角的英雄旅程(遇到困難並順利解決),用旁人的角度看事件也比較不容易踩雷,畢竟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用這個角度在看社會事件的。但《無聲》很勇敢的選擇用第一人稱的當事人視角做拍攝,除了要做足功課以避開扭曲事實的嫌疑,若不仔細處理細節,還會不小心對身障人士有錯誤理解,而這些問題《無聲》都漂亮的避開了。如果電影是以劉冠廷飾演的老師為視角,看議題的角度就會站得較遠一些,但若用被霸凌的學生為視角時,他的所見所聞帶給觀眾身歷其境的效果,震撼絕對加成。

「我值得活在這世界上嗎?」
「比起聽不見,我更害怕外面的世界。」

受害者值得同情,但用悲慘的遭遇或結局來加重情緒,只會變成過度情緒化的狗血安排。當深入探討一個議題之後,必須再加上情感,讓你的同情不是來自於畫面,而是因為你夠了解這個角色,知道他的處境和掙扎,那樣產生的同情才是發自內心,而非被影像語言操弄。《無聲》的最大重點「認同」已經是青少年電影說到爛,但還是必須得說的重點,而如何說得漂亮,是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地方,就算已經不是青少年的我,它的後座力還是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尋求的認同是什麼。
「沒有照顧好孩子,是我們的錯。」

身為旁觀者或加害者的大人們,在這事件中難辭其咎,但《無聲》除了給良善的大人有完成艱難任務的機會之外,也沒有過度抹黑那些"走錯路"的大人們,就連「最後的關鍵角色」也只有幾個畫面而已。這邊舉個最大的反例,大家去搜尋《熔爐》的圖片就會看到一張校長從隔壁間廁所探出頭來的畫面,我覺得這呈現已經是驚悚片等級了,除了畫面不舒服之外,也有點脫離現實。過度醜化加害者會模糊焦點,《無聲》很盡力的聚焦在青少年身上,比起齷齪的嘴臉,看受傷的靈魂如何在大人造就的環境找到自己的生路,才是我們更需要看到的勇敢。

如果你看過《熔爐》,又在看完電影後有查點資料,就知道當年的台灣剛好也上演著一樣的事件(搜尋「婉柔案」,或是書名《沉默》),而這個事件終於在被爆出的9年後拍成了《無聲》。這起醜聞一直以來鮮少人關注,電影上映的此時能否成為該事件最多人關注的一刻呢?電影對很多人來說是追求放鬆的娛樂,但它也可以是讓你看到社會角落的探照燈,一但角落被照亮了,就能降低罪惡孳生的可能。不要因為它沉重就選擇不看,更要因為它沉重而給予同等重量的關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9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來有點弔詭,已經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台灣,近年來卻沒有聚焦在同志情侶上的商業愛情電影,彷彿同志題材已經被侷限在文藝電影裡,或是只能當作擦邊球、宣傳噱頭上的支線劇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這個困境做出非常成功的突破,把同志愛情電影拍的就像一般純愛片一樣甜美可口,打破同志電影和一般觀眾之間的一道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過任何藝術展的經驗,有些展覽艱澀難懂,如果沒有導覽大概就是走馬看花,然後一頭霧水的走出場,而有些展覽則是相當通俗,取材於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我們更能貼近藝術。《惡之畫》有點介於中間地帶,欣賞這幅畫的過程你會對它的創作脈絡有點摸不著頭緒,但對於它想傳達的概念卻又不是那麼陌生。
《消失的情人節》回歸到最純樸的浪漫,沒有揪心卻能深得你心,當你走出戲院時看到大家都帶著好心情離場,不免覺得雖然《消失的情人節》已經錯過了情人節,但其實它才是最適合情人節看的電影啊!
《怪胎》的拍攝有處女座的偏執,而電影整體則是帶有符合天秤座的公平,並且說了一個表面奇幻,但其實寫實到不行的精彩故事。
其實很早就看完《做工的人》,也想好好寫一篇文來推薦,但看到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標題是「做工的人:藏在感動下的歧視」(取標題最後兩字,以下簡稱歧視文),看完之後心中有太多忿忿不平,所以決定先把原著看完,再來好好針對歧視文發表一下意見,才拖了很久才寫下這一篇。
片名的原文是「清白」,但我覺得台灣的片名「翻供」特別好,兩個字就串起了所有重要角色在整部片中所經歷的過程,同時符合律師這個職業的形象用詞,以及主角對工作的信念轉變,並在觀眾心裡下了個定錨,帶點誤導作用,讓結局的安排遠比片名的表面意義來的深奧。
說來有點弔詭,已經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台灣,近年來卻沒有聚焦在同志情侶上的商業愛情電影,彷彿同志題材已經被侷限在文藝電影裡,或是只能當作擦邊球、宣傳噱頭上的支線劇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這個困境做出非常成功的突破,把同志愛情電影拍的就像一般純愛片一樣甜美可口,打破同志電影和一般觀眾之間的一道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過任何藝術展的經驗,有些展覽艱澀難懂,如果沒有導覽大概就是走馬看花,然後一頭霧水的走出場,而有些展覽則是相當通俗,取材於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我們更能貼近藝術。《惡之畫》有點介於中間地帶,欣賞這幅畫的過程你會對它的創作脈絡有點摸不著頭緒,但對於它想傳達的概念卻又不是那麼陌生。
《消失的情人節》回歸到最純樸的浪漫,沒有揪心卻能深得你心,當你走出戲院時看到大家都帶著好心情離場,不免覺得雖然《消失的情人節》已經錯過了情人節,但其實它才是最適合情人節看的電影啊!
《怪胎》的拍攝有處女座的偏執,而電影整體則是帶有符合天秤座的公平,並且說了一個表面奇幻,但其實寫實到不行的精彩故事。
其實很早就看完《做工的人》,也想好好寫一篇文來推薦,但看到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標題是「做工的人:藏在感動下的歧視」(取標題最後兩字,以下簡稱歧視文),看完之後心中有太多忿忿不平,所以決定先把原著看完,再來好好針對歧視文發表一下意見,才拖了很久才寫下這一篇。
片名的原文是「清白」,但我覺得台灣的片名「翻供」特別好,兩個字就串起了所有重要角色在整部片中所經歷的過程,同時符合律師這個職業的形象用詞,以及主角對工作的信念轉變,並在觀眾心裡下了個定錨,帶點誤導作用,讓結局的安排遠比片名的表面意義來的深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一部分:課程電影心得<無聲> l 誰是造就性侵悲劇的最大加害者? 無聲有別於一般惡人終結的電影,全片仔細思考後,我發現沒有一個角色是天 性「壞的」,呈現出更多的是權力體制下的陳陳相因、弱勢團體被社會遺落的 悲劇。大軍老師的飾演者劉冠廷所言也印證了上述想法:「這部片不是要討論 對錯,而是希望大家看
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讓你孤獨」, 書中先是描述了近年來幾起駭人的殺人事件,每個犯人間有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社交退縮、不擅表達、創傷沒有被接住。 接下來舉了一些教育現場的實例, 最後給了家長及老師們一些方法得以發現、接住這群孩子。 可能我不是老師,我對於這本書其實沒有很深刻的記憶點, 但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Thumbnail
  本片獲2023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劇本獎,更代表德國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開頭是兩位老師針對最近校內頻傳的偷竊事件,私下質問兩位學生,認為班上誰最有可能是偷錢的兇手。學生起初不願說出任何同學的姓名。然而,老師卻持續逼問,並表示不說沒關係,只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這齣BL校園劇算是純水的戲劇,沒有太多激情或是肉體纏綿的片段,更多在談論4位男主在家庭、學校等成長環境下面臨的各種問題、探索以及愛情選擇的判斷。 劇情算是中規中舉,沒有太多光彩之處,也許是要在大陸播映,所以很多劇情的設定上,相對會比較保守。而且因為是新人演員,演技上相對稚嫩,感情表現流於表面,看了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一部分:課程電影心得<無聲> l 誰是造就性侵悲劇的最大加害者? 無聲有別於一般惡人終結的電影,全片仔細思考後,我發現沒有一個角色是天 性「壞的」,呈現出更多的是權力體制下的陳陳相因、弱勢團體被社會遺落的 悲劇。大軍老師的飾演者劉冠廷所言也印證了上述想法:「這部片不是要討論 對錯,而是希望大家看
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讓你孤獨」, 書中先是描述了近年來幾起駭人的殺人事件,每個犯人間有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社交退縮、不擅表達、創傷沒有被接住。 接下來舉了一些教育現場的實例, 最後給了家長及老師們一些方法得以發現、接住這群孩子。 可能我不是老師,我對於這本書其實沒有很深刻的記憶點, 但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Thumbnail
  本片獲2023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劇本獎,更代表德國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開頭是兩位老師針對最近校內頻傳的偷竊事件,私下質問兩位學生,認為班上誰最有可能是偷錢的兇手。學生起初不願說出任何同學的姓名。然而,老師卻持續逼問,並表示不說沒關係,只
Thumbnail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Thumbnail
這齣BL校園劇算是純水的戲劇,沒有太多激情或是肉體纏綿的片段,更多在談論4位男主在家庭、學校等成長環境下面臨的各種問題、探索以及愛情選擇的判斷。 劇情算是中規中舉,沒有太多光彩之處,也許是要在大陸播映,所以很多劇情的設定上,相對會比較保守。而且因為是新人演員,演技上相對稚嫩,感情表現流於表面,看了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