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讓你孤獨」,
書中先是描述了近年來幾起駭人的殺人事件,每個犯人間有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社交退縮、不擅表達、創傷沒有被接住。
接下來舉了一些教育現場的實例,
最後給了家長及老師們一些方法得以發現、接住這群孩子。
可能我不是老師,我對於這本書其實沒有很深刻的記憶點,
但這本書讓我回想起了一些事。
曾經有一個同學,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
從某個時刻開始行為愈來愈怪異,
接著下來的時間,
接收到的都是冷漠、無視、討厭,甚至是歧視。
一天比一天嚴重,最後就消失在學校了。
多年後有一回遇到他,
「有些人覺得我很自戀,但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受苦,每一秒都在受苦。」
「我的理解出了問題,整個人都出了問題,我非常不好,但大家都逐漸疏遠我。」
「有些人會問我怎麼了,但我也無法回答,我也不知道怎麼了。」
「每天接收到的都是惡意的眼光、嘲笑的眼神。」
他講了很多、很久、甚至哭了。
「我也不怪任何人,但如果當時有人可以接住奇怪的我就好了。」他嘆氣。
但他現在看來過的相當好,我為他感到很開心。
但我暗自想,根本不可能有人的接的住他,因為他把自己緊緊封閉了幾乎不接受任何人關心。
當一個奇怪、特別的人出現在班級中,有辦法被接住嗎?
無論是ADHD、內向害羞不會表達、自閉症,一般的孩子接的住他們嗎?
我同學的例子也許不好,但就他所述,他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也許表面上「正常」「不正常」的學生再一起上課,是平等的。
但在教室之外,老師看不到的地方,他們是平等的嗎?
我自己從小在人際互動上也吃了不少苦頭,
遇到了一些對於學生愛恨分明的老師、遇到了成績至上的老師,
班級的經營是一個很大的學問,
老師一定有特別喜愛的學生,但其他的學生呢?那群不受愛戴的學生怎麼辦?
雖然現在強調「融合教育」,但很吃重老師的功力,
孩子人際關係的複雜程度不亞於大人,
也會有討好、也會有忌妒、羨慕、憎恨、愛慕。
學校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
「特別的一群人」真的有辦法與「優秀學生」站在一樣的立基點上嗎?
有很多因素,但「特別的一群人」很多時候在社會階層的角度是沒辦法跟「優秀學生」站在一起的。這幾乎是肯定的。
但那「特別的一群人」難道不重要嗎?
就像發展遲緩的孩子,難道無法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就不用重視嗎?
如果求學生涯從來一次,
我會想辦法給予那些「特別的人」或「孤立的人」更多的關愛。
說起來,我其實算是一個很勢利的人,尤其一些班級經驗讓我變的更勢力。
但我現在已經不會想要成為「很強」的人,我想要接到一些人、一些受傷的人。
今天下午偶然翻到大學時期辦理早療營隊的簡章,
雖然當時只是一個實習生,
但確確實實的接到了一個家長,讓他感到有人關心、心安。
我也收到了家長本人很棒的回饋,也為家長感到開心。
開始工作後,有的時候忘記了初心,
面對家長開始愈來愈沒有耐心,但回想起了實習的那段經歷,
我想我可以做的更好!
我也暗自希望那群「不一樣」的同學們都能獲得善待,
也許簡單一句善意的關心問候在你看來不過是日常,
但在那群孩子感受起來可是像暖陽一般溫暖、舒服。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好好善待。
只要一點善念、一點溫暖,世界就會變得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