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折扣戰也吸引不了異溫層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為一個愛書也經常買書的讀者,在這波「不合理折扣戰」的紛爭中,想紀錄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及疑問。
先說,每個人買書都有不同的考量,我喜歡的是便利性,價格倒還好,所以過去經常在博客來買書。實體店面的話,最常在誠品買書,原因包括書的類型多,我常常一次就可以帶好幾本回家,加上如果要買其他東西或吃飯的話,也可以一起進行。
很可惜的,之前在我的住處或是工作地點附近,獨立書店確實比較少。不過如果我有經過,通常都會進去逛逛,看到喜歡的書也會購入,即使價錢比較高,但我總是覺得沒有關係。
電子書方面,後來購入mooInk閱讀器,更是打開另一個世界。紙本書有對我而言的意義,電子書則是滿足我想當下就看到的需求,查找也方便。我從不認為兩者是敵人,並且相信不同的載體應該互相幫助,才是真的有利於產業的發展。
然而,在這次的種種表態中,或許是出版界累積的委屈太久,獨立書店苦撐的日子太長,讀者替作者感到不捨等等,很多話語自然會流露情緒。只是,這些情緒可以打中異溫層嗎?
以我自己為例,就算我願意以更接近原價的價格購書,也很難要求別人這樣做。因為,書確實就不是每個人生活的重心,當他人可以在其他管道獲得知識、啟發與娛樂的時候,先不要討論什麼折扣,重點是他為什麼會覺得他需要書?書店、出版業辛苦是事實,可是誰賺錢不辛苦呢,在普遍低薪又過勞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花錢與紓壓的優先順序,很遺憾的,往往書就是不被列入考慮。
當然對於同溫層來說,閱讀的體驗是那麼近乎神聖,我們總在難得的一閃中繼續翻閱,並期待下一次讓腦袋瞬間空白的感動。可是對於異溫層,他們的確也在各種管道中挖到很多寶。當那些寶往往還是免費的時候,買書便距離他們更加遙遠。
所以我常覺得我作為讀者能做的,就是分享我喜歡的書,分享那種難以言喻的感受,並在他人向我傾訴煩惱時,想起有些書很適合那人,有時我便推薦,或直接買書送給對方。
可我始終不覺得自己有資格批判別人「不讀書」,更別說要求他人以高於網路上的價格去買書。你的閱讀是文化,他們的體驗就不是文化嗎?或許我說服的能力不足,就怕弄巧成拙,會把有一絲機會變成同溫層的異溫層更加推走。而這個產業要有前景,還是要試圖擴大同溫層吧。
那天跟已經很久沒有買書的友人聊天,他說書是哪些出版社出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已經就很陌生的前提下,出版困境的聲音他又能聽到嗎?我問他,那如果今天是你非常喜歡的作者,你願意花錢支持嗎,甚至是用高於網路售價的錢。他的意願有提高。
當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時,一切才有更多可能。沒有喜歡的基礎下,即使是近乎沒有利潤的折扣也很難打中他們,友人一開始連電商66折的消息都不知道,什麼溫情悲情依舊還是只有同溫層聽見。
對我來說,書當然有其意義,可是它就是商品。
喜歡用力打書不怕別人嫌煩的作者,用力找出更多策略並持續深耕的出版方,還有努力推廣的許多人們。可是若用高姿態指著別人娛樂貶低的,倒是就不必了。
avatar-img
5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奇幻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讓我深刻意識到「以女性視角展開的書寫」,這樣的重要性,那一定總是包含了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我到現在從來沒參加過任何一場豪奢的派對,對於這種多人場合,本能上會顯露抗拒的心情,不過,說完全不嚮往也是不誠實,起碼我喜歡在各種作品中看宴席的浮光掠影、人與人舉杯之際的相處。
從某個時刻開始,太陽花學運在網路上的名聲變成「大腸花」,每次只要點入太陽花學運人物的相關新聞,不用多想就知道會有什麼留言,吸毒、性騷擾、覺青,都是必備用詞。那麼,太陽花學運過了之後,我們得到什麼?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以政治、能源政策以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來探究德國的轉變,駐德記者林育立用平實、理性的口吻寫下他的觀察,也分別採訪不同立場的人,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傷痛在哪。
保加利亞在2007年加入歐盟以前,有著「跳舞熊」的傳統,馴熊師為了壓制牠們的野性,用鐵棒穿過牠們的鼻子,下達指令後,牠們就會在群眾面前跳舞,彷彿能帶來好運,也替馴熊師帶來財產。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讓我深刻意識到「以女性視角展開的書寫」,這樣的重要性,那一定總是包含了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
我到現在從來沒參加過任何一場豪奢的派對,對於這種多人場合,本能上會顯露抗拒的心情,不過,說完全不嚮往也是不誠實,起碼我喜歡在各種作品中看宴席的浮光掠影、人與人舉杯之際的相處。
從某個時刻開始,太陽花學運在網路上的名聲變成「大腸花」,每次只要點入太陽花學運人物的相關新聞,不用多想就知道會有什麼留言,吸毒、性騷擾、覺青,都是必備用詞。那麼,太陽花學運過了之後,我們得到什麼?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以政治、能源政策以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來探究德國的轉變,駐德記者林育立用平實、理性的口吻寫下他的觀察,也分別採訪不同立場的人,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傷痛在哪。
保加利亞在2007年加入歐盟以前,有著「跳舞熊」的傳統,馴熊師為了壓制牠們的野性,用鐵棒穿過牠們的鼻子,下達指令後,牠們就會在群眾面前跳舞,彷彿能帶來好運,也替馴熊師帶來財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台灣書籍較貴的問題,一般討論下大多是由市場過小、人力成本過高,和經銷渠道成本所導致。 我們將由經濟面,並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進一步思考書店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讀繪本其實能有好幾層樂趣。 可以從欣賞每本繪本的不同畫風開始,翻開不同繪本就像造訪不同的美術館,好像來到了藝術學院累積美感。當然,也可以單純享受閱讀繪本故事的樂趣,更深入一點還可以思考故事背後的寓意。
Thumbnail
獨立書店是否應該實施低消政策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其他地方都有低消為何書店不能有?但也有人認為,獨立書店的精神應該是開放、自由的,不應該讓低消限制了逛書的樂趣。作為書店的兼職店員,我有了與眾不同的體會和觀點。
Thumbnail
我得告解,我又買了新書。 因為讀墨突然一天七五折,我……我就忍不住將之前猶豫的書放進購物車,再默默付了錢。 算是衝動消費嗎?不過猶豫了好一陣子,應該不算是衝動吧,算是抵不住折扣誘惑。 如果不是有了突如其來的折扣,我應該還是抱著觀望態度,暫時不會結賬,不過難得有折啊,先買為敬吧。 所以折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台灣書籍較貴的問題,一般討論下大多是由市場過小、人力成本過高,和經銷渠道成本所導致。 我們將由經濟面,並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進一步思考書店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讀繪本其實能有好幾層樂趣。 可以從欣賞每本繪本的不同畫風開始,翻開不同繪本就像造訪不同的美術館,好像來到了藝術學院累積美感。當然,也可以單純享受閱讀繪本故事的樂趣,更深入一點還可以思考故事背後的寓意。
Thumbnail
獨立書店是否應該實施低消政策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其他地方都有低消為何書店不能有?但也有人認為,獨立書店的精神應該是開放、自由的,不應該讓低消限制了逛書的樂趣。作為書店的兼職店員,我有了與眾不同的體會和觀點。
Thumbnail
我得告解,我又買了新書。 因為讀墨突然一天七五折,我……我就忍不住將之前猶豫的書放進購物車,再默默付了錢。 算是衝動消費嗎?不過猶豫了好一陣子,應該不算是衝動吧,算是抵不住折扣誘惑。 如果不是有了突如其來的折扣,我應該還是抱著觀望態度,暫時不會結賬,不過難得有折啊,先買為敬吧。 所以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