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我在班上這樣教作文

    以一個年資尚淺的老師來說,我下這樣的標題真的很可怕(感覺隨便都會被電得七葷八素),不過紀錄和整理以前的教學經驗,實是為未來做一借鏡。
    以下分為三個面向討論:
    一、我的教學理念
    文學曾經是令我為之著迷的東西(直至今日,在我非常空閒的時候它仍然是),畢業後我也幹過幾年的文字工作者,寫過非常多種形式的文章報導。為了教作文,我也曾買過坊間「名師」的教學密技(在讀這些東西的時候,我都是一字一句非常認真地讀),不過,很怪的是,我就是沒辦法照著別人的方式教書。
    每個老師一定都碰過這個兩難:成績結果V.S.真正想要學生學到的東西。而我在當家教的時候就非常不喜歡傳統的國語教學方式。也不喜歡家長「補習」的心態。家長是希望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有所進步,而我則認為學校教過的東西為什麼我還要再教一遍?我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動機,我在意我的課程有不有趣,學生參與了多少?學生喜不喜歡我?
    以前在當家教的時候,只要家長信任我,我怎樣上都沒有時間/進度的壓力。然而進到學校後,我就是得在時間內把學校要我教的東西上完。之前分享過的兩個教案:「創意寫作課程──大家一起來創作屬於我們班的小說 」、「創意寫作課程──我們是小小雜誌編輯」,很多時候我是用早自修和綜合課完成的。我在我的班級裡盡量減少考試和制式教學的方式(但不代表沒有),我選擇讓學生多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也盡力營造班上的氛圍(我希望創造的是快樂、友善的學習環境,但不是毫無節制的漫無秩序)。在我第一次帶班的時候,這種界線的拿捏真的把我整得很慘(尤其我當時還不太了解和同事/主管/學校方溝通往來的眉角)。
    我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有動機學習、展現自己的創造力。我想要翻轉的是:單一無互動的知識傳授、僵化生硬的作文表達方式、刻板的道德倫理社會意識灌輸的傳統國語課堂。
    二、教案實施過程和結果
    那一個學期,學校要學年每個人都繳交四篇作文和兩篇閱讀心得。我在黑板上寫下六個題目,讓學生自己挑選欲寫的四篇。那六篇的題目分別是:〈記憶中的味道〉、〈公園〉、〈印象最深刻的建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夢想店新開張〉、〈二十年後的我〉。我並沒有把每篇拿出來在課堂上教,而是讓學生拿回家當作業(順帶一提,除了考試外平常我也有刻意的減少學生的回家作業)。6篇之中,有其中一篇是完全沒人選的。對,就是講道理的那篇:〈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我記得那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家改學生的作文,經常改到右肩超痛,但每次閱讀學生的文章都是滿滿的感動,尤其〈夢想店新開張〉和〈二十年後的我〉這兩篇,閱讀的時候都讓我覺得更了解學生一點。有些學生對作文是充滿恐懼的,甚至排斥。這時候我會依我對他的了解作為寫作引導,比方班上有個男孩非常喜歡跑車,幾個比較好的同學也會帶自己的車子百科、模型來學校分享。
    我問他:「二十年後你想要當一個可以銷售百萬名車的跑車業務嗎?」他的眼睛立刻亮起來。我拿起那本車子百科,隨便翻閱到一款車型,說:「如果你要賣一個東西,你一定要非常理解他吧?也許這裡某一段裡就有你在對客戶銷售跑車時需要參考的資訊。」然後他就滿臉笑容地把稿紙拿走了,沒幾天就把完整的作文交來。
    這幾次的作文我都是一字一句的閱讀和批改,會將我的想法直接寫在稿紙上。不過遣詞用句的習慣其實每個人都不同。如果我有更多的時間,應該要一個一個找小朋友來討論他們的作文,然後由他自己思考後決定要怎麼修改,或不修改。後來我交給學校的是他們修改過謄寫在新的稿紙上的文章。我很鼓勵小朋友嘗試投稿,尤其喜歡寫作或想培養寫作能力的小朋友更是。我也把優秀的作品在徵求同意後一併送去參加文學獎的投稿。(錄取後還會有稿費或獎金,不是很棒嗎?)
    〈夢想店新開張〉這篇作文我記得在上課時我有讓小朋友分組在黑板上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我覺得以圖畫當作橋梁連接到語文學習的方式在他們這個年紀很適用,尤其很多的小孩並沒有閱讀習慣,很多都是圖像型思考的人。我先讓他們畫圖,再讓他們用口頭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夢想店。作文和表達能力息息相關,嘴巴能夠說得出來,那寫出來應該也不成問題。
    三、反省與檢討
    「讓學生有動機學習、讓學生展現自己創造力。我想要翻轉的是:單一無互動的知識傳授、僵化生硬的作文表達方式、刻板的道德倫理社會意識灌輸的傳統國語課堂。」這看似美好的理念,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問題: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先備能力經驗程度不同,我理想課堂期待的樣子學生不見得可以參與或配合,或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或配合。
    實際的教學裡,我認為還會有以下的這幾點會影響課堂順不順利進行,以及能不能產出好的結果。
    1.時間控管
    小學的課堂裡一堂課只有40分鐘,早自修則是30分鐘。要做不討人厭的老師必須掌握不拖到學生的下課時間為原則。這真的很難,因為每個學生的程度和能力不一樣。有人可能很快就做完了,有的人則需要更多時間或幫助才做得完。所以在遇到一群還不熟的學生前,老師也是要先花一些時間去了解每個人的優劣勢,甚至建立關係。所以以小組(工作坊)的方式來讓學生完成任務,也是一個可能比較有效率的方法。但雙方(老師、學生)對這種合作都是第一次時,一定是會有摸索和磨合的時間的。
    2.秩序問題
    第一點提到,每個人的程度和能力不同,那學習動機更是不同了。被動、或無學習動機的人常常會形成一個團體。若他們上課只是做自己的事那還好,要是一坨在那裡失控或鬧事,那老師可就一個頭兩個大了。因為去顧了他們就沒辦法顧到其他的學生。有的動作快的學生也可能是秩序干擾的源頭,因為他很快就完成任務了。無聊的時候就會開始有一些干擾秩序的行為,並分散掉老師對其他人的關注。
    3.班上學生的人際互動
    以班級經營來說,班上學生的人際互動關係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是影響很大的!人際關係跟對自我的理解和對他人的接納有關,也是影響情緒的重要源頭。情緒又跟學習表現有著相互影響的關聯。生理、心裡都舒服且有安全感的孩子,學習狀況會相對穩定。而情緒......是我覺得在教學現場最難教的,因為跟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很有關,而且大多數老師並沒有心理諮商的專業。而情緒也是一個很有感染力的東西,快樂的學習環境會造就對自己和他人都較有自信心的孩子。
    4.教師對教材的熟悉度
    既要完成學校對進度的要求,又想教自己想教的東西。兩者若分開來看的話,就覺得負擔加重許多。那是否可以讓兩者融合呢?備課是對每個老師來說很重要的事。備課也有分較完整或較輕鬆的形式。較完整的當然就是寫出實際的教案,老師按照教案上的安排在台上完美演出(但和小孩的互動是很難預測的),比較輕鬆的是老師把要教的東西記在心裡,在課堂裡和小孩互動,循循善誘之。我個人很喜歡備課的過程,對我來說就是廣泛的吸收知識。當然我也有自己天分、背景經驗的限制,對每個學科的熟悉度會有不同的差異。因為我是在小學,所以幾乎每個學科都可以教,但國高中各個學科的難度都提高,就不一定了。雖是老話不過也是真的:「教學相長。」越會教的人其實對那個東西是最熟悉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