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朋自遠方來:交換學生輔導

「離開舒適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雖然要下定決心很難,但是我覺得我很幸運在小的時候就理解到這個道理」這些話是我從一個來台交換的德籍學生訪談中摘錄下來的。   我以前當過教務處的實研組長,業務之一是負責交換學生的接待,曾接待過美國、法國、德國及巴西來的交換學生,我發現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換學生有著非常不同的行為模式。
首先是時間觀念,舉例來說我如果宣布明天早上八點集合,7:55到的是德國學生,8:00準時到的是美國學生,法國學生則是8:30到,而巴西學生則不清楚到底當天他人會不會出現,運氣好他就會到。
第二個不同是面對作業的方式,只有德國學生會在繳交前,私下約時間討論,對用字遣詞再三確定,記得每次在他們離臺前,我會安排交換生上司令台用中文報告此行的交換心得,我規定交換生要事先擬演講稿,德國學生會提早幾天交,順便會請你幫忙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美國學生則會準時交,但我看過之後給建議,希望某個部份修改一下會更好,他也不會理你,法國學生則是你催他,他才交,不催他就自動忘記有這件事,交來的演講稿亂七八糟,一定要大修特修才能上台,巴西學生則不會交,因為他不會事先寫,完全看當天心情決定要講什麼,或許我看到的是個案,但和其他友校負責相同業務的組長聊過,好像都有類似的結論,所以應該是受民族性的影響而造成的差異。
國外來的交換生來臺前,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台灣在哪裡,所以都一句中文都不會,接待初期都是以英文溝通,反觀本校交換出去的學生除了目的地是美國之外,所有學生都會先補習第二外國語,而且交換學校也大都沒有負責接待的相關單位,一切都要靠自己自立自強,這是中外交換學校制度最大的不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