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讀書摘要: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
以下摘錄一些個人覺得書中頗有啟發的部分,並略為潤飾,有些則加上自己的體會與看法。
- 電影裡的旁白,為何一律是男人的聲音。洗髮精廣告多半是長髮妙齡女子,但介紹成分等科學性語言時,卻又出現男性聲音。
- 站在男性觀點的詞語:英雄所見略同、雄心壯志、雄才大略、事實勝於雄辯、英雄救美、賠了夫人又折兵、婦人之仁、最毒婦人心
- 字詞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如婦(從女從帚),指清掃的人。又如男(從田從力),指參與田地耕作的人。
- 女性的詞語常常有負向人格的特質與行為,如奴、奸、妖、妄、佞、妒、妓、姦、婪、嫌。
- 中國漢人中心思想,把其他民族貶為與動物同類,如羌(羊為部首)。「猶太人」,是否應改為「尤太人」?
- 「人生而平等」,英文作「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女生常理所當然被稱為「他」。甚至輸入法,「他」後面如果接「和男友」,則會把「他」自動更為「她」。
- 廣告或新聞標題常常將焦點放在女人的身體、外表,但男生就不會,所以很難看到如「男議員新會期穿新衣」、「男球員既涼快又養眼」、「重登世界男單寶座,關鍵賽中性感盡露」 。(當然,有些詞語是有男性化、中性化、女性化之分的)
- 「打球起來像男人一樣」、「開車的一定是女生」。
- 女人不能從船頭上船、經期中的婦女與戴孝者同被視為汙濁之人。
- 教科書中月經被視為是失敗、組織的死亡、是人體製造出沒有用的東西。男性生殖生理學就受到非常不同的待遇,例如精子賣力在陰道中游泳,費盡千辛萬苦,才得以與卵子結合,好偉大、好棒棒之類的。
- 卵子的行為是多麼女性化,而精子是多麼男性化。(在史鈞《瘋狂人類進化史》中則說明,此等行為乃為方便與趣味化所做的權宜之計。)
- 當颱風命名輪到女人名字時,它彷彿就具有女性化特質。
- 科學研究不斷強化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因為如果研究結果發現男女沒有差異,就沒有刊登價值。
- 女扮男裝,社會可以接受,例如花木蘭、祝英台。男扮女裝,則是自甘墮落,例如男藝人扮女裝多半醜化、諧角。
- 女孩幫忙家事,男孩負責玩樂。
- 教科書中充斥著男性偉人的故事,女性卻經常以家庭主婦形象出現。
- 教科書上不畏風雨的是「公」的松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是鵝「媽媽」、蝴蝶「姑娘」。讓我想到幼幼台頻道的哥哥姐姐們,也有這種性別刻板印象,例如香蕉「哥哥」,水蜜桃「姊姊」,為何不能是水蜜桃「哥哥」、香蕉「姊姊」?
- 校園中銅像幾乎都是男性政治人物,好不容易出現女性銅像,則又落入傳統慈母手中線的形象。
- 男孩受到潛移默化,張開手肘或雙腳來擴展自己的領域,而女孩卻經常採取保護、退縮的姿勢,只佔據狹小的空間。
- 異性戀情侶或夫妻九成左右是男牽女走路(男人手背朝前),但是女人牽著小孩走路時,也是手背朝前。可見牽手的動作,取決於兩人的社會關係。
- 現今校園運動空間之規劃乃是以發育良好的男生做為參考樣本,小肌肉與優美線條的練習場不是過於擁擠,就是付之闕如。
- 新式躲避球規則,也是性別平權的一大進展。第一,取消抱球就出局的規定,讓手勁較弱的同學也可嘗試接球。第二,拿到球後必須在五秒內攻擊,不可傳給同一方的隊友,改變以往女生拿到球,要傳給厲害男生的現象。
- 女人通常負責必要、重複、得經常做的家事,男人卻負責偶爾才需要做一次的家事。
- 少有廚房有放鍋蓋的設計。(傳統男性設計師觀點)
- 台灣的客廳設計,機常以電視機為中心,無法形成情感互動的氛圍。客廳可以是遊戲場,讓孩子無拘無束活動伸展,也可以是全家人心靈溝通交流的場所。
- 臥房少有獨立的空間,多半以「情色」為訴求,從未考慮婚姻中婦女或男性對於自我空間的需要。
- 傳統梳妝台設計往往流於形式,抽屜小,也無法用來書寫閱讀。(自己曾租過一間房屋,只有梳妝台,實在用不習慣,後來直接搬了書桌前來XD)
- 離家出走的通常是婦女,男性則比較少見。
- 公共空間提供了男性夜晚的消費去處,卻沒有提供女性同等的權力。
- 每個人出生後,都以異性戀的身分長大。
- 西方菁英觀點(大聲說不),與本土原生觀點(要溫順),對於性騷擾的看法,有相當大的歧異。(例如台灣社會一方面要求女性要溫順,可騷擾事件發生時,卻又指責其無法大聲說不。其實導師也是如此,一方面要班上的大家團結、合群,可又要求每個人要適性發展,展現獨特自我。)
- 增加女性從小運動的機會,鍛鍊其反應力和體力,讓女性有更多鍛鍊獨立自主的行為能力,而不是加深女性對男人的依賴,或限制女性活動空間。
- 美國紐約通往長島海灘與高級住宅區的快速道路上,有許多刻意設計高約九英尺的陸橋,目的是讓私人小汽車可以通行,大眾巴士則無法通過,是種貧富與上流下流間的差距。
- 半圓形椅面的公車候車站座椅、晚間不定時灑水的公園草坪,讓群人無法在上面睡覺。
- 刻意減少公共廁所,讓無家可歸者無法逗留。
- 台北火車站大廳內,居然找不到一張座椅(想避免遊民聚集)。區間快車座位無置物網(不想旅客丟垃圾)。
- 女性設計師重使用,男性設計師重造型。(例如早期嬰兒車在男性觀點下,嬰兒的臉是向前,使得嬰兒與照顧者在行進中無法互動交流。)
- 設備愈進步,可能節省某些家務工作時間,同時卻可能花更多時間來準備和清洗。
- 校園設計中,經常將廁所安排在建築物之偏遠、陰暗的角落,或樓梯間底下。
- 女性廁所往往沒有掛鉤設置、置物平台,甚至提供衛生紙。
- 婦女帶小孩上廁所也相當不便,或許可增加無性別廁所、親子廁所。
- 女性如廁的平均時間確實較男性久,故可以增加女性廁所間數或無性別廁所解決。
- 廁所最好要有蹲式與坐式馬桶兩種,一方面考量有些人不大願意與便器接觸,可又要考慮身體況較差的人。
- 過去路燈只照明車道,不照明人行道,安全性堪憂。
- 公園的灌木叢後可能藏人,安全度不高,可以改以草地並加寬小徑,使人得事先察覺,並有足夠時間逃離。
- 公寓大門常使用鐵或不鏽鋼,由於不透明,危險性高,可能被躲在後面的陌生人攻擊。
- 地下道也容易成為治安死角,先進國家多半不再以興建地下道應付交通問題,值得台北市參考。
- 讀書是好事,但女生適婚年齡仍在讀書時,妨害到婚姻,書讀得好也變成一種負資產。(所以也常常聽到老一輩說,女生書不要讀太高,避免嫁不出去)
- 世人期待看到女性運動選手優雅的儀態與美麗的表演,尤有甚者不得把大腿露出,不得拋頭露面,限制女性運動的發展。
- 女性在長距離、耐力的比賽項目上表現較佳。
- 唐山大地震時,媽媽選擇救弟弟,而不是姊姊。
- 災難發生時,如果男女工作地點不同,死亡率會不會有差異?女性會不會因搶救家人而有較高的受難比率?危及逃命時,女性是否還會下意識顧慮自己的女性形象?
- 第一志願男校常常「地名+中學」(如高雄中學),反觀第一志願女校多半「地名+女中」(如高雄女中),為何「中學」被男性獨享呢?為何第一志願男校不是「地名+男中」(如高雄男中)?
近來學校段考出了一道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寫一段自己「探索」的經驗。有滿多男學生的探索是寫追求女孩子的經驗(不乏文筆佳或成績優異的男生),我個人給予的分數大約在中間,甚至偏高(特別是文筆不錯)。結果,與女老師們分享後,發現女老師們普遍對於這種文章給與中下的分數,覺得有物化女性之嫌,此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性別」也會影響評閱的標準。事後,自己也覺得有點汗顏,雖然這本書我已讀過幾次,但根深柢固的男性本位主義想法,似乎還停留在我的潛意識中。職是,誠摯推薦給男性朋友們,或許更能了解女性的想法,同時也鼓勵學校的校長與總務主任能夠閱讀本書,將來對於校園的空間規劃,當更有深刻的思維與前瞻的擘劃。 簡而言之,這本書對我影響良多,實在有著深刻的啟發與想法,雖然已是一本距今16年的書籍,但裡面的例子讀來仍歷歷在目,直指問題核心,不隨時光而遷逝。我想這就代表性別平權依然有相當大的空間必須努力與進步,斑斑歷史也徵驗了「思想」層次最為難改變啊!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