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春秋漫談】姓、氏、名、字大不同:命名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接續上一集「春秋漫談」的內容,之前說了姓與氏的不同,那麼這次想接著和大家聊一聊名字。我們從小背國文課本上的作者介紹,大概都有印象,名和字是不一樣的,比如諸葛亮字孔明;李白字太白;蘇軾字子瞻。但你知道嗎?春秋時代就有名和字的用法囉!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當時命名的原則與禁忌吧!

首先,是取名的時間點,《儀禮‧喪服傳》說:「子生三月,則父名之。」也就是說,當孩子出生三個月後就會為他命名。那要怎麼命名呢?在《左傳》桓公六年有一段記載:

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名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

魯國太子誕生後,桓公向大臣申繻請教,該如何為孩子取名呢?根據申繻的回答,命名有五種基本原則,分別是信、義、象、假、類,根據孩子手上的掌紋來命名稱為「信」;期許孩子的德行而以吉祥的字眼來命名是「義」;用孩子的身體特徵來命名是「象」;假借世間萬物的名稱來命名是「假」;而以和父親相關的事物來取名則稱為「類」。這麼看來,春秋時代的取名方式其實已經很多元了,我們接著找幾個例子,看看是不是真的就像申繻說的一樣吧!

首先是以掌紋命名的「信」,像是正苦惱著怎麼給太子命名的桓公,他後來的第四個兒子季友,就是因為掌紋看起來像是「友」這個字,所以取名為「友」。這邊稍微補充一下,春秋時代使用的文字和現在通行的中文字體不同,所以季友的掌紋並不像我們現在楷書的「友」字。不然的話,這個掌紋也長得太複雜了。大家也許已經很驚訝,春秋時代的人們就會看手相了,但你能想到嗎?除了命名之外,掌紋也可能與婚姻有關呢!比如桓公的媽媽仲子,是宋武公的女兒,因為仲子一出生掌紋看起來就像「魯」字,後來就嫁到魯國,成為魯夫人。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呢?

回到正題,接下來的是「義」,也就是用吉祥的字眼給孩子命名,這邊舉個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例子,如果看過《封神演義》的話,大概會知道,周文王叫姬昌,為什麼取名為「昌」呢?根據《史記‧周本紀》的說法:「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姬昌誕生時,有祥瑞之兆,姬昌的爺爺太王一看,非常激動,認為是上天要讓周部落興起了!於是姬昌的「昌」,就是取「昌盛」的意思。這樣的命名方式其實到現代依然很普遍哦!像是俊傑、榮華、雅婷、麗娟,這樣的菜市場名其實都是寓意很棒的好名字呢!

然後說到用孩子身體特徵來命名的「象」,這也是筆者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種命名方式,比如晉文公重耳,根據歷史記載,重耳的體徵有些異於常人,當初重耳流亡在外時,發生了一件讓重耳覺得無比羞恥的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這裡說的「駢脅」是什麼意思呢?一般我們的肋骨是根根分明的,但重耳的肋骨是緊密相連的。曹國國君曹共公對重耳的「駢脅」感到非常好奇,但人家是晉國的公子耶!總不能叫重耳把衣服脫了給他看吧?所以曹共公決定去偷看重耳洗澡,只是曹共公去偷窺就算了,居然還被發現了,於是重耳即位後就攻打曹國報了偷窺之仇。總而言之,重耳的體徵比較特別,雖然史書上明確記載下來的只有「駢脅」,但根據「重耳」這個名字,很有可能重耳的耳部構造也有些異常。再舉一個例子,重耳有個兒子名為「黑臀」,也就是後來的晉成公,為什麼他會叫「黑臀」呢?《國語》裡說:「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三而畀驩之孫。』故名之曰『黑臀』。」晉成公出生時,他的媽媽做了一個夢,夢到有神明拿筆用墨在嬰兒的屁股上畫圈,並作了一個預言,說這個孩子會成為晉國國君,但將來只能傳承三代。筆者認為所謂的「神明拿筆用墨在嬰兒的屁股上畫圈」,大概是指孩子生來屁股上長了個明顯的黑色胎記,總而言之,這個孩子就因為這樣被命名為「黑臀」了。

接著,我們再來說說假借萬物之名來命名的「假」吧!這次舉孔子的兒子孔鯉為例,根據《孔子家語》的記載:「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因以名鯉,而字伯魚。」孔鯉出生時,魯昭公送了鯉魚給孔子,孔子為了紀念國君的賞賜,就將孩子取名為「鯉」。另外像是,與孔子同時代,據說長得和孔子非常像,但和孔子是政敵的陽虎,陽虎名為「虎」,也屬於這個命名類型。既然說是可以假借世間萬物,自然不只有動物名,像是陳宣公、宋昭公、齊景公都名為杵臼,總感覺杵臼這個名字在當時很流行呢!大概也是那個時代的菜市場名吧!

最後,則是以父親相關事物來取名的「類」,通常是有和父親相似之處,才會以這種方式命名。像是我們最初提到的魯桓公,因為太子和自己是同一天生日,後來決定給太子取名為「同」,便屬於這個類型的命名方式。現在,說完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之後,我們再接著說說當時取名的禁忌吧!申繻接著告訴魯桓公的取名禁忌有六項:

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

第一,不以本國國名命名;第二,不以官職名稱命名;第三,不以山川的名字來命名;第四,不以疾病的名稱來命名;第五,不以牲畜的種類來命名;第六,則是不以禮器的名稱命名。大家可以猜猜看,既然是禁忌,那我們還能找到例子嗎?答案是可以的。為什麼呢?說到底,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禁忌,是因為周朝已經有避諱的觀念了,因此申繻說道:

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雖然沒有漢朝之後那樣嚴格,但當時確實已經會在死後避諱,尤其是周天子或諸侯國君,需避諱五代,也就是說要避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諱。但要是取這六個類型的名,避諱時就會特別麻煩,因此才會避免這樣命名。不過,如果真的碰上這樣的狀況,又要怎麼避諱呢?

首先是「以本國國名命名」的話,自家的國名當然不能改,只能改人名了。那為什麼強調是本國國名呢?因為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以他國國名為名的例子,像是衛宣公名晉,魯定公名宋,晉悼公名周,尤其是晉悼公,居然以周王室的「周」為名,看來這樣命名在當時是可以被接受的。而若是「以官職命名」,為了避諱只能改掉官職的名稱了,像是晉國沒有「司徒」這個官職,就是因為晉僖侯名為司徒,後來便廢司徒,改為中軍;又比如宋國沒有「司空」這個官職,就是因為宋武公名為司空,所以廢司空,改稱司城。

然後是「以山川之名來命名」,要是碰上這樣的狀況,也只能改掉山川的名字了。在《國語》中一則記載:「范獻子聘於魯,問具山、敖山,魯人以其鄉對。獻子曰:『不為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獻子歸,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學。吾適魯而名其二諱,為笑焉,唯不學也。人之有學也,猶木之有枝葉也。木有枝葉,猶庇蔭人,而況君子之學乎?』」有一次晉國的范獻子到魯國做外交訪問,在對話間提到了敖山和具山,魯國人以這兩座山所在的鄉名進行回應,范獻子覺得很奇怪,詢問對方為什麼不直接說這兩座山的名字呢?魯國人回答說,因為要避我們國君的諱呀!原來魯獻公名具,魯武公名敖,所以魯國人不直接稱呼這兩座山的名字。其實范獻子去魯國訪問的時候,離獻公、武公的時代已經很久了,理論上已經超出避諱的五代了,但山川名稱一但改了,大概要恢復也比較麻煩,所以魯國人也就沒有把稱呼改回來了。

大家可以想想看,以山川名字來命名都這麼麻煩了,更何況是「以疾病的名稱來命名」呢?我們一生很難都不生病,在對話間提到疾病名稱的機率可比提到某座山某條河還高,而且山川名還可以像剛剛故事裡的魯國人那樣,說是某地的山,某地的河,疾病又能怎麼改呢?至於「以牲畜的種類命名」和「以禮器的名稱命名」,則會在國家大事上產生麻煩,這裡的牲畜指的是祭祀時的祭品,禮器則是禮儀的一部分,如果要避諱的話,就不能使用這個牲畜或這項禮器了,這也是相當困擾的事,因此也會避免這樣的命名。

以上就是春秋時代命名的原則與禁忌囉!最後再幫大家複習一下,當時孩子出生滿三個月才會為他命名,而命名有五種基本原則,分別是根據孩子掌紋命名的「信」;以吉祥的字眼命名的「義」;用孩子的身體特徵命名的「象」;假借世間萬物之名來命名是「假」;以及用和父親相關的事物來取名的「類」。除此之外,考慮到避諱的問題,也有命名的六個禁忌,第一不以本國國名命名,第二不以官職名稱命名,第三不以山川的名字命名,第四不以疾病之名命名,第五不以牲畜的種類命名,第六不以禮器的名稱命名。

原本說完命名應該就要說取字了,但取字的限制比較少,之後的文章裡,我們可以直接看看實際的例子。而下一集的春秋漫談,是「姓、氏、名、字大不同」這個大單元中的「女性篇」,筆者會帶大家實際看看史書中的春秋女子,教大家如何解讀這些女子的名字,並解答為何上一集說當時是「女子稱姓」。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追蹤」,也歡迎留言說出你的心得與建議。那麼,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囉!

P.S. 筆者另外還根據本文章的內容,製作了Podcast及影片,若有興趣,也歡迎收看,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紗羅的沙龍
23會員
4內容數
紗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06
上一集的「春秋漫談」裡,我們已經學會辨認春秋女子的稱呼了,今天就接著看看男子的名字該如何解讀吧!究竟在姓氏合一前的春秋時代,為何會出現「男子稱氏」的現象呢?本文透過「周鄭交質」及「繻葛之戰」的史料,舉出其中出現的人物為例,帶領讀者認識當時對男性的普遍稱呼方式。
Thumbnail
2021/01/06
上一集的「春秋漫談」裡,我們已經學會辨認春秋女子的稱呼了,今天就接著看看男子的名字該如何解讀吧!究竟在姓氏合一前的春秋時代,為何會出現「男子稱氏」的現象呢?本文透過「周鄭交質」及「繻葛之戰」的史料,舉出其中出現的人物為例,帶領讀者認識當時對男性的普遍稱呼方式。
Thumbnail
2020/12/17
接續前兩集「春秋漫談」的內容,這次進入實戰,帶領讀者解讀春秋女子的名字!從命名、取字的時間點,到史書中對於春秋女子的稱呼方式,以及對媵器的補充說明,透過層層遞進的介紹,使讀者快速掌握當時「女子稱姓」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2020/12/17
接續前兩集「春秋漫談」的內容,這次進入實戰,帶領讀者解讀春秋女子的名字!從命名、取字的時間點,到史書中對於春秋女子的稱呼方式,以及對媵器的補充說明,透過層層遞進的介紹,使讀者快速掌握當時「女子稱姓」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2020/11/30
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嗎?如果孔子不姓孔,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麼呢?本文將帶領讀者認識「姓」與「氏」的不同,了解姓氏的源流發展,一起走入姓氏合一前的時代吧!
Thumbnail
2020/11/30
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嗎?如果孔子不姓孔,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麼呢?本文將帶領讀者認識「姓」與「氏」的不同,了解姓氏的源流發展,一起走入姓氏合一前的時代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中」字的字源與意味,使我困惑了很久。這裏是積歷年所得的一個階段性的小結。 (一)「中」字的重要性 「中」這個字的重要性,大概不需講,但還有些部分不大為人註意,因而有可講處,如史,吏,用,庸等皆與「中」關係甚巨。
Thumbnail
「中」字的字源與意味,使我困惑了很久。這裏是積歷年所得的一個階段性的小結。 (一)「中」字的重要性 「中」這個字的重要性,大概不需講,但還有些部分不大為人註意,因而有可講處,如史,吏,用,庸等皆與「中」關係甚巨。
Thumbnail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
Thumbnail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
Thumbnail
戰國末年山東省(隔壁),有個混混名劉季。 劉邦,字季。出生於楚國沛縣。 史記跟漢書,都沒有寫劉邦的名字。事實上,劉邦很可能沒有名字。
Thumbnail
戰國末年山東省(隔壁),有個混混名劉季。 劉邦,字季。出生於楚國沛縣。 史記跟漢書,都沒有寫劉邦的名字。事實上,劉邦很可能沒有名字。
Thumbnail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所建立的王朝,只有短短十五年的壽命。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從天而降,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王朝。 以王蘧常先生所著《秦史》為底,我們將要從大禹治水的上古時代,講述「秦」這個國家……
Thumbnail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所建立的王朝,只有短短十五年的壽命。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從天而降,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王朝。 以王蘧常先生所著《秦史》為底,我們將要從大禹治水的上古時代,講述「秦」這個國家……
Thumbnail
《陽春曲》 唐·李白 五言絶句 押元韻 出處:全唐詩續補遺 芣苡生前徑,含桃落小園。 春心自搖蕩,百舌更多言。 閩南語m5字的爭議,訓讀字寫「蕾」,在臉書上,有人認為是【芣】字,劉健仁先生認為是「腜」字,論證如下:《說文解字·肉部》:「腜,婦孕始兆。」 【芣】的初文,「不」字甲金文構形
Thumbnail
《陽春曲》 唐·李白 五言絶句 押元韻 出處:全唐詩續補遺 芣苡生前徑,含桃落小園。 春心自搖蕩,百舌更多言。 閩南語m5字的爭議,訓讀字寫「蕾」,在臉書上,有人認為是【芣】字,劉健仁先生認為是「腜」字,論證如下:《說文解字·肉部》:「腜,婦孕始兆。」 【芣】的初文,「不」字甲金文構形
Thumbnail
上一集的「春秋漫談」裡,我們已經學會辨認春秋女子的稱呼了,今天就接著看看男子的名字該如何解讀吧!究竟在姓氏合一前的春秋時代,為何會出現「男子稱氏」的現象呢?本文透過「周鄭交質」及「繻葛之戰」的史料,舉出其中出現的人物為例,帶領讀者認識當時對男性的普遍稱呼方式。
Thumbnail
上一集的「春秋漫談」裡,我們已經學會辨認春秋女子的稱呼了,今天就接著看看男子的名字該如何解讀吧!究竟在姓氏合一前的春秋時代,為何會出現「男子稱氏」的現象呢?本文透過「周鄭交質」及「繻葛之戰」的史料,舉出其中出現的人物為例,帶領讀者認識當時對男性的普遍稱呼方式。
Thumbnail
我們從小背國文課本上的作者介紹,大概都有印象,名和字是不一樣的,但你知道嗎?春秋時代就有名和字的用法囉!這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當時命名的原則與禁忌吧!
Thumbnail
我們從小背國文課本上的作者介紹,大概都有印象,名和字是不一樣的,但你知道嗎?春秋時代就有名和字的用法囉!這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當時命名的原則與禁忌吧!
Thumbnail
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嗎?如果孔子不姓孔,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麼呢?本文將帶領讀者認識「姓」與「氏」的不同,了解姓氏的源流發展,一起走入姓氏合一前的時代吧!
Thumbnail
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嗎?如果孔子不姓孔,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麼呢?本文將帶領讀者認識「姓」與「氏」的不同,了解姓氏的源流發展,一起走入姓氏合一前的時代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