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2/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任何值得知道的事物都是教不來的

    台灣的家庭生的孩子愈來愈少,但是父母親不但沒有愈輕鬆,反而在全球化競爭之下,對於該如何教養孩子更加的焦慮與徬徨,於是一下子要孩子去這裏補習,或到那裏參加才藝班,聽別人說什麼活動不錯,便擠破頭也要參一腳,像無頭蒼蠅忙得團團轉時,反而忽略教育最基本的目的與家長真正該扮演的角色了。
      教養的目的簡單說,無非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自己好好的活著。當然,同樣的話,我們也可以更文雅地說,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有健康幸福快樂的一生,或者可以自我實現,可以貢獻社會幫助他人……。
      在這個簡單的目的裏,家長常常會忽略掉時間跟空間這兩個因素,也就是孩子長大後的世界,以及孩子長大後所處的環境。因為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生存發展的條件一定不同,所須具備的能力與素養也不同,偏偏我們都習慣依「過去」我們被對待的方式以及目前所處的環境來教導「未來」的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社會。
      因此,父母要用心,除了要注意未來趨勢之外,在變化迅速難以預測的時代裏,也要回過頭思考,那些重要的素養,是孩子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我自己在陪伴雙胞胎女兒成長中,希望孩子能尊重體貼別人,而且在真實的世界中學習與人互動,培養同理心,同時利用各種情境或影像與小說,激起孩子主動學習的意願,尋找孩子在不同領域的潛力,甚至啟發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憧憬與夢想。
      其實我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孩子價值觀的建立,因為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無法透過課堂文字的認知學習可以教導的,而是必須在真實場域裏體悟來的,以及透過父母日常言行一點一滴建立的(也就是身教),或許這就是「情境教學」的困難之處,不能像背英文單字,背詩詞文章一樣,花多少時間,效果立刻可以驗證,但是從情境中,從真實人生中學習的確非常重要,只是我們無法依我們習慣的數字管理般去要求效率。
      在居家生活中,家長可以培養孩子閱讀小說的興趣,從這些深度人性刻畫與情緒描述的書本中,讓孩子可以感同身受書中主角的遭遇,或者也可以挑選好的影片,讓孩子融入電影氛圍中,與劇中人物一起經歷喜怒哀樂,一起面對生命困境的選擇與挑戰,並且克服難關,感受不同遭遇的生命,也是讓孩子擁有溫暖的同理心的好方法。 
    教育或陪伴孩子,對每個家長或老師而言,絕對既是腦力密集又兼勞力密集的辛苦產業(是不是必須資源密集,或許是不一定的),但是,我們現在不投資,以後一定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相信只要用心,從我們自己周邊的親戚朋友以及同事那裏,也可以找到能給孩子許多情境學習的機會,教育哲學家桑塔耶納曾說:「只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等於沒有受過教育。」的確,父母親的身教以及從食衣住行的日常生活中的機會教育,或許是不花錢卻最有影響力的情境教學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