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04發心是除障唯一方法 part.1

時間: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農曆十一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十五日,一年當中的時間已經過了一大半,我修行親近佛法也過了一、二十年,而現在有這個殊勝的因緣,可以在光量寺的初創過程中參與一些工程,你們能共住在這,建設未完成的道場,一方面幫忙建築道場,一方面又能親近佛法,這就是無限殊勝的福報。我們在世俗每天所行的,都是一個貪,想要賺錢,並沒有施捨心,那在道場裏面,一切所做的行為都是奉獻,只有依教奉行,承事供養,這就是施捨。我們並不是為了某一個人,或是為了幫忙哪一個人;我們一切的行為付出,其實都是為了自己。
雖然,我們每天都為了道場的建築工程忙碌、付出,但這種付出完全是在磨練自己,使自己的心能夠平靜,我們反而要感謝常住,給我們這個機會,能夠歷境驗心、借事磨練自己,也感謝大眾共住扶勉。
譬如一輛車子若沒有人使用,在缺乏因緣聚合下,就不能夠真正達到交通工具的功能,失去了讓很多人來搭乘的效果。我們在學佛過程中,要明白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提供我們成就道業的方法,要從三十七道品先瞭解,再從三十七道品下手用功。其中,尤其信、進、念、定、慧的五根、五力,更要精勤修學培養,由根的紮實深入,才會茁壯有力,若只有根而無力也是無法成長的。
譬如在這個地球上,一切萬象萬物、山河大地,雖然是自然形成的,但是它也必須在眾緣和合的環境中,才能成長發展。這就如同一棵果樹,它所依止的環境很重要,必須被種植在肥沃的泥土中,加上適當的陽光和水分等,才能生長得好,也就是它要有好的依報。所以,我相信各位都是有大福報的,雖然光量寺目前在建築中很忙,但是非常清淨,可以說道風已漸漸建立起來,這就是我們過去生中,大家所結的因緣,才有今日具足的福報。
所以,修行有根也要有力,有力量才能生長,你若沒有力量,雖然有正念,而沒有去力行,也是沒辦法。黃智海居士所註解的《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印光祖師能夠鑑定相信一定非常正確。這本書的第七十七頁說到,(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為什麼在《阿彌陀經》要引述這些鳥?「這些鳥,日間三分時候,夜間三分時候,不停歇的發出和平又雅緻的聲音來,牠們這種聲音裏頭,都是在演暢宣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種種的方法。」這個我們應該要去了解的。
我們的心要清淨才是智慧,心若沒有辦法清淨,就沒有智慧真正去理解,首要的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修行法則。什麼叫做智慧?世間的聰明,是麻煩的,不是真正的智慧,唯有佛法所說的,才是真正的智慧。由清淨心流露出來的智慧,才是無事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就是無事,他不會執著、也不會把事情存在心中,對任何事情都不會去罣礙。
現在光量寺在建設中,雖然很忙,但你們要好好珍惜、把握,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多念佛,多培養自己的福德智慧。好了!你們有問題嗎?
學員問:
請問院長!您拜佛一天拜一千拜,是一口氣拜完,還是分開來拜?因為聽說院長很忙,那一天拜一千拜,要怎麼拜?是不是要花很多時間?
院長開示:
一千拜,以前是可以一次拜完,那現在不能一次拜完了。以前一個鐘頭拜六百拜,十分鐘拜一百拜,為什麼要這樣衝?因為我們當住持的事情多,在力行方面一定要多一點,你不用衝的方式去調時間,那是沒有辦法的。要像懺公他老人家那種慢的拜法,我們還沒有達到那種功夫,他老人家是很自在的。
你們現在最有福報,一出家就讀「學佛院」,每天除了工地出坡外,又有法師來上課,可以真正從佛經去深入,福慧雙修,因緣殊勝;不像我當初在淨律寺,一出家就負責開山,建設道場,做了很多都不圓滿的事情。
所以,我天天要懺悔,早上起床要懺悔,到了晚上要養息了,還是要懺悔,時時都要懺悔。尤其,半月半月誦戒的時候,我都要在大眾中懺悔,並不是當一位領導者,就不用懺悔的。
因為,當一位領導者,若有一滴滴錯誤,都要負因果的,所以更需要瞭解自己的任務及責任。
94年淨律寺菩薩戒三師和尚
學員問:
學生有兩個問題,請示院長:
一、就戒法、戒體、戒行、戒相這四種,哪一項對了脫生死比較重要?
二、另外一個問題,有關五戒、八關齋戒、具足戒及菩薩戒,受戒期限的天數有一定嗎?受持有期限嗎?就具足戒來說,我本身是在大陸受戒,跟台灣受戒的期限不同,所以才提出來請示院長。
院長開示:
戒法、戒體、戒行、戒相,這四法,是要看自己本身的程度,若依戒法來說,你當初求受的是聲聞戒,就要現出家相,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所以才說聲聞戒較著重身口七支的外相行持。
菩薩戒,那是比較著重在心體,是著重在起心動念當下的那一念意業。所以菩薩戒,要從心意的體性下功夫的。譬如比丘不能與女人相觸;而菩薩戒,若在路邊看到有人病倒,不論性別你一定要救他(她)。這就是為什麼比丘戒要講相!菩薩戒要講心!關於這一點我們都要了解的。
佛陀制戒,是你有犯到才制戒的,而且是證實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才制這個戒的。制戒之後,就要遵守奉行,不像我們國家先規定法令,然後要民眾遵守服從。例如我們出家人,不可以抽籤、卜卦、算命,也不可誤導信徒做這些行為。我們本身的修持尚未達到清淨,一天當中,心的變化無常。
譬如你現在以歡喜心來算命,算命師看面相算一算很準;等一下出去碰到逆境後,「風雲變色」了,你的命也變了。那麼剛剛被算的命,怎麼會準呢?所以說修行,確實要自己去實證、實修的。
我們既然出家了,最好選定一個清靜的環境;再來,就是自己用功的問題,一切要成就或不成就,端看自己是否努力,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若不好好修行,師父修得再怎麼好,也沒辦法幫你的。
例如一般世俗人,父母都很疼愛子女,無微不至地照顧你,幫你做早餐,你若不吃,父母也沒辦法幫你吃,因為他幫你吃,你也不會飽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修行就是這樣,例如你有過失不懺悔,別人怎麼有辦法幫你懺呢?一般社會人都說,因為父母做不好,沒積陰德才會拖累子女。若依因果,就不是這樣說,那只不過是一種環境上的影響而已。因果是不能代替的,這個道理大家要明白。如社會上的人,有時可以看到一個行為不端正的父親,卻生出一個有智慧又孝順的兒子,就因果上來說,他兒子是來還債的,即俗語說:「歹竹出好筍」。
而父親做壞事,則是他自己要去承受那個因果的。社會上有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因果,因為他們看過很多例子:譬如一個人行為不端正,又做壞事,他的事業卻那麼順利、賺那麼多錢;而我們向來待人誠實,規矩公正,為什麼卻一事無成?有這種想法和說法的人,他完全沒有因果觀念,是不信因果的,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所以,我們遇到這種人,就不便開導他什麼。
現在末法時代,來請示的人,都是請示事業、生意,請示身體疾病,或請示家庭子女方面,很少有人請示佛法,或修行方面的問題。例如佛號要怎麼念?而念這一句佛號,要做什麼?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是為了要往生極樂世界。那麼講到往生,大家平常都說要求往生,一旦遇到戰爭,立刻往生,他反而嚇到!或是講到現在往生,立刻可以成佛,他一樣也會嚇到的。
平常都說:「我要成佛,我要成佛。」那麼成佛是怎麼一回事?一般人都是自相矛盾的。天天拜佛、念佛,都求要往生極樂世界,迴向成就無上佛道,但當身體違和時,則變成念佛是迴向身體早日恢復健康,與你平時念佛,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圓成佛道不相應了。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痛時,就不必再迴向色身健康了。
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迴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一般念佛團、念佛會,你若跟他們這樣開示,他們就不想來念佛了;他們若要歸依的話,你說歸依三寶連五戒也要受,他們就不要歸依了!你必需要善巧地跟他們說沒關係,可以先歸依,五戒以後再受。
這是不是塵在轉根?是不是在用世間感情呢?凡是用世間的感情,就是生滅法。感情融洽,大家志趣相投,就是好朋友;感情破裂,就變成仇人,各走各的,對不對?你若要學世間的這種生滅法,那又何必學呢?
因為世間法,本來就具足貪、瞋、癡等十惡業,根本不須要人教的。這是無始劫來,人人本具的見思、塵沙、無明等惑,怎麼還要學呢?我們現在反而應該要學,如何斷除無明煩惱等惑。
譬如這支螺絲釘,你要懂得怎麼鑽,它才能堅固;又如大寮的抽油煙機,黏了很多的油塵,你要如何處理才能去油垢?你說用沙拉脫來清理油垢,其實這不是辦法,因無法究竟去油垢。所以,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徹底去瞭解,不要說等抽油煙機沾滿油垢,才來清理。
像我在煮菜的時候,都先看菜類,例如像淨某師種的那種小小顆,又硬硬的菜,你在煮的時候,水沸騰了,菜就下鍋,火開大一點,等到菜煮得稍軟,再把鍋蓋蓋起來,繼續燜,等到要起鍋之前,油才加進去,這樣煮的菜就很軟,味道也不一樣。像我這種煮法,怎麼會有油煙?
所以,你在煮菜的時候,自己要先瞭解,要會去開發,不要越煮越麻煩。再說這菜若很新鮮的話,就先將水煮開了,再下鍋燙一下,馬上起鍋,若需要一些味道,可以醬油加一些,麻油加一些,薑末再加少許,這樣就成為一道很好的菜。像這種煮法,菜的營養不會流失。
假若菜沒有溫度,味道就不佳,若能保持適當的溫度,吃進我們體內,而我們體內,也有一定的溫度,它們之間正好能調和,不會有反作用,這樣有益於身體健康,這是修行的好助緣。
我們修行基本上,每天都應該要法喜充滿,不管怎麼樣,都要保持法喜充滿,那這樣就沒有事啦!相反的,如果你沒有法喜充滿,就算《法華經》從頭到尾跟你講了一部,你聽一聽,還是沒有得到什麼受益;反之,你若法喜充滿,一相應、一解信,智慧就開。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那智慧要怎樣開?由聞法後,如理思惟,如理作意,憶念法益,在深入經文義理後,便能生起法喜。
例如你要拜託一個人,你若起歡喜心去,當你與對方碰面時,那因緣一定是殊勝的,對方必定幫忙你;你若以煩惱的心去,本來對方很想要幫助你,但看你那一副煩惱的樣子,感覺你不夠誠意,想幫助你的因緣就轉變了,你說對嗎?所以歡喜與煩惱都是自己找的,並不是誰帶來給你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了解。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