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主角的母親說了一句說了一句讓我感觸很深的話:"沒有360度完美的人,也沒有360度都壞的人,重要的是,面對這個人的時候,自己對這個人是什麼感受。
讓我想到世上有一種人,老是覺得別人在對自己講出的話是在批評他、諷刺他,之前在大學的時候,有機會接觸心理學,才理解到對對方所說的話做出程度強烈不適當的回應,是因為自己不夠有自信,就會覺得對方所說的話全部都是針對自己而來的,說不定對方其實沒有自己以為的意思:要傷害自己、要看不起自己。
想起之前看過的ig限時動態,上面寫的文字僅是希望女生能夠走出自己的人生,得到的回覆卻是不要歧視女性,這是思考層次的不同,看到的高度不一樣,回覆者還是被社會的傳統價值觀給限制住(不應離婚,要給孩子完整的家),反而忘記了,這世上除了自己以外,沒人應該對自己好。
其實我是不贊成給孩子完整的家,畢竟所謂那完整的家,只是表面上的樣子,影響孩子最大的,不是有沒有離婚,而是大人們在孩子面前的表現,小孩子很敏感,假面夫妻是感覺得出來,要維持完整的家大部分的原因還是經濟,如果夫妻雙方的經濟能力差距太大,會犧牲經濟能力不是那麼占優勢的那方,請他打理家務,如果遇到另一半變心、劈腿的話,可能想離婚的想法有,卻不會付諸行動。
回覆者就是被"不能離婚、離婚就是失敗"的價值觀所綁架了,也過不了自尊這一關,"離婚就是失敗" 是社會潛移默化的結果,自身如果同意了,那自身就會被定義成失敗,自己被下標籤、定義成失敗,想必不好受。可是卻沒有人敢建立屬於自己的規則、屬於自己的原則。
至於到最後,自己認為犧牲的那一方,積累了許久的不滿與不甘隨著一根稻草而壓倒駱駝,以至於說出:"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到最後得到了什麼?" 的情緒勒索話語,可是在最初,如果將自己並不是那麼想要這麼做的心情傳達出來的話,事情的走向或許會改變不是嗎,畢竟是要走到最後的另一半,我相信另一半不會毫無心疼地要你一個人獨自面對的,因為自己預想的回應,而放棄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才是最可惜的。
因為將來,你要面對後悔。
"我認為他的個性是怎樣怎樣,所以會怎樣怎樣回應",這樣是推斷,並不是事實,推斷或許能讓我們大概知道事情的走向,卻不能替我們決定事情必須得怎麼走,有的時候,坦承對雙方的關係說不定會更緊密喔。
筆者自身作為例子,現在在談遠距離戀愛,他的反應也跟一般的所謂的遠距情侶不太一樣,之前找了一些資料,來了解遠距離如何相處,我想,最核心的應該是相信跟等待,相信他、他也等著我去他的國家,疫情一定會結束的,畢竟是我選的男生,也只能相信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