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快樂與憂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和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重聚在一家咖啡館中,她一如往常地訴說著她的生活︰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感覺不到「家」的存在,可能因為父母身在遠方,久久才見一面。於是,開始覺得一個人去哪裡也無妨,生活在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有時像透不過氣的重擔,有時像天邊的浮雲輕飄飄地感受不到重量。 每天千篇一律的生活形態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哭、一個人笑……」
看著這位朋友年輕卻滄桑的臉,心裡不禁心酸,她的前方還有漫長的人生路要走,怎麼心靈已經彷如見盡世事的老人呢﹖孤獨似乎在她的眼眸中刻下了歲月的痕跡。
有媒體形容現代社會正步入孤獨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選擇宅居家中,以網絡的形式進行工作,在社交媒體上以虛擬社交取代與人的真實接觸等等。社交文化的改變也悄悄地在改變人的心靈,始終人是群居動物,身處孤島的狀態總有力不能繼的一天。
我握住朋友的手,希望可以傳達一絲暖意︰「無聊時可以找我談天說地,我絶對奉陪。」雖然心底知道,她是一個克制己身的女孩子,常常怕自己麻煩到別人,非必要時,她很少向外求助。
她還在訴說,但已露出笑顏︰「有時也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家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自己親手佈置的,建立現在的生活也經歷了多年的努力……」
她如今還是生活在一個人的家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跳舞……但她選擇笑著去生活,這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人面對的生活際遇和環境有時確實難以改變,但你決定這一刻笑著還是哭喪著臉去度過,這一個微小的抉擇已經足夠改變你的世界。
你此刻的人生快樂嗎?還是憂愁呢?
我們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外乎生老病死的常態,那為什麼有人常常快樂、面露笑容,有人卻常常心裡憂愁、愁眉苦臉呢?原來快樂和憂愁都是一種習慣,一種在生活中不自覺作出的選擇而形成的習慣,習慣久了,讓你產生錯覺以為快樂或憂愁就是你的命運,但事實不然。
快樂和憂愁雖然來自內心,但其實受到大腦的思維模式所控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機制,從小形成一些情緒反應的習慣,一直影響著我們對人生所經歷的事採取哪一種情緒去回應。然後我們的大腦就不斷地強化經常出現的那種熟悉的情緒,將日常事件自動篩選和過濾。所以,快樂的人好像越發快樂,運氣很好,總碰到好事。而憂愁的人似乎越發憂愁,生活中總是碰到倒霉的事。事實上,我們是被大腦的慣性運作模式所操控著。
舉個例子,小宇從小經歷快樂的情緒比較多,他的大腦便將「快樂」定義為熟悉的情緒,所以他每一天經歷的大小事中,大腦會強調並記住屬於「快樂」的經驗從而強化「快樂」的感受,其他的情緒經驗比如「憤怒」、「傷心」便相對感受較輕微亦較難記住。換言之,大腦就像一個放大鏡,把熟悉的情緒自動放大。那麽,可以想像為什麼憂愁的人越發憂愁,因為他的大腦把「憂愁」解讀為熟悉的情緒,每天腦中播放都是經歷過的負面事件,快樂的事很難被記住。
既然快樂或憂愁是一種習慣,當然有改變的可能性。在一年的開頭,改變始於行動,現在就找一本空白的筆記本記下你的情緒事件。如果你想變得快樂,就每天寫下快樂的事,重覆翻看,讓你的大腦熟悉「快樂」的情緒。那麽,你會慢慢地發現,可以寫的事越來越多,你也會越來越快樂,憂愁也會慢慢離你而去。
*延伸閱讀:《情緒習慣,決定你的一生》,朴用喆著,張亞薇譯,台灣,方智出版社,2014年。
avatar-img
7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雅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將踏入2021年,算一算自己接觸「斷捨離」的生活概念大約有八年了,每年陸陸續續地整理個人的物品,從來没有間斷過。對於「斷捨離」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也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能持續堅持的方法,最後竟發現一切停留在「3」這個數字上,似乎很完美! 我家裡只有3雙鞋子一平底鞋、運動鞋、短靴子。平底鞋在我需要塑造「
疫情前,香港有一種流行病叫做「旅遊泛濫症」,診斷一個人是否感染此症的最大癥狀是無論一年去多少次旅行都無法感到滿足。環顧周遭,在我身邊罹患此症的重患者大都是老師,因為他們平日的工作壓力極大,悠長假期正好用來彌補平日焦頭爛額的忙碌生活。 有一些朋友喜歡在一個假期中安排兩個以上的旅程,頭五天去日本,第五天
今天與一眾素未謀面的朋友聚集在一家咖啡廳中舉行讀書會的分享活動,心情緊張又興奮!現在網路的號召力驚人,讀書會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在短短兩三週內已數倍增長至十四人。雖然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卻氣氛融洽,大家熱烈地討論書中內容並真誠地分享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毫無違和感。 活動的召集人曾說過成立讀書會的目的是
開朗又敏感的人啊!寫一封信給自己︰ 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與別人聊天,但很少時間留給自己的內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積壓了一堆未被處理的情感,可能是委屈,可能是憤怒,可能是悲傷……那些情感被壓在黑暗的深處,不見天日,在它們上面堆著虛浮的歡樂、瑣碎的忙碌、麻木的思緒,一層一層,密不透風,久了,我們都忘了,還以
總要有所破碎,才能有所建立。 2020年,深深地經歷了一段破碎的過程。生活的破碎、關係的破碎、內心的破碎…… 從香港一個人移居到了台北。為了追逐十幾年來心中建構的夢想,自己狠心地推倒了過往的一切,包括工作、家庭、朋友、生活。不是没有眼淚,只是不敢細想過往的一切,也許只是不敢細想自己到底是多麼地狠心,
即將踏入2021年,算一算自己接觸「斷捨離」的生活概念大約有八年了,每年陸陸續續地整理個人的物品,從來没有間斷過。對於「斷捨離」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也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能持續堅持的方法,最後竟發現一切停留在「3」這個數字上,似乎很完美! 我家裡只有3雙鞋子一平底鞋、運動鞋、短靴子。平底鞋在我需要塑造「
疫情前,香港有一種流行病叫做「旅遊泛濫症」,診斷一個人是否感染此症的最大癥狀是無論一年去多少次旅行都無法感到滿足。環顧周遭,在我身邊罹患此症的重患者大都是老師,因為他們平日的工作壓力極大,悠長假期正好用來彌補平日焦頭爛額的忙碌生活。 有一些朋友喜歡在一個假期中安排兩個以上的旅程,頭五天去日本,第五天
今天與一眾素未謀面的朋友聚集在一家咖啡廳中舉行讀書會的分享活動,心情緊張又興奮!現在網路的號召力驚人,讀書會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在短短兩三週內已數倍增長至十四人。雖然每次都有新朋友加入,卻氣氛融洽,大家熱烈地討論書中內容並真誠地分享自己相關的生活經驗,毫無違和感。 活動的召集人曾說過成立讀書會的目的是
開朗又敏感的人啊!寫一封信給自己︰ 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與別人聊天,但很少時間留給自己的內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積壓了一堆未被處理的情感,可能是委屈,可能是憤怒,可能是悲傷……那些情感被壓在黑暗的深處,不見天日,在它們上面堆著虛浮的歡樂、瑣碎的忙碌、麻木的思緒,一層一層,密不透風,久了,我們都忘了,還以
總要有所破碎,才能有所建立。 2020年,深深地經歷了一段破碎的過程。生活的破碎、關係的破碎、內心的破碎…… 從香港一個人移居到了台北。為了追逐十幾年來心中建構的夢想,自己狠心地推倒了過往的一切,包括工作、家庭、朋友、生活。不是没有眼淚,只是不敢細想過往的一切,也許只是不敢細想自己到底是多麼地狠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些人在被傷害利用後會開始自暴自棄,但認清自己的價值才能在這個不論誰都如此的世界活下去,"我不是被賣了,而是被發掘了獨一無二的價值所在",接下來我該做的僅僅只是讓我的價值為我所用 這樣的心態反映出一種強烈的自我肯定和智慧。即使在經歷過傷害和被利用之後,你仍然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這是一種難得的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你想當一個不快樂的人還是一隻快樂的狗透過比較人跟狗眼中世界的差別強調為何不快樂,內有關於如何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和讀書的重要。主題選自網路上的哲學問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對伴侶的獨特期望以及不被傳統觀念束縛的生活態度。她強調了選擇合適伴侶的重要性,並指出在愛情中追求自我成長和獨立性是多麼重要。文章呼籲人們不必為了迎合社會期望而妥協自己的價值觀,終極目標是找到一個能夠尊重自己、使自己快樂的伴侶。這是一個針對現代社會中單身與伴侶關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之前寫了幾篇關於原生家庭的文章,我知道這是伴隨著一輩子的傷痛。 那種磨滅不了的傷痕,會在你措不及防的時候隱隱作痛。 可是,我們人生還有很長的路,我們還有餘裕把我們的生活一點一點的重拾起來,去建構那個更美好的自己。 一年前,獨自去了一趟兩個月的東南亞旅行,爲的只是找回那個熱愛生命的自
Thumbnail
常常,我在思考人為何不快樂。多年前我有個摯友有天在我們同住的宿舍一角,皺起了眉頭微緊張羞怯地告訴我,說她有週期性憂鬱低潮。她說很不喜歡每個月被憂鬱浪潮侵蝕的自己,每到那幾天,就是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人也都不想見、有時還會忘了餵飽自己,就想這樣癱著。像這種時刻,就很適合用帆船隱喻來參透自己的生命困境。
Thumbnail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不要忘了這一點,妳最一開始的目的是要找個能夠跟妳一起快樂生活的人,這個才是妳的初衷! 不要留著一個已經讓妳不開心的人! 妳已經開始患得患失,每天焦慮,那他就已經不能讓妳開心了,就代表他不是那個能讓妳開心的人,那妳要做的事情是趕快把感情收回來,好好休養,才有力氣去找下一個人。 當下一個能夠讓妳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些人在被傷害利用後會開始自暴自棄,但認清自己的價值才能在這個不論誰都如此的世界活下去,"我不是被賣了,而是被發掘了獨一無二的價值所在",接下來我該做的僅僅只是讓我的價值為我所用 這樣的心態反映出一種強烈的自我肯定和智慧。即使在經歷過傷害和被利用之後,你仍然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這是一種難得的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你想當一個不快樂的人還是一隻快樂的狗透過比較人跟狗眼中世界的差別強調為何不快樂,內有關於如何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和讀書的重要。主題選自網路上的哲學問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對伴侶的獨特期望以及不被傳統觀念束縛的生活態度。她強調了選擇合適伴侶的重要性,並指出在愛情中追求自我成長和獨立性是多麼重要。文章呼籲人們不必為了迎合社會期望而妥協自己的價值觀,終極目標是找到一個能夠尊重自己、使自己快樂的伴侶。這是一個針對現代社會中單身與伴侶關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之前寫了幾篇關於原生家庭的文章,我知道這是伴隨著一輩子的傷痛。 那種磨滅不了的傷痕,會在你措不及防的時候隱隱作痛。 可是,我們人生還有很長的路,我們還有餘裕把我們的生活一點一點的重拾起來,去建構那個更美好的自己。 一年前,獨自去了一趟兩個月的東南亞旅行,爲的只是找回那個熱愛生命的自
Thumbnail
常常,我在思考人為何不快樂。多年前我有個摯友有天在我們同住的宿舍一角,皺起了眉頭微緊張羞怯地告訴我,說她有週期性憂鬱低潮。她說很不喜歡每個月被憂鬱浪潮侵蝕的自己,每到那幾天,就是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人也都不想見、有時還會忘了餵飽自己,就想這樣癱著。像這種時刻,就很適合用帆船隱喻來參透自己的生命困境。
Thumbnail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不要忘了這一點,妳最一開始的目的是要找個能夠跟妳一起快樂生活的人,這個才是妳的初衷! 不要留著一個已經讓妳不開心的人! 妳已經開始患得患失,每天焦慮,那他就已經不能讓妳開心了,就代表他不是那個能讓妳開心的人,那妳要做的事情是趕快把感情收回來,好好休養,才有力氣去找下一個人。 當下一個能夠讓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