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因為肯開始所以變得厲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不記得這是第幾次我下定決心寫作了,我只記得我一直很想改變,但是因為完美主義、因為累、因為懶,讓我每次都只寫了一兩篇就開始打漁曬網曬到網都破了(?)。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為「工作與生活的技術」,裡頭有一些個人生活成長的建議,看著看著我發現我們會在書中找很多如何有效率、斷捨離,為的就是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更「好」(引號的原因是因為我可能不覺得那是真的好),但是這樣的努力是很常見的。
然而我發現雖然去上課諮詢的人的目標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但是如果要她們做出長期重大的改變承諾時,很多人還是想要完全無痛、速成型的建議就好,套在個人成長界來說(?),這些人實際上不就是在慣性拖延嗎?
拿我寫作這件事來說好了,每次都立志要每天寫一篇短文,後來變一週,再後來就悄無聲息,不代表我不想要寫作,而是我實際上立下的志是要讓自己變成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人,是個會早上五點爬起來、或是在下班後會累得要死的時候繼續敲鍵盤的人,啊那個人就不是現在的我啊?如果這樣突兀地要求自己光想想就會很累。
立志的當下總是很熱血,正面的想法鼓舞了自己決心要改變。改變是個很棒的想法,改變意味著不想要屈就於現在,換句話說,也是希望自己拿回自己生活的選擇權,也意味著自己掌握了生命生活主導權。
立志沒有問題,會出問題的是有沒有考量到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恐懼和惰性。出於對生命主導權的慾望,我們定下改變的目標和做法;也是出於恐懼,恐懼舒適圈外的險惡世界、恐懼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恐懼付出終究會成空,也出於恐懼,我們將自己解釋為懶惰的人,然後再狠狠地鞭打自己。
因此,面對自我成長或改變議題時,跟治療慣性拖延也差不多,先覺察自己的拖延點是什麼,接著覺察自己針對這個拖延點的慾望和恐懼分別為何?它們如何形成了你現在的人際習慣或生活習慣。因為害怕被家人朋友非議造成你不敢說真話的性子?因為害怕對方離開搞得毫無尊嚴?一一覺察它們如何影響了你的生活,再去檢視你現在立下的志真的能夠幫助你更靠近你的慾望嗎?一步一步地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做出小小的前進,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你已經不是那個以前的你了。
對我來說,個人成長或是愛自己議題很大也很小,能否有耐心地陪伴自己去鑽研每個原子般的想法或行動,體諒自己也有能力做出改變時,你就是個能夠愛自己的人。
而這篇文章也是我對自己寫作生涯的一次呼喊,共勉之。
    avatar-img
    9會員
    20內容數
    AWE培訓講師,台大政治研究所畢。 循規蹈矩地長大卻在17歲那年得了憂鬱症,試過各種治療方法後, 學習自我探索與療癒; 同時求學時期所學鍛鍊了判斷局勢的精準眼光, 具有找出關鍵點解決問題或判斷走向的能力。 在走過生命一次又一次低迷幽谷後, 決心幫助乖乖地努力前進卻在人生這條路上跌了一跤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ynnLynnTalk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只會遵照自己的最大意願而行」  我還記得第一次咀嚼這句話含意時,我內心巨大的震撼;彷彿是一束強力聚光燈照進了舞台後方的更衣間,把凌亂的真實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帶著一絲絲羞愧與甩不掉的黏膩感。從此之後,我在做決定時常常停下來想想這句話。 這句話後來貫穿了我做諮詢給建議的核心理念,其中包含了三個
           當我落筆寫下這篇文章,正坐在臨街的麥當勞對著即將天黑的街道;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兩週,中共軍機每天都在南海或台灣周遭飛來飛去、美國航母也在西太平洋上日夜巡航;更別說世界各處日益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感染數字和死亡率都在節節攀升。        除此之外,台灣鄰近各國近數月來也捲入了學運
    之前聽自我價值課時,主題是要如何接受自己,成為更自在的自已。一開始,在場的學員們一開始總是興致勃勃、眼中散發出希望得到真知的光彩;但是隨著講師拆解每一個現象背後的信念與邏輯是如何影響外在行為,因此要由內而外地一步步改變對自我、外在的認知與看法,從他們的反應看得出來,是趟不容易的旅程。
    隨著科技主導的世界成形並蓬勃發展,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車、隨需服務及演算法讓過去數百年來遵行的商業模式彷彿一夜之間進入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驚訝或體驗這些服務的同時,全球各地興起對人工智慧的焦慮,害怕科技總有一天會完全取代人力,再加上人口過剩,將導致全球性的危機。 作者在書中將AI時代的變革與挑戰一一點出
    我一直有喉輪的議題,所以我對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有非常大的困難。 明明在心裡想了很多次但是到了要表達的時候,像是喉嚨被梗住了一樣,很艱難地才能吐出來。 所以這次MA儲備幹部期中報告對我來說很重要。 在過程中我不斷地跟自己對話,我不斷地問自己你想要練習嗎? 你想去面對自己所產出、所說出的、每句話、腦子裡出
    安於現狀 其實精確一點的講法是回到自我舒適的浪花高點; 朋友在與男友分手後即使在失戀期如何大罵男友渣男、劈腿、軟弱, 但在一個月失戀、療傷、聯誼後,選擇手刀與前男友複合。   在我看來,這位女友實際上頗需要透過對象存在或數量來堆疊自我價值感, 有男友的時候神清氣爽、嬌豔如花;分手後也非常積極地聯誼或
    「每個人只會遵照自己的最大意願而行」  我還記得第一次咀嚼這句話含意時,我內心巨大的震撼;彷彿是一束強力聚光燈照進了舞台後方的更衣間,把凌亂的真實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帶著一絲絲羞愧與甩不掉的黏膩感。從此之後,我在做決定時常常停下來想想這句話。 這句話後來貫穿了我做諮詢給建議的核心理念,其中包含了三個
           當我落筆寫下這篇文章,正坐在臨街的麥當勞對著即將天黑的街道;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兩週,中共軍機每天都在南海或台灣周遭飛來飛去、美國航母也在西太平洋上日夜巡航;更別說世界各處日益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感染數字和死亡率都在節節攀升。        除此之外,台灣鄰近各國近數月來也捲入了學運
    之前聽自我價值課時,主題是要如何接受自己,成為更自在的自已。一開始,在場的學員們一開始總是興致勃勃、眼中散發出希望得到真知的光彩;但是隨著講師拆解每一個現象背後的信念與邏輯是如何影響外在行為,因此要由內而外地一步步改變對自我、外在的認知與看法,從他們的反應看得出來,是趟不容易的旅程。
    隨著科技主導的世界成形並蓬勃發展,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車、隨需服務及演算法讓過去數百年來遵行的商業模式彷彿一夜之間進入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驚訝或體驗這些服務的同時,全球各地興起對人工智慧的焦慮,害怕科技總有一天會完全取代人力,再加上人口過剩,將導致全球性的危機。 作者在書中將AI時代的變革與挑戰一一點出
    我一直有喉輪的議題,所以我對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有非常大的困難。 明明在心裡想了很多次但是到了要表達的時候,像是喉嚨被梗住了一樣,很艱難地才能吐出來。 所以這次MA儲備幹部期中報告對我來說很重要。 在過程中我不斷地跟自己對話,我不斷地問自己你想要練習嗎? 你想去面對自己所產出、所說出的、每句話、腦子裡出
    安於現狀 其實精確一點的講法是回到自我舒適的浪花高點; 朋友在與男友分手後即使在失戀期如何大罵男友渣男、劈腿、軟弱, 但在一個月失戀、療傷、聯誼後,選擇手刀與前男友複合。   在我看來,這位女友實際上頗需要透過對象存在或數量來堆疊自我價值感, 有男友的時候神清氣爽、嬌豔如花;分手後也非常積極地聯誼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面對時間不足的挑戰,想做的事往往難以實現。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繁瑣的生活中找到改變的契機,並鼓勵讀者發掘自己的目標。通過小步驟的改變,我們不僅能改善身心健康,還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求更深度的連結和成就。無論聚會的誘惑還是日常的忙碌,都不妨從小處著手,勇敢地尋找那些改變自己的好機會。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前言 在月初,我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切始於改變》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些我基於「做過的事造就了今天的自己,而做那些尚未做過的事才有可能造就和現在不一樣的、未來的自己」這樣的想法所做出的一些改變。 只是後來我回憶起自己在開始做出改變之前的狀態,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其實做出這些改變並沒有像看上去那樣水到渠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變的越來越好,甚至希望我今天改,明天馬上就變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不可能的嘛!既然不可能馬上就變好,我們可以知道原因,好好的跟自己相處,讓改變慢慢發生,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改变,不为别人,而是自己。 改变,可以是身心上,可以是态度,也可以是命运。 九月九,我开始书写这些草稿,尽管一直是在被干扰的情况下书写的,但某种意义上这应该也算是种改变吧.... 六月份,我规定每天会固定去公园跑上十圈,为我的第二次逃学做准备,如果可以,我还是尽量不打算死在马路边。坚持是最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面對時間不足的挑戰,想做的事往往難以實現。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繁瑣的生活中找到改變的契機,並鼓勵讀者發掘自己的目標。通過小步驟的改變,我們不僅能改善身心健康,還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求更深度的連結和成就。無論聚會的誘惑還是日常的忙碌,都不妨從小處著手,勇敢地尋找那些改變自己的好機會。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前言 在月初,我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切始於改變》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些我基於「做過的事造就了今天的自己,而做那些尚未做過的事才有可能造就和現在不一樣的、未來的自己」這樣的想法所做出的一些改變。 只是後來我回憶起自己在開始做出改變之前的狀態,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其實做出這些改變並沒有像看上去那樣水到渠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變的越來越好,甚至希望我今天改,明天馬上就變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不可能的嘛!既然不可能馬上就變好,我們可以知道原因,好好的跟自己相處,讓改變慢慢發生,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改变,不为别人,而是自己。 改变,可以是身心上,可以是态度,也可以是命运。 九月九,我开始书写这些草稿,尽管一直是在被干扰的情况下书写的,但某种意义上这应该也算是种改变吧.... 六月份,我规定每天会固定去公园跑上十圈,为我的第二次逃学做准备,如果可以,我还是尽量不打算死在马路边。坚持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