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解剖》Mem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故事是生活的隱喻,生活是與時俱進的
  • 將日常、內在、外在、夢想現實轉化為一首詩,節奏是由事件所組成,非語言。是長達兩小時的隱喻。
  • 創作必備能力:感知、想像
  • 事實與想像之間的極端光譜-平衡、洞察、傳達
  • 文學天賦:語言與文字
  • 說故事的天賦:生活本身
  • 故事事件為角色帶來有意義的改變,透過價值取向呈現(轉變),透過衝突加以實現
  • 我們追求的是向世界傳達價值認知的藝術
  • 場景、場景段落、幕、故事(轉變弧線-絕對無法逆轉的改變)(事件的選擇與排序)
  • 時代、持續時間、地點、衝突的層面(獨一無二的時空)
  • 從記憶、想像、事實研究,創作與研究調查互相拉扯推動
  • 「創造力」是指在創意上該包含什麼、該捨棄什麼的抉擇
  • 你的主題是什麼?(人生經驗?對人性的看法?)
  • 最喜歡的類型是什麼?(愛情、浪漫喜劇、推理、家庭劇、偽紀錄片、奇幻、動畫、藝術)
  • 設定類型-激發創意、觀眾的預期、耐心保持創作慾
  • 在壓力下的選擇,顯露角色內心的本質與轉變弧線
  • 電影是時間的藝術,類似於音樂、舞蹈、詩、歌等時間的藝術形式,最後一幕的故事高潮。
  • 故事前提&主導意念(中心思想)
  • 寫作即是發現
  • 美學情感:意義與情感結合,思想與感受同時交會。人生中,經驗隨時間而來的反思產生意義,藝術中,經驗在經驗發生的當下就有了意義。
  • 觀眾必須理解,也必須相信。創作故事,也是創造證據。
  • 故事自然會告訴你意義(核心意念),從行動中產生意義。不要將意義強加於故事,不要從概念衍生戲劇動作。
  • 故事高潮結尾會映照內在的自我-自我認知。
  • 樂於思考相反、反感的概念,邏輯辯證,切換觀點。
  • 沒有哲學家氣質且胸懷強烈信念,不可能成為優秀作家。
  • 樂觀結局、悲觀結局、反諷結局(-+-+-+/、+-+-+-/)正負狀態交代清楚且有程度差異而不會互相抵消。
  • 柏拉圖堅稱:說故事的人是危險份子(為社會帶來威脅)。思想可以控制並操弄,但情感是隨性且無法預期的。
  • 故事具有影響力,最後必須審視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責任只有一個:說出真相。
  • 主角:自覺的慾望&不自覺的慾望(自我矛盾?!)
  • 行動、預期反應(找出相對的反應)改成產生落差的反應、行動、落差反應,起起伏伏。
  • 發掘期望與結果之間的縫隙、打開落差,在落差當中尋找真實感、發揮創造力。(唐人街-內心戲、戲劇節拍,引發故事的力道,激發同理心,打動觀眾)
  • 觸發事件:徹底顛覆生活的平衡
  • 故事的骨幹:為了重建生活的平衡而展現出的自覺/不自覺的慾望、追尋、行動、反應、落差、漸進式困境
  • 衝突(外在&內在的匱乏)是故事的靈魂,是生命的本質。愛與自我價值?混沌內心的平靜?社會不公?光陰流逝與死亡?
  • 鋪陳、回饋結果。思考任何瘋狂的念頭,靈光乍現的瞬間看見某種連結、了不起的概念,可以回頭改寫成符合邏輯。重要的是想像力。
  • 情緒是短暫的體驗,感覺是長期的感受經歷,也就是電影中的氛圍。
  • 正面-對立-矛盾-負面之負面
自由-奴役-約束-貌似自由的奴役
勇敢-懦弱-恐懼-貌似勇敢實則懦弱
智慧-愚蠢-無知-貌似聰明實則愚蠢
愛-恨-冷漠-表面愛其實恨
  • 只透露觀眾絕對需要知道且想知道的背景資料
  • 透露真相的衝擊力道很強,留給主要的轉捩點/幕高潮。
  • 塑造角色、角色本色、角色面向/矛盾
  • 讓讀者翻閱劇本時,電影自然在腦海中上演。刪除演員細節、鏡頭、剪接相關的註記。
  • 把講得精彩的故事變得充滿詩意的第一步是排除90%的現實。所篩選過的每個物品都有內涵、象徵意義。
  • 影像溝通體系(存在於潛意識中的象徵):水、監獄鐵欄杆的影子、繩子。
  • 由內而外的創作:分場大綱(卡片-觸發事件/鋪陳、人物生平、虛構世界、歷史、影像、零星詞彙)、劇本雛形(將大綱處理成所有動作都有逐刻的描述,將角色想法和感情都寫成完整的潛文本)、電影劇本(轉為影像描述,加上對白)
  • 由外而內的創作:邊寫對白邊找場景,邊寫場景邊找故事
  • 每天寫,一行再一行,一頁接一頁,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128內容數
說好的探索台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紫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莎士比亞找不到他要用的字就自己發明
在大四下學期的時候,3月投履歷4月面試,5月收到錄取通知6月看房子,一畢業就找搬家公司從新竹搬到了台北,然後在到職的7月前飛去日本一週,也就是獨自旅行的起點。
對台北最早的記憶是 挖嘎哩 胸厚丟告加 哩堆挖 已經謀感覺 麥擱傷 心 麥擱挖 加 愛 哩 你無愛 我
腦海中那些略微混亂且浮躁不安的回憶,在日暮的雲海輕柔地安撫之下,靜靜緩緩地尋找得以安放並塵封的位置,以最溫柔又冷冽的景致為這一年劃下句點。
紅色金魚其實被困在一間牛肉麵店門口的水族箱裡。 他們應該都懂,身為旅行成癮者卻無法隨心所欲地踏上旅程的心情。
at 馬祖北竿 芹壁村75號 《鏡沃小吃部》 July 16, 2020
莎士比亞找不到他要用的字就自己發明
在大四下學期的時候,3月投履歷4月面試,5月收到錄取通知6月看房子,一畢業就找搬家公司從新竹搬到了台北,然後在到職的7月前飛去日本一週,也就是獨自旅行的起點。
對台北最早的記憶是 挖嘎哩 胸厚丟告加 哩堆挖 已經謀感覺 麥擱傷 心 麥擱挖 加 愛 哩 你無愛 我
腦海中那些略微混亂且浮躁不安的回憶,在日暮的雲海輕柔地安撫之下,靜靜緩緩地尋找得以安放並塵封的位置,以最溫柔又冷冽的景致為這一年劃下句點。
紅色金魚其實被困在一間牛肉麵店門口的水族箱裡。 他們應該都懂,身為旅行成癮者卻無法隨心所欲地踏上旅程的心情。
at 馬祖北竿 芹壁村75號 《鏡沃小吃部》 July 16, 202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閱讀,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嗎? 三位作家的故事,充滿情感與魔力。王淑芬:是閱讀,讓我拼湊出一個更完整的自我。陳榕笙:好的文學作品像洗衣機,把酸甜苦辣的情緒交雜在一起,體驗著人生的複雜性。張友漁:一本畫了線的書,讀它十遍,將能壯大自己寫作的天賦。
Thumbnail
以小紅帽為例,他提及小紅帽去給奶奶送水果不是因為奶奶不健康、也不是因為小紅帽是女生應該去送東西服務別人,而是因為大方贈與是一件給人社會歸屬感與認同感的好事。而另一方面,比起在種族與生理原因之下想要吃掉小紅帽與奶奶的大野狼,高舉武器擅闖奶奶家的「原木燃料採伐技術員」其舉動與其父權思想更加令小紅帽反感。
我們每天都在講故事。 不需要成為小說家或編劇,你已經是天生的說故事者。 ▋ 為什麼故事如此重要? 想想看,當你: 1. 和朋友分享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2. 回憶兒時的某段記憶 3. 和隊友一起分析一場比賽 這些時刻,都是在說故事。 科學家發現,故事深植於我們的
Thumbnail
觀眾的情感投入是透過同理心來凝聚的。如果作者無法在觀眾與故事主角之間創造出緊密連結,觀眾就會像局外人一樣毫無感覺。 情感投入指的並不是無私付出之心或同情,我們之所以產生同理心,即使不是因為自我中心,也是因為某些非常個人的理由。 當我們認同主角與他生命中的慾望時,我們支持的其實是我們內心的慾望,我
記得是國一下學期的某個放學,在校門口遇見了你。 細菌說這是他表弟,縱使你之後一直都不願承認自己是表弟而是表哥,真搞不懂你們兄弟倆。 從那天起,每次放學你一看到我就非要我陪著你,等你媽來接你回去。偶而還好,但架不住天天被你綁架阿!! 近5點的放學,卻總是要陪你到近6點,有時還會更晚,我還要回家看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閱讀,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嗎? 三位作家的故事,充滿情感與魔力。王淑芬:是閱讀,讓我拼湊出一個更完整的自我。陳榕笙:好的文學作品像洗衣機,把酸甜苦辣的情緒交雜在一起,體驗著人生的複雜性。張友漁:一本畫了線的書,讀它十遍,將能壯大自己寫作的天賦。
Thumbnail
以小紅帽為例,他提及小紅帽去給奶奶送水果不是因為奶奶不健康、也不是因為小紅帽是女生應該去送東西服務別人,而是因為大方贈與是一件給人社會歸屬感與認同感的好事。而另一方面,比起在種族與生理原因之下想要吃掉小紅帽與奶奶的大野狼,高舉武器擅闖奶奶家的「原木燃料採伐技術員」其舉動與其父權思想更加令小紅帽反感。
我們每天都在講故事。 不需要成為小說家或編劇,你已經是天生的說故事者。 ▋ 為什麼故事如此重要? 想想看,當你: 1. 和朋友分享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2. 回憶兒時的某段記憶 3. 和隊友一起分析一場比賽 這些時刻,都是在說故事。 科學家發現,故事深植於我們的
Thumbnail
觀眾的情感投入是透過同理心來凝聚的。如果作者無法在觀眾與故事主角之間創造出緊密連結,觀眾就會像局外人一樣毫無感覺。 情感投入指的並不是無私付出之心或同情,我們之所以產生同理心,即使不是因為自我中心,也是因為某些非常個人的理由。 當我們認同主角與他生命中的慾望時,我們支持的其實是我們內心的慾望,我
記得是國一下學期的某個放學,在校門口遇見了你。 細菌說這是他表弟,縱使你之後一直都不願承認自己是表弟而是表哥,真搞不懂你們兄弟倆。 從那天起,每次放學你一看到我就非要我陪著你,等你媽來接你回去。偶而還好,但架不住天天被你綁架阿!! 近5點的放學,卻總是要陪你到近6點,有時還會更晚,我還要回家看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