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馬克杯泡

現代生活繁忙,往往沒有時間好好使用專門器具泡一杯茶,馬克杯反倒成為工作時最方便的泡茶道具。如何用馬克杯泡一杯簡單美味的好茶其實只要搞懂幾個重點即可。
市售飲料多有品質改良劑成為不可避免之惡[1],壺泡、蓋碗泡固然能透過茶文化的展現,讓心靈沉澱,但操作上有其繁瑣之處,手搖飲料雖然現泡好喝,有時又擔心攝取過多糖分。想要簡便享受美味的原型茶葉,馬克杯的沖泡方式成為上班族方便的選擇。這種沖泡方式也可以視為評鑑杯原理的延伸應用,透過茶水比例與水溫的調整,簡單的方式就能享受自然美味的茶飲。
常見的馬克杯水量大約為200-250毫升,以單手指尖抓一撮茶葉的份量約4-6公克,與評鑑杯的1公克:50毫升沖泡比例相當接近,以滾水沖泡五分鐘之後,水溫會降到40度左右較為適宜飲用的水溫[2]。喝到一半可以再加水回沖,稀釋過高的濃度。有些熱水瓶可以有95度、85度、60度的水溫可以選擇,但日常取水的環境不一定有多種高低不同的水溫可以選擇,這時候也可以透過調整投茶的方式讓水溫自然降至較適合的溫度,就能喝到更美味的茶飲。這種方式可區分為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舉例來說,對於需要高溫沖泡的球形茶葉,我們可以先放入茶葉再用滾水沖泡(下投法)。需要較低溫度的條形茶,則可以先加一半熱水、再放茶、再加冷水的方式,讓水溫不至於太高(中投法)。至於茶包類的產品,由於大多以細碎的茶葉為主,與水接觸的面積增加會加速單寧與咖啡因釋放的速度,使得苦澀味變重,所以先加熱水再放茶包(上投法)。水與茶不同時機的投放,主要是透過茶杯吸收水的熱能,甚至調和些許溫水降低水溫,達到降低茶葉中單寧等苦澀味釋放速度的效果,增進茶葉甘甜的口感。 市面上有的茶包強調原葉原片,好處是完整的葉片可以減少咖啡因與單寧的釋放,香氣與滋味自然更佳,但是要注意包裝材質的耐熱度,如果是尼龍或不織布材料,除了塑化劑也有塑膠微粒的風險。與此相關的新聞連結只要網路搜尋隨處可見,現今科學檢驗儀器更為靈敏,能偵測到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物質。紙類材質有濕強劑、鐵釘生鏽的風險,塑膠材質有塑化劑、塑膠微粒的風險,想追求方便不如多利用馬克杯來沖泡原葉茶葉,雖然有些許清潔茶渣的不便,但綜觀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健康與美味唾手可得。 當然,使用馬克杯的沖泡方式並非毫無缺點,因為茶葉浸泡在杯中,最大的缺點就是長時間浸泡會造成苦澀味較強。如果品飲一杯茶可能會斷續喝3-4小時以上,建議還是採取茶、水分離的沖泡方式,可以確保味道不至於太濃而變得難喝。 這種沖泡方式可以直觀地,隨時間賞析茶葉滋味的變化,也符合現今追求原型食物的健康潮流。透過這種品飲方式我們更能夠理解:茶葉做為自然的產物有其季節變化;即便同一杯茶,熱飲冷飲有所不同;同一份茶葉,每次沖泡都可能有些許差異;追求大量、同質化的品飲方式,勢必與自然的距離是越拉越遠的。因為越是想要將自然的產物以規格化的標準要求,就必須要添加更多的人工添加物才能達到。
[1] 早期防腐劑,後來改用小蘇打或是維生素C,維持茶飲料的品質。但是添加物難免又影響口感。 [2] 近年有許多研究都顯示,飲用過燙(高於攝氏65度)的飲品,容易引發口腔的細胞病變,不可不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