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亞洲菜在歐洲會受歡迎? 台式麵包也是一個選項喔!!
歐式麵包講究扎實的口感,通常也只有少量的糖和鹽加味。注重原味、天然與健康的瑞士飲食文化,台灣的麵包有沒有可能打進歐洲市場? 在瑞士的阿倫做了成功的嘗試,一台小小餐車做出了適合在地的麵包,巴塞爾地區飄著台灣麵包香。
克服氣候因素,走進本地市場
台灣的食譜遇上歐陸乾燥的氣候,原本期待的是鬆軟的口感,但做出來仍是硬的。酵母、麵粉、氣溫和濕度都是麵團口感的變因,幾經實驗和挫敗,幾個月都在家吃麵包,一次拿著麵包走到萊茵河邊,阿倫甚至對著河畔的天鵝問:「你們來告訴我,到底怎麼做才會好吃。」在試過日本的湯種麵團後,阿倫發覺這最適合融入台式口感。
去年秋季開始在Matthäuskirch教堂廣場的市集裡販售,從早上八點開市到下午一點。這半年來,阿倫的小餐車已經有了忠實客戶。早上八點到十點是老人家習慣外出的時間,十點之後年輕人慢慢出現,長時間販售的小市集裡可觸及到各年齡層的客群。
台式口味的青蔥麵包、香蒜麵包與菠蘿麵包都十分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阿倫也推陳出新,讓產品選擇多樣化。
調整再調整,突破自我與環境
飲食,是長久培養的習慣。雖說要老人家接受新口味有時候不容易,在阿倫幾經變化過配方後,也有5組以上的銀髮族客人固定來購買,這些老人家不畏風雪固定出現,對於產品的忠實度,給予阿倫無限鼓舞。
從銷售經驗裡,他發覺鹹麵包瑞士的長輩們喜歡重口味;而甜麵包他們則是喜歡少糖的口感。他最突破性的嘗試就是推出紅豆酥,因為歐洲人吃紅豆通常吃的是鹹的口味,有的人完全不接受紅豆做成甜食。這與我們在台灣有大量的紅豆甜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阿倫明白,飲食習慣的差異需要時間來慢慢接受,耐心不可或缺。
在紅豆酥推出之前,阿倫做過多次的試吃活動,從客人給的直接回饋中調整甜度和酥皮。一推出,就受到客人們的支持。以紅豆甜品打入瑞士在地市場,這是阿倫驕傲的出擊。
實驗創新的同時,他也認為客人直接的回饋是最珍貴的,尋求進步與適應市場的過程中,有建設性的負評是進步加速器。
台灣麵包是巴塞爾多元文化的小元素
巴塞爾是瑞士的第三大城,自古此地就是通往德法的門戶要塞,是萊茵河畔的重要河港,吸引了國際人士前來,聚集了財富,今日更以藥學與化學工業著稱於世。城市規模不大,但在古典之間融合了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氣氛。也因住民的來源多元,為這個城市不斷地注入了活力。
阿倫擺攤的
Matthäuskirch教堂廣場市集,就是一個鼓勵住民發展小規模家庭經濟的市場。從家庭小廚房而來的加工食品,鼓勵著新住民拿出自己手藝,成為城市多元繁榮的一小塊拼圖。
開業前,向衛生局登記,取得許可即可販售,門檻比起開店稍低一點。也幸好市集是開放空間,疫情之時,尚可營業。
筆者問到,是什麼樣的力量把你從家庭推向市集,面對大眾。阿倫說:「太太的鼓勵與家人的支持,這是我
《Luen‘s Küche》的動力來源。」
阿倫太太是背後的重要推手,她告訴熱愛騎自行車的阿倫:「像熱愛騎自行車挑戰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那般,拿出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異國走出家庭不容易,有文化和語言雙方的挑戰,正面的鼓勵與支持,是創業的強心劑。
融入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
在市集中,阿倫也感受到攤販彼此互助,加油打氣的熱情。一次大雨突如其來的到來,在風雨中阿倫旁邊的攤販也合力為他撐起了一把大傘。一起擺攤,也有共患難的同袍之情。
努力學習德文,用顧客的語言介紹麵包和台灣。也有去過台灣的顧客拿著德語讀本贈送給他,鼓勵他繼續精進。在採訪末了,阿倫說:「老一輩的台灣人提著皮箱走遍天下,銷售台灣。我則是用台式麵包推廣台灣。」阿倫以台灣的美食傳達文化交流的心意,同時慢慢認識外冷內熱的瑞士人。
註: Luen‘s Küche 就是阿倫廚房的德語,也是也是小攤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