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台灣找一份英國工作的經驗分享

110年(西元2021年)1月,台灣股市加權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長年扮演台股火車頭的某半導體公司,台股市值遠高於市值排名第2到第10的總和,還被暱稱是「護國神山」。
圖片來源:tsmc.com
圖片來源:tsmc.com
從小由於地緣關係,時不時就會聽到某某人的某某人在「園區」當工程師,「我長大後也要到園區當工程師」的想法從小扎根。
高三那年,正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住在隔壁的園區工程師大哥哥指點了迷津,推薦念清大材料科學,指出學成畢業後絕對可以搭園區直達車,(因為這個大哥哥本身就是個活教材)。雖然不太知道材料科學是在學什麼,但在這個浪頭上,跟著一起上車肯定不會錯。
開學第一堂「材料導論」,老師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歡迎大家加入清大材料系,各位的學長姊畢業後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進園區工作。」(這就是新鮮人們想聽的吧),心想好吧,既然想加入這個「園區世代」,就要認真念。當時還有一種氛圍:要想進園區飛黃騰達,學歷要夠高。追隨著這個原則,畢業後繼續念碩士,念完碩士再出國念個博士。於是退伍隔天就拿著某個德國研究單位提供的面試機票,遠赴德國取經。(不過我後來不是在這個研究單位念博士)。
圖片來源:https://www.theguardian.com
當時心想,既然要念博士,當然要學最新的科學,於是選擇研究「石墨烯(graphene)」電子元件物理。雖然我念的學校有不少國際學生,但我所屬的實驗室絕大部分包括大小老闆都是德國人。由於我的德文程度沒有好到可以做工作上的溝通,只好委屈同事老闆們跟我以英文交流。不得不說,各式各樣的歐洲腔英文都會遇到,從小在台灣習得的英文能力已經不合用了,再加上大家都不是英文母語,常常都是胡亂講一氣,文法早就不是重點,能夠表達得讓對方了解才是正道。
畢業後,滿腔熱血的想找一份「半導體」工作,投了自己都不記得有多少份的履歷,設定的目標就是:(1)規模不要太迷你的公司,(2)具有職業生涯發展性,(3)工作地點宜人居,當然還有(4)待遇不要太差。尋尋覓覓了幾個月,在茫茫網海中找到了一個大型日商在英國劍橋設置的研發中心,(之後發現原來劍橋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很多巨獸級的公司[Apple、Microsoft、Amazon等等]也都會在劍橋設一個研究中心),研發重點是時下最前端的「矽基半導體量子電腦(silicon-based semiconductor quantum computer)」與「半導體電子自旋元件(semiconductor-based spintronic device)」,這豈不是所有選項都打勾了。馬上著手準備履歷及自薦信(cover letter),履歷的內容重點就是要清晰列出自始至今的工作內容,例如我是研究「spin transport in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以及「介電材料薄膜製程」云云,還有列出所有的學術著作、參加過的研討會、申請過的專利等等可以表現出專業能力的工作史。至於自薦信,要盡其所能地表現出對這個工作內容的熱情,解釋為什麼我會適合這個職缺,敘述以前的工作經驗有多麼能符合這個職缺及這個單位。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就把所有資料寄給這個研發中心的負責人。但這裡我必須說明,通常履歷是要透過各家公司的官網去登錄,然後由其人事部來安排接下來的面試與否,但因為當時看到官網上沒有職缺訊息,就直接連絡單位負責人了,想說展現積極的一面。
圖片來源:bbc.co.uk
求職信寄出約莫一個禮拜後,收到回覆,是這個研發中心的負責人,他表示當時剛好要擴編(還真巧!),問我能不能跟他視訊面試,於是安排一個禮拜後面試。這段期間呢,就趕快在把自己以前做過的工作內容全面複習一次,同時也要全面調查對方做過的研究內容、發表過的產品、乃至於對方單位裡的重點人員的履歷都要了解過一遍,還有一個重點:英文。因為面試官是英國人,擔心自己的英文不夠好,會讓對方丈二金剛,也擔心對方的英文太好,會讓我鴨子聽雷。趕快惡補一下英文聽力。
面試的那天,面試官在自我介紹後簡介一下他們單位的工作內容及性質,然後我也自我介紹一番後,便開始問答「為何選擇這個單位?」、「對職業生涯有什麼規劃展望?」、「個人的工作風格是如何?」等等跟專業能力比較不相關的大方向問題。面試尾聲時跟我說他要再跟他的同事討論一下,另行通知。後來過了幾天對方又寄一封信,問我能不能在視訊面試一次,這次他要請其他同事一起加入面試。
第二次的面試,除了上次的面試官,又加入了另外兩個資深職員,這次的面試內容就完全是專業能力測試,所有問題都是跟過去的研究內容相關。雖然理應是自己做過的事情自己最清楚,但因為這次的面試官裡有一位同行中眾所周知的大師級人物,深怕表現不好,於是更緊張。長達約一個半小時的面試,被對方三個面試官輪流轟炸,完全氣力放盡。結局一樣是靜候通知。
又過了一個禮拜,又是一封通知信,這次是問我能不能親自到劍橋一趟參加面試。旅宿費用都由對方安排。由於當時有工作,只好請假兩天,來一個快閃面試。抵達劍橋的隔天就是面試日,當天早上先參觀環境設施,跟幾個職員小聊幾句,下午才是正式面試。先是對單位裡所有職員介紹講演過去的工作經歷,然後讓所有人問答,感覺就跟畢業口試一樣。結束後跟面試官餐敘,說是餐敘,其實是去當時剛好在舉辦的啤酒節。時差加上一整天的面試,喝沒幾杯就快醉了,隔天還帶著微宿醉搭飛機回台灣。
回台灣後,又過了兩個禮拜,又是一封電子郵件,這次是一封錄取通知,說對方的技術長同意聘用,不久後人事部會跟我聯絡,然後會寄給我一份合約,同意後簽名送回合約,然後就可以就職了。
喔?就這樣要開始在英國的人生了嗎?也沒那麼簡單,因為我是非歐盟居民,加上台灣並非英語系國家、我也從沒接受過正式英文學制,為了取得工作簽證,必須通過英文語言能力鑑定測驗,其中一種測驗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雅思(IELTS)。因為時間緊迫,趕快報名最接近的考試時間,只能很簡單弟了解一下考試的內容。本來以為,就以曾經多年在德國工作時講了很多英文的底子去考應該是可以輕鬆樂勝,結果,裸考的下場就是只考了6.5分,雖然不太好,但也至少高過申請工作簽證所要求的4.0分。收到成績單後,馬上聯絡人事部、辦好簽證申請的事情。收到簽證後就是買機票,打包行李,開始前往英國展開第二次旅外的人生。
從寄出第一封求職信到就職,經過了快6個月的時間,其中包括好幾次面試,考英文,申請簽證,搬家。經過這麼多關面試的心得是:
(1) 既然是在英語國家工作,最基本要求一定是英語能力,應該沒有雇主想要聘用一個連跟同事溝通都會有困難的員工。面試的時候倒也不一定要會艱澀的詞彙和優美的文法,用字可以簡單、句子可以簡短,但是一定要表達的很清楚。
(2) 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這個道理應該是放諸四海皆準。像我就是略過人資直接連絡單位主管,詢問是否有職缺,自己附上履歷,至少可以不用等人資的層層過濾。面試時對方提出的問題就是要知無不言,且態度誠懇。有任何問題也要適時提出,心法是:不是只有對方在找適合的員工,我也在找適合的公司。畢竟遠渡重洋都是想追夢,但沒有人是想追到一場噩夢吧。
(3) 專業能力也是基本條件。每個人可能多多少少會聽過一些都市傳說:某美國巨獸級科技公司應徵員工時考的是機智問答或根本與應聘者專業背景毫無關係的問題。但是並不是每一家公司或每一次面試都是這樣,自身的專業能力才是自己唯一有把握的守備範圍,所以最好還是要做好準備功課。
最近在武肺疫情肆虐下,已經在家遠端工作快一年的時間了,而且哪裡都去不了,正好有時間寫這篇分享文。謝謝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