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給內向的你一封信

    社會就像個網子,牽一髮動全身,特別是內向人格,容易被影響。被名利、金錢、人際關係制約,在追求物質與資本主義的時代,連袂而來的大眾文化,或者是標準,容易讓我們變成「一種人」,是外向、社會性、又快速競爭,我們沒有做體力活,但每每回到家,都快被榨乾了,那種累,叫做心累。
    當外向成為主流,我們忘記自己最原本的樣子。

    原本的我們,觀察細膩,心思敏銳
    相較外向者。我們有更棒的觀察力,但吃虧的是,害羞與不安全感,或著其他原因,讓我們成為沉默的人。
    安靜是因為怕被反駁、怕成為焦點嗎?我都會這樣反覆詢問自己,釐清楚自己真正安靜的主因,如果是因為害怕提議不被接受,反而更要鼓勵說出來,因為,沒有一個人的提議是完全正確與完全錯誤,身而為人,就會有瑕疵存在,懂得接受自我,才能在提案中自在與他人交談
    否則,他人只會把「沒有主見」與內向者掛勾一起。

    原本的我們,是緩慢生活的實踐者
    下這個標題前,我思考一番,決定以「緩慢」,訴說我們內向人格的心理狀態,不是說任務完成天數這種能被量化的東西,「緩慢」是指我們的心靈狀態,一次無法接受過多資訊,包含環境、他人釋放出的情緒、背景音樂,都會使我們外表看不出來的焦躁,如果要形容內心小劇場的話,那就是宛若颶風過境,草木皆兵,要毀掉我們的心靈平靜只要過度嘮叨就能做到
    這是我很憂心的一點,現代過多的資訊以及壓力,要求我們要在短期內吸收,無法適應的狀態下,產出的東西、完成的專案,連自己的看得都慘不忍睹,面對上司、同事、同學的指責,在自我否定的情緒漩渦中,又陷入另一層面的惡性循環。
    我們能力很好,需要的是時間與適應。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我都這樣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步驟,要找出自己的極限點在哪裡,如果知道自己在一天內,就是只能接三項任務,那就接三項任務,之後再鼓勵自己多接一樣任務,當身體習慣了生活步調,這就是進步了一點。
    寧願少,而精,這是我人生的哲學。
    這其實很難,因為會同時跟時間管理、人際關係扯在一起,要如何知道這項任務要花多久時間?要如何推託老闆、朋友交代的事情?姑且先不討論外在因素,先從可控因素追起,我們自己的極限與能力在哪。

    原本的我們,喜歡獨處
    綜觀我接觸的人事物,我發現,無論是外向還是內向者,都需要獨處,只是時間分配多寡而已,但能確定的是,內向人格更需要獨處,這是我們充電的很大來源之一,但現實告訴我們,給自己獨處是一件珍貴的事情,學生時期相對自由,能掌控自己想獨處的時間,但結婚生子過後,只有片段時間是給自己的。
    我覺得自己的時間好像不是自己的,我的時間被分割了,我只能抓到一片段的時間給自己。
    說這句話的人是我的學長,他是典型的內向人格,一次活動分享,他道出了結婚生子後目前遇到的窘境。在此,我無法提出一個解決之道,因為家庭是一個很複雜、外人無法言說的狀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正是知道能給自己的時間如此稀少,所以,更要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珍惜願意花時間在你身上的朋友。
    如果片段的時間都無法給自己,那找其他方式充電吧,比方與重要的人來點深度對談、書寫日記、擁有自己生活的喜好!
    小整理幾項內向人格的煩惱與適應之道
    1. 害怕成為人際的焦點而選擇安靜只是表層現象,釐清楚自己真正安靜的主因,並且做出實際觀念上的更正。
    2. 接受自己緩慢,要在自我能接受的前提下,有意識的提升步調。
    3. 珍惜你運用的每筆時間,當無法做到把時間留給自己,可以轉換充電的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