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光榮之路》:反戰電影的經典

看完《光榮之路》之後,真的覺得可以拿來當設計命題故事的典範教材
想像今天如果要寫一個戰爭故事,名字叫光榮之路,你會怎麼寫?
庸才就會努力寫出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建立明確的敵我對立,然後最後我方光榮勝利。像這種的,就是緊咬著題目不放,所以寫出來的東西就沒什麼深度。
所以厲害一點的,就會選擇罵題,例如就寫個兩軍兩敗俱傷,最後讓人反思究竟何為光榮?戰爭當中其實何來光榮。
再厲害一點,就會罵題完再來個重新扣題,例如就寫個在兩敗俱傷的過程中,有些人物仍然堅守著他認為是對的事,顯示出儘管戰爭並不光榮,但是人性中自有光輝。
但是《光榮之路》的設定就硬是超越上面三個。整個故事,他只花了一半的篇幅在描寫戰爭,剩下的篇幅,他開始描寫不合理的軍法審判。
這告訴我們一件事,他不只反思何謂光榮,同時他還在思考什麼是戰爭,也就是說,當人家都在從戰爭內部去刻畫去思辨甚至去批判戰爭為何的時候,《光榮之路》早就已經跳脫只看戰爭的視野了。
他在看的是,戰爭裡頭運行的軍事制度甚至是,與這個軍事制度共構的司法判決系統。
甚至到最後你會發現,這個司法判決系統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輿論媒體及社會在制肘,或是完成了這個司法系統
也就是說,他完全呈現出:
戰爭的問題其實不只是戰爭內部的問題。
但甚至你可以說:
連司法判決系統的問題都不只是司法判決系統內部的問題。
或者你也可以說:
司法判決系統必須與外部合謀來完成他的判決,軍事行動也必須與軍事行動外的官僚系統合謀來完成他的行動。
而在這個架構裡頭,《光榮之路》完成了第四層次的翻轉
也就是:
儘管戰爭並不光榮。
然後儘管戰爭中有人性的光輝,甚至這個人性的光輝終於有一絲撼動黑暗的可能時。最讓人遺憾的,是在這個巨大官僚機器的運轉下,人們竟是認不出這個光輝的
當人們只知道如何成為官僚機器的一員時,就算有良心出現,他們也認不出來。
他們還以為那個良心,其實是出於跟他們一樣為了升官目的出現的算計,這才是最令人不勝唏噓的地方。
同時,儘管整部電影前半部呈現許多士兵在戰爭中面對砲彈的悲慘畫面
但是其實整部電影中,最深刻刻畫人面對死亡恐懼的,反而是那些被當作替罪羔羊的人,臨行前的哭喊。
國家官僚機器靠著轉移罪債,掩飾自身行動的缺陷,重新建立自身運作的合法性。
當人們以為自己為著國家衝鋒陷陣,生命深陷危機時,他們還可以假裝自己在為一個他們所屬的系統奮戰。
但是當那些人準備被這個系統給排除,只為了這個系統的自身運作時,他們面臨的就是全方位的排除與背叛,以及這個系統本身最赤裸根本的罪惡
電影收尾在德國戰俘的歌聲中。
原本要拿來被大家給調戲的女生,歌聲中意外地觸動了座位上的每一位士兵。
在這裡頭,好像普遍的人性又再次浮現
好像意識到不論是敵我,都是戰爭中的犧牲者
可是這個浮現是多麽偶然
是在他們要欺負戰俘的惡意之下偶然促成的
而且這個浮現是多麽短暫
所以上校跟催逼他們上戰場的傳令官說
「再給他們一些時間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別的文化擁有智者,希臘人呈現給我們的卻是這些『朋友』,而且他們絕非僅僅是二流的智者而已。應當說,希臘人宣布了智者的死亡,並代之以哲學家:智慧之友,即尋找智慧,但尚未正式擁有智慧的人。」德勒茲、瓜達里:《何謂哲學?》 網誌:https://wu3vupx03.wordpress.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