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野說《人生,不能甚麼都要》

慾望是人生最大風險,也是最大動力。 複製是生命最大限制,也是最大希望。 修復是生命最大痛苦,也是最大更新。 倒木不是廢柴,死亡不是結束,時間是人生最後的答案。
跟這本書的相遇,始於一次出差時飛往上海的班機延誤。印象中是上海的一場暴雨,讓所有班機無法起航,困在機場約兩個小時,就在書店買了這本書。選這本書,一方面是書名的吸引,一方面是對小野的好奇。趁著過年打掃書櫃時,重新看一遍跟分享心得。

關於小野
小野,本名李遠,著作頗豐,以散文最多,加上小說、童話、電影劇本等作品逾一百部。在中央電影公司結識吳念真導演,在當年一起推動很多新導演的創作,《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等;在台視擔任節目部經理時,推動改變新風貌,《流氓教授》、《吐司男之吻》、《薰衣草》、《逆女》等都得到不錯的口碑。對於台灣教育改革跟社會發展、實踐民主審議等議題更是不遺餘力。
吳念真、小野、柯一正 攝於書內一頁
吳念真、小野、柯一正 攝於書內一頁

小野談初老
這本書很幽默風趣,說的是小野轉換「初老的心境」,對於新世代的改變跟如何接受、如何跟上腳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以及如何放下不適宜的觀念,而依然還是能做自己,不管光陰時代怎麼走,都還是你自己。
初老,就像是在旅店甦醒後的那個早餐
某一天參加華人電影界的盛會後,小野選擇留下來過夜,想放慢腳步,因為過去的生活和工作都太匆忙,對許多人事物都視而不見,錯過很多美麗,所以當時選擇留下,只想好好吃一頓早餐。人生那麼辛苦工作討生活,不就只是為了能好好吃頓飯嗎? 挑選食物和做人生重大選擇差不多,特定時空和限制中,你得做出決定,而每個決定都反映了自我。以往出差時,我喜歡在結束工作後,一個人隨性走。城市太大,總有奇蹟,我們無法每一次都急忙著只往某些特定景點趕去,既然跟城市不熟,就好好散步欣賞最道地的路邊風景,何必非得擠著一群人在景點打卡拍照呢?
人生永遠未完成
每次搬家時,總要經歷「斷捨離」的打包過程,甚麼帶走、甚麼丟棄。打包過程中會發現以往找不到、想不起來的,又回到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小野在打包帶去新工作室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錯過的美麗與快樂,可能是故事初稿,或者是親友的書信等。生活本身,才是不該錯過,老是希望「出人頭地」的壓力,是殘酷又辛苦的人生。在死亡又誕生的反覆過程中,永遠未完成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
原來運動和知識也可以很焦慮
某個寒流過後太陽露臉的星期天,小野走在戀戀蟬聲的木棧道,曬曬太陽、看看書,享受陽光。或許是天氣好,以為可以寧靜清幽的環境,湧入一堆人潮,大聲聊天的、舞扇子舞劍的,他注意到一個做運動的女人,似乎是在「趕時間」的做運動,因為急迫而跌倒;而另一角落有解說員解說著舞尾鳳蝶,說得很忙很急切。他想為什麼運動休閒、分享知識都可以那麼焦慮跟拼命? 在這人人都在談運動的時代,資訊爆炸多的世代,我們好像總是汲汲營營的希望每件事都能參與,都能接觸到那麼一點,似乎才能顯示自己跟的上時代,才能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跟朋友才有話題。時間就只有那麼一些,是否該緩下來,好好的享受這些運動跟知識帶來的生活,將其融入生命,而不是急於地完成它,而忘了當時的初心。
你好嗎?我好想你?
小野思念著離世的父親,在2015年的清明節,他寫上「我好想你」後哭了。而小野在父親離世後十七年找到父親親手用毛筆背誦的黛玉《葬花詞》。這篇文中提及父親中風兩次,都在他人生的大轉折後,其中一件事是金融風暴那年幾乎損失所有存款,一夜之間,人生彷彿被強迫重來一次。而越困頓越折磨的命運,越能激發鬥志,這些就是他父親給他最好的遺傳與身教。 書中提到,小野父親指定要小野一定要閱讀的課外書籍,而這些書籍也造就了小野成為作家最好的基石。
指定閱讀的課外書籍
《人生,不能甚麼都要》這本書共有82篇,每篇不長,都是小野生活中遇到的趣事跟省思,對於改變的接受,對於初老的快樂,重新檢視生命,找到鮮活的新生命,繼續為人生的延長賽「初老」,繼續向前邁進。

愛絕不是互相凝望,而是一起往相同方向凝望。              -安東尼.聖修伯里(風沙星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