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yl Sandberg是現任Facebook營運長和第一位女性董事會成員(猶太人),用她親身體驗少數族裔的女性在美國努力工作遇到的問題,她提出了她的想法與做法,是女人需讀,男人也該了解的一本書,我是先聽完雪柔在TED上的演講才開始看這本書。
本來我對這種類似個人成功傳紀的書不感興趣,但是因為今年我參加了女力學院的課程,S姊推薦這本書,剛好家裏附近的圖書館有,就借回家閱讀。
前半部對我而言蠻有啟發,很多職場女性一定看了會心有戚戚焉,對於計劃離開於體制內的我來說,現在看有點慢,但未來有些改變也不錯,如果在女性年輕甚至進入職場前來閱讀前半部會對其未來更有影響。
心的限制(男女都有),但是女性內心障礙還是比較嚴重(源於教育方式或是生活環境),不該大聲說出自己意見、不要有企圖心、不該比男性強勢等,這些訊息內化,降低了自我成就的期許。這種男女不同的互動模式,即使長大也一樣。女性面對障礙,追根究底是因為內心恐懼。男性有野心、有權勢得到激賞,女性展現自己的特質,往往必須付出代價。
作者要女性不要低估自己,明明有能力卻自我折磨(冒牌者症候群),積極主動會有收獲。女性必須學習高舉雙手,因為一旦妳手縮回去,即使最友善的主管,也可能沒注意到妳。
書中也提到她在FB工作時,祖克柏跟她提到想要人人喜歡會侷限發展。如果想要改變,就不可能取悅每個人;如果妳取悅每個人,就表示你的改變還不夠大。
書中提到FB上有些牆上標語我也蠻喜歡的,例如:
如果你毫無畏懼,你會怎麼做?(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全球思惟,在地行動)
Think personally, act communally. (談判時,個人思惟,群體行動)
選擇穩定,經常要犧牲成長的機會。
有時候,一直待在同樣的專業領域會產生惰性,限制了拓展的機會。尋求多元的經驗,對有效培養領導力是很有幫助的。
(心有戚戚焉~待在目前的單位超過10年,如果沒有自己對外學習真的會就一直待在舒適圈,就算做到退休,也不知道退休後自己還能做什麼?)
女性需改變想法從我還沒準備好做那件事變成我想做那件事,而且我會在做中學會。
女性在很多方面壓抑自己的發展,最普遍的或許是女性在真正離開職場之前,其實就早一步放棄了。
作者個人說她會做18個月的計劃,設定兩個方面的目標。首先是設定團隊目標。第二個目標是會設定在未來的18個月內,會學習的一些新技能。
皇冠症候群(Tiara Syndrome)亦即女性認為只要繼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別人就會注意到,為她們戴上皇冠。在完全論功行賞的環境裡,皇冠會頒給實至名歸的人,但我從來沒在辦公室看過半頂皇冠。當自己的成果沒有被人肯定時,我們必須自己爭取。不要等別人把權力送到你手中,就像不要等別人為妳戴上皇冠。
人生導師和貴人提攜對生涯發展非常重要,不論男性還是女性,有貴人提攜的人比同樣性別但無人提攜的人,更有可能要求超越自己能力的任務、要求加薪。
(OS:個人對這點也蠻有感觸,因為我在職業生涯的一個導師,因為職場鬥爭退休後,就少了靠別人提拔的機會,不過也是沒有做到前面提到必須自己爭取。)
但師徒關係也要互惠,師徒關係與貴人提攜往往是雙方有共同利益或興趣而建立的,或是後輩讓前輩回想起當年的自己。
作者認為女性最重要的人生決定,是她是否需要一個人生伴侶,還有那個伴侶是誰。
伴侶是人生夥伴,找個認為女性應該聰明、有見解、有抱負的伴侶,找重視公平,並且預期自己會分攤家務,甚至想分攤家務的人做伴侶。平等的伴侶更快樂。
想要兼顧一切、期待自己每件事情都能做好,這樣的想法注定讓人大失所望。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設定可達成的目標是快樂的關鍵。
書中的內容給了我蠻多啟發,雖然晚了點,但總比等到無自覺過一生好(Let me not die while I am still alive)。作者對女性挺身而進爭取自己權利給了宣示,但書中後半部的內容如育兒、家庭生活的選擇就見人見智,例如作者建議女性不該放棄職場,但有些想在子女成長時間親自照顧的全職媽媽可能就會覺得無法認同。作者也認為這本書不只是性別議題,她是希望透過討論改變思想,思想改變行為,行為改變體制,能創造更平等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