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 書評

百萬粉絲公眾號操盤手,首創「注意力寫作」,教你寫出高質量文章,讓流量變現金!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更多書評好文,歡迎追蹤Facebook粉絲頁《SeiferTalks 個人議見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副標題為:百萬粉絲公眾號操盤手,首創「注意力寫作」,教你寫出高質量文章,讓流量變現金!)作者是陳立飛(Spenser)。2020年1月15日初版七刷,由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沒聽過陳力飛或Spenser這號人物,因為我本來就很少在中國大陸的社交平台上閱讀文章,或者該說我很少面對著螢幕、閱讀網路上的文章。一來是因為網路上的文章多半簡短而零碎,二來是紙本書的那份沉甸手感與較具一體性、整體性的風格,始終令我偏愛。聽老高某一期講某個「未來人」預告將來紙本書都成為珍希品,更讓我覺得要多讀點了。
姑且不論作者有多牛多火,單從本書的立意、觀點、以及給予讀者的建議,我是非常肯定且推薦這本書。也因為如此,這篇書評我想試著學學作者在書中給予的兩個建議:一、字數不要超過二千五百字;二,多用短句、動詞、和名詞。少用多層結構或雙重否定的句子。以下,一如過往,我將本書精要分成三大類,然後再提出我個人的看法。

一、「注意力寫作」就是為了賺錢或賺名聲而寫,所以迎合讀者是必須而非碰巧

本書的副標題與內文都提到作者讀到的見解:「注意力寫作」。在此,「注意力」指的是「讀者的注意力」而非創作者的。網路時代的閱讀習慣是:「速度快,頻率高,碎片化。」因此得在兩次滑動頁面的時間內就要引發讀者的興趣,讓讀者願意將其「注意力」放在你的文章或創作上。這樣的時間很是短暫,然而若能從標題、第一段文字做到這個地步,那麼離所謂的「爆款文」(指短時間內擁有巨量點閱數或轉發次數)也不遠了。
……不是讀者變了,是時代變了。而我們的寫作方式,是由我們的閱讀情境決定的。所以說,注意力寫作更像商業電影的快節奏,而不是文藝電影的慢生活。
其實這種以撂取閱聽者注意力的策略,也不是今天才有。早在2000年左右、網路還沒迎來第一次泡沫化時,就有所謂的「吸引眼球」(”catch one’s eyes”或”attract attention”)的說法。網頁上的排版、動畫、廣告、詞條都得朝著吸引使用者將眼球盯住自己的頁面去設計與構思。時至今日,由於作者是從寫作利基的觀點出發,所以才稱為「注意力寫作」。
「注意力寫作」的第二條定律是:為讀者而寫,而非自己。隨自己喜好的散文只是消遣,注意力寫作的目標則是賺錢或博得名聲。你可以把注意力寫作想成是透過寫作打造「個人品牌」的途徑之一(其他還有製作『知識圖卡』、成為製作影像為主的YouTuber等)。換言之,注意力寫作將在網路上的文字創作當成一門「生意」。既然是生意就不能總是放飛自我、之乎者也、或者無病呻吟。從選題到行文都得以「顧客」(也就是讀者)的需求出發。因此作者說:
……大家在選角度的時候,心裡一定要記住這麼一句話:「你有沒有在幫助讀者實現他自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的文章有沒有幫助讀者實現他自己?你的文章有沒有幫助讀者實現他自己?
重點是讀者覺得讀了有用有雞湯的滋味,而不是你覺得高興就好。

二、不管在什麼平台載具上,都得下苦工。網路只是讓你翻身轉紅或者出盡洋相更快而已

寫作這種事沒辦法像數位時代的音樂或影片,可以用混聲音效和各種濾鏡遮掩瑕疵、或者透過層層後製也能有所謂「好萊塢大片」的觀感。文字發出去就是那樣,不管你用iPhone XXX或者Nokia 3310復刻版閱覽,都是同樣的內容。因此想靠寫作翻紅出名,本身就是一件與市場甚至是命運「直球對決」的事。因此,在踏上大聯盟球場前,絕大多數人(少數在統計鐘行曲線兩邊極端的天才不算的話)總是得從第一篇開始慢慢磨練寫文章這項技藝。磨練的過程有兩個要點:第一,大量閱讀。除了追蹤各類話題與提升自己的敏感度外,更得學習爆款文的風格精要。第二,持續寫作。這點著實不必多說,去買《刻意練習》這本書來看就懂了。
理解了寫作的本質,你就能明白,其實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潛值。你對現在寫的文章不滿意,只不過是因為寫得太少,還沒掌握相關技巧,無法熟練駕馭,又有點心急。
……要吸引讀者,首先你自己要比你的讀者對資訊更敏感,這就要求你大量閱讀。…尤其對寫作者來說,千萬不要把讀書僅僅當作一種消遣娛樂。除了領會作者的思想、讚歎其精妙的文筆外,你還應該相個職業評論家那樣,仔細拆解、分析每一本書,學習它的風格、結構,……知道「是什麼」,也知道「為什麼」,這對你今後寫文章很有幫助。
網路作為載體當然功不可沒,但那只是讓你紅或黑得比過去透過隔天才會收到的報紙更快而已。

三、不管多痛苦,都要養成每天寫作的習慣

這裡先看看作者的自敘:
首先,不管多痛苦,寫起來再說。可能手邊有很多事情在等你完成,但別去碰,時間一到就坐在電腦前面,感受自己的焦慮和緊迫,你會寫出來的。一定要堅持把寫作放在第一優先順序,絕對不能動搖,一旦動搖,寫作變得遙遙無期了。其次,不管是什麼,寫出來再看。坐下寫作時,如果花太多時間思考要怎麼開頭,你那顆不安分的心可能會在眾多題目當中東轉西轉,始終無法寫出一個字。……先盡力去寫,一旦完成了,大部分情況下,你會覺得還不錯。
在電影《心靈訪客》(Finding Forrester)中,大隱隱於市的作家給予正在叛逆期卻充滿才氣、同時也是忘年之交的高中生說:「寫作的第一關鍵,就是寫。」(”The first key to writing is to write”)或許有些人看到陳立飛、羅振宇這類所謂「百萬公眾號」文章創作者就望而生嘆,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在他們寫過的主題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的可以思考的題目。即使是相同的主題,從正面或從反面下標、行文,都會顯示出不一樣的「口味」,當然,也會吸引不同偏好的讀者。
爆款的打法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正方向,去消解矛盾;一個是反向的,去引爆矛盾。以老闆和員工的關係這個爆款點為例,我選擇從正向去打,所以寫了篇文章叫〈老闆和下屬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成就〉。咪蒙也寫過這個主題,是從逆向打的,叫〈你看老闆是傻逼,老闆看你亦如是〉。
哪一種打法好?都要你自己親身寫過、發表過才知道。在還沒有逼著自己死嗑讀書或者固定每天寫上千字以前,一切都是空談,沒有用。
接下來談談我對本書的看法。(至此,我已經超過本書作者建議的兩千五百字以內。不過管他的。反正你也都看到這裡了,不是嗎?)

一、寫作的確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雖然作者把會寫作講得是職場上博扶搖而直上的首選本事,但我並不這麼認為。作者說到:
……其實很多人在職場上混不好,並不是因為專業能力不強,或者不夠努力,而是——知道你的人太少了。你很厲害,但是別人看不到你的厲害,這就悲催了,是不是?
讓別人知道你的本事的方法有很多,特別在今天網路平台與載具型態一天比一天多元的情況下。沒有哪種方式是最好,只有「更適合」「你擅長的」創作型態。一個很會取景攝影、具有超乎常人水準視覺美感的人,硬是要他學寫作而放下相機或攝影機,並不是件好事。
然而,寫作,的確是網路上展現自己時,「成本最低」的方式。要把SoundCloud、Clubhouse、YouTube玩得溜,你起碼得買得起能編曲、混音、進行影片剪輯的軟硬體。但是寫作不用,哪怕只是用手機或特爛的電腦、甚至去網咖,只要能打字能發表到網路上,就能被人看見。甚至一張紙一枝筆就能夠開始寫作,無需其他。
其次,寫作也是訓練自身邏輯和表達方面,成本最低的方法。你不用去上什麼卡內基或者商業思維課程,透過朋友的反饋、點讚與轉發數,就能知道自己表達的火候到哪個程度。

二、觀察生活,而不只是觀察風口

當我自己在Vocus、Timelog、Medium(最近還有在Patreon)發表文章以來,我發現只要該平台提供創作者接受獎賞機制(大部分是錢),就會有一狗票的都在談「怎樣在OOO平台上獲利」的文章。這類文章的確容易受到矚目,畢竟想要靠寫文章賺錢、甚至當成維生主業的人大有人在,也因此必然會有人點擊去看。可是這種文章多了久了之後,也就是那樣。你自己能不能寫、有沒有本事寫,才是重點。
永遠記得一句話:「內容為王,平台為后」。這裡的「后」,我認為也可以替換成「後」。就算平台的獎勵機制再誘人,沒有辦法持續地產出吸引讀者、讓讀者感覺讀來津津有味的文章,那些獎勵也永遠只看得到而吃不到。
大量閱讀是好事,可是觀察風口不能只從網路上找。很多時候,當報章雜誌或網路媒體突然大量談論某議題時,你再去跟風,其實都已經是追隨「落後指標」了(就好像等到商業周刊盛讚某家公司及其股票時你才買進,往往都已是買在高點,最後往往追高殺低)。充實以及用心體會線下的生活,才能為你自己找到與眾不同的風口。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和小心思都絕對不一樣。
寫作是對心靈的探索。要獲得靈感,過去的積累、當下的觸發,二者缺一不可。對寫作者來說,其實比「等待靈感」更重要的是充實生活,讓你的學識變得像源頭活水一樣汨汨而出。
以上,就是我對《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的評論。我非常推薦各位去借、最好是買這本書回家。每當你感到疲乏、無法堅持每天創作時,翻翻本書,你多半能再次找到動力,以及最直接與最實際的方式,那就是寫作。

更多書評好文,歡迎追蹤Facebook粉絲頁《SeiferTalks 個人議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