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衝破行為規範是否對他人造成侵犯呢?一窺8位藝術家之間崇拜又嫉妒的糾葛(四)|《藝敵藝友》

最後一組藝術家是波拉克(1912年-1956年)與德庫寧(1904年-1997年),德庫寧在荷蘭鹿特丹出生,曾經上過美術學校,從他早期的速記能看出他的素描畫非常精細,在他決定在美國生活後,極力拋棄自己的學院派畫技,這對一位畫工精細的畫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這兩位藝術家的出生背景相當不同,他們在紐約相遇,都曾經加入藝術家聯盟,這是一個由政府舉辦的藝術家支援活動。
波拉克出生美國西部,因為來自美西而有種牛仔形象,也曾經上過美術學校,但他畫工似乎不怎麼好,加上他脾氣暴躁,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人喝酒鬥毆。《慾望街車》的作者田納西威廉斯,也許就是以波拉克為原型創造史丹利這個角色。(當時他們兩個曾生活在一起)
《慾望街車》男主角史丹利,由馬龍白蘭杜飾演
《慾望街車》男主角史丹利,由馬龍白蘭杜飾演
有一個說法,當時的美國其實是一個非常恐同的社會,也許波拉克有性別認同的猶豫,這讓他在恐同的社會中,以好鬥的形象掩蓋自己真實的樣貌。
本書作者致力在這幾位藝術家精神狀態的分析上,以波拉克與馬諦斯來說,變異的生活環境、掏心掏肺的創作卻大部分都是批評...
一般人一輩子所面對的精神與生活壓力,也許是藝術家一週之內要消化掉的。這些壓力引發了波拉克出現自我毀滅的行為。
德庫寧在經過波拉克的影響後,漸漸發展出自己的抽象畫風格,也奠定出當代對抽象畫的定義:
抽象,就是沒有主題; 直接,就是沒有底稿; 沒有深度,因為將顏料直灑; 作品是全面性的,沒有所謂畫作中心的概念,整個畫面都是平均領域的。
波拉克在1956年酒駕喪生,當時車上的女友Ruth Kligman大難不死,在波拉克的葬禮上,德庫寧是最後離開的人,他甚至還把工作室設在波拉克墓地的附近。弔詭的在波拉克死後不到一年,和這位已逝對手的女友成為戀人。
我們現在社會風氣鼓勵人衝破行為規範,就像這些藝術家一樣,但他們的狀況比較像是反過來的,並不是他們被鼓勵去衝破規範,而是創作的掏空讓他們的心理狀況無法在常軌中生存下去。
但破壞行為規範的本身是否對他人造成侵犯呢?
以最後這兩位藝術家的故事來看,確實對身旁的人造成侵犯,但他們有一種魔力讓人不會生他們的氣,但是沒有才華的一般人,就不知道有沒有這種魔力了...
《藝敵藝友:現代藝術史上四對大師間的愛恨情仇》
The Art of Rivalry
作者: 賽巴斯欽・斯密 (Sebastian Smee)
從何處來:新北市立圖書館/大塊文化 幾顆星星:★★★☆☆
🌑 ********************************🌑
這本書讓我的閱讀速度快不起來,有太多畫作、人物我都不知道,一邊看要一邊查,還有許多藝術家心境的揣測與摹寫,要一個字一個字仔細的看才能夠看得懂,其實並不是一本很容易閱讀的讀物。
本書收錄了八位共四組的藝術家。從19世紀印象派開始到20世紀抽象畫派之間,繪畫風格轉變的主要帶領人物間的亦敵亦有的關係。這本書畫了不少篇幅將對照的兩位藝術家的創作生平都一起介紹了,資訊量很龐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