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4】創造力源於痛苦的迷思──從事藝術創作者會害怕諮商後創意消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即便心理治療或精神分析能夠預期幫忙到案主,釋放及安頓他們內心的種種糾結與焦慮,但有一類人情願繼續痛苦下去,也害怕得到療癒──你以為我要搬出「受虐型人格」(masochistic personality),說他們從受苦中得到潛意識的滿足?NO!我指的是從事創作、需要靈感的人,也就是所謂的藝術家們。

創作的欲望,往往源於無處宣洩的痛苦,即人們有話想說、有事想表達。雖然這個說法值得被商榷,但至少許多人是這樣認定的。如果痛苦表達無門,也許此人已經不幸地不存於世上了。因此,藝術家以其天賦或才能,用文字、繪畫、雕塑、音樂等媒介,賦予無名的情緒某種形狀、色彩、聲音,彷彿沒有痛苦,就無需創作。

這難怪多數從事創作活動的人,他們即便有心理的需求,也會害怕自己治療以後就失去創作動力。就像一位男士,每當他感到痛苦時,就會開始寫新詩和畫畫,而當他經過幾年的諮商以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逐漸放掉這個需要了。當然,人生無常,一些教人痛苦的事件仍然會光臨,男士很偶爾會想要重新寫新詩或畫畫,但那個動機已經減弱了許多,他跟我說:「創作品質大不如從前!」我問:「是怎樣的品質?」他答:「那種對難言之痛的表達力……應該是說,現在已經不會像以前那麼糾結地痛了。」

這讓我又想起一位大學時期唸設計科系的女士,她說那時期的自己一定是生病了(所謂有病識感),憂鬱焦慮各種情緒把她折磨透,但為了不影響創作的動力、恐怕一去做心理治療就失去靈感,她決定拖到畢業以後才去開始看諮商。

年輕時期的我會完全相信這套「痛苦—創意」的說法(或一種迷思?),但幾年來的臨床經驗讓我逐漸能夠把一些創作欲望、動機、動力,及它們與痛苦之間的關係,也借溫尼考特的理論而多釐清一點點。

「創造力」與「創作衝動」的不同

按上面的說法,藝術家恐懼的是「創造力」(creativity)會因為痛苦得到治療的緩解而減退或消散。現在,讓我們先假設這個說法不夠精確,因為表達的需要若因為心理痛苦的緩解而消弱,真正被消弱的不是「創造力」,而是「創作衝動」(the motivation/urge to create)。

  • 「創造力」關乎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讓人覺得人生值得活著,即作品(內含隱藏的自我)可以被看見、被欣賞,而且這個藝術品將不同於那些必須去配合世俗、或去適應現實的無聊產物……這件事讓創作者享受一絲活著的快慰。
  • 「創作的衝動」則往往因痛苦而出現,因為人們在痛苦中再也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而為了找到還值得活著的明證,他必須借助衝動去創作(表達):沒有創造力或天份的平凡市民,尚且會在臉書或個人 blog 寫個長篇大論或發佈照片,那些擁有藝術才情的人,則能夠用比較複雜的形式去表達自己,企圖從創造力中吸取值得活著的一點快樂。

人們常常因為心理痛苦的減少而失去「創造力」,但其實身上所消退的,是源於痛苦、渴求快樂的「創作衝動」。人們覺得自己活得更自在與踏實,但又恐懼生命自此變得無聊單調,因為以往轟轟烈烈、變幻莫測的情緒所引發的「創作衝動」頓時間不見了,但他們以為不見的是「創造力」。

事實上,創造力不會無緣無故就枯萎,除非當初的創造力只是抄襲而來的贗品、是自以為的藝術價值。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83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83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2024/12/16
在當今社會,「做自己」與「有禮貌」之間的辯論持續延燒。這篇文章探討了兩者並非必然對立的觀點,並分析了何謂「有禮貌的做自己」。人們的自我表達如何在尊重與自由之間求取平衡,並且解釋了健康的「假我」對於活出「真我」的重要性。最終,文章倡導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應兼顧他人的感受與社會規範。
Thumbnail
2024/12/16
在當今社會,「做自己」與「有禮貌」之間的辯論持續延燒。這篇文章探討了兩者並非必然對立的觀點,並分析了何謂「有禮貌的做自己」。人們的自我表達如何在尊重與自由之間求取平衡,並且解釋了健康的「假我」對於活出「真我」的重要性。最終,文章倡導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應兼顧他人的感受與社會規範。
Thumbnail
2024/11/16
文章深入探討都市人常見的拖延心理,分析其成因與表現方式,從健康的拖延到需要治療的拖延,並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的理論作為框架。透過實例說明,揭示拖延與個體心理狀態之間的關聯,並提供觀察與反思的啟示,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拖延行為以及尋找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2024/11/16
文章深入探討都市人常見的拖延心理,分析其成因與表現方式,從健康的拖延到需要治療的拖延,並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的理論作為框架。透過實例說明,揭示拖延與個體心理狀態之間的關聯,並提供觀察與反思的啟示,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拖延行為以及尋找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2024/10/15
在網絡通訊的時代,「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反映出不同的社交心理需求。本文探討人們在溝通中的選擇與沉默背後的情感,並分析為何有些人選擇不回覆消息,這不僅是對他人情感的自我保護,也是對自身心理狀態的反映。最後,作者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讓我們反思在生活中不與他人溝通的權利和必要性。
Thumbnail
2024/10/15
在網絡通訊的時代,「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反映出不同的社交心理需求。本文探討人們在溝通中的選擇與沉默背後的情感,並分析為何有些人選擇不回覆消息,這不僅是對他人情感的自我保護,也是對自身心理狀態的反映。最後,作者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讓我們反思在生活中不與他人溝通的權利和必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藝術治療 是一種結合藝術創作和心理治療的專業方法。透過繪畫、雕塑、黏土等藝術媒材,人們可以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想法和經驗,這些通常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藝術治療如何運作? * 安全空間: 藝術治療師會提供一個安全、無評判的環境,讓參與者自由地表達自己。 * 藝術創作: 參與者透過藝術創作,
Thumbnail
藝術治療 是一種結合藝術創作和心理治療的專業方法。透過繪畫、雕塑、黏土等藝術媒材,人們可以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想法和經驗,這些通常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藝術治療如何運作? * 安全空間: 藝術治療師會提供一個安全、無評判的環境,讓參與者自由地表達自己。 * 藝術創作: 參與者透過藝術創作,
Thumbnail
為失戀的人提供藝術治療,可以幫助他們抒發情緒、重新認識自己,並逐步走出失戀的陰影。以下是一些適合失戀者的藝術治療方式: 適合失戀者的藝術治療方式 * 繪畫: * 畫出情緒: 將內心的悲傷、憤怒、失落等情緒,透過色彩和線條表達出來。 * 創作新的自己: 畫出一個理想的自己,或是畫
Thumbnail
為失戀的人提供藝術治療,可以幫助他們抒發情緒、重新認識自己,並逐步走出失戀的陰影。以下是一些適合失戀者的藝術治療方式: 適合失戀者的藝術治療方式 * 繪畫: * 畫出情緒: 將內心的悲傷、憤怒、失落等情緒,透過色彩和線條表達出來。 * 創作新的自己: 畫出一個理想的自己,或是畫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這場展覽揭開了藝術治療的面紗,四位創作者透過畫布,將他們與自傷、自殺意念、自殺企圖等黑暗掙扎歷程化為色彩。
Thumbnail
這場展覽揭開了藝術治療的面紗,四位創作者透過畫布,將他們與自傷、自殺意念、自殺企圖等黑暗掙扎歷程化為色彩。
Thumbnail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這次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五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 這次的筆記中,會提到諮商師在與創傷個案工作時,可能發生的歷程會是什麼,幫助大家更了解針對創傷議題的心理治療過程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溫尼考特提出的過渡現象對心理師在工作中遭到攻擊後的情緒安穩具有重要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和溫尼考特理論,探討了過渡客體對個案的心理作用和心理師的支持作用,呈現了一個充滿情感的專業關係。同時,也從孤獨的角度探討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互動對於雙方的影響,帶給讀者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Thumbnail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
Thumbnail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