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腿實體的完成,大頭老師得以評估當前還原設計稿的巴力髖部可動範圍。在經由一連串簡單立樁的假組後可發現:即便是盡可能配合大腿殼裝甲的造型下移髖球關節的連結點位,採用女性解剖結構設計、較扁寬的骨盆 (臀部) 依舊無法容納理想中如同人體的上抬所需旋轉縱深 (約90~120度間)。
為了輕減對姿勢呈現的影響,【臀部製作篇】的PART 2將重心置於臀部的修改,並與平行 (開發) 同時製作的裙甲連動。朝向自然站立、自由可動的行方道標,盡在章中悉數指引!
章節關鍵字:
高跪姿挑戰、破壞後重建、箱型段接、摩擦力咬合式引出機構、導軌設置
一直以來,髖部和下腰周圍的造型是各色機甲連結用於保護腿部或推進器延伸裝備的重點部位。
基於開場假組評估的結果,我們清楚的知道只有採用「破壞後重建」的型式來納入全新的髖部機構才是強化可動範圍的正途─然而在不確定裙甲的設置點位需要投入多少物理空間資源的情境中貿然施作,也有可能會付出選點的自由、連結點位的物理強度、甚至在製作時可能會傷害到已經完工的區域造成二次破壞,故必須在髖加工之前先做相關的評估,並活用補土或瞬間膠乾燥的空檔,使工序更加流暢。
由於概念設計稿的獅子心老師考慮大腿造型資訊的呈現而選擇留白,這使得巴力的側裙甲有著數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可供使用:
- 腰環軌道連接臂型:藉由卡在腰環環帶上的滑動卡榫帶動短臂連接側裙甲的複合機構。
好處是裙甲的擺動自由度最大、機構高度的細節有助於外觀的增色;壞處是公差抗性最差、長期挪動必然累積的磨耗會削減把玩的樂趣且原本已經非常薄的腰環造型存在強度的疑慮。
- 髖上端衍伸插槽型:在髖關節上端、腰中軸左右側添加橫向的連結樁,設置的位置可以在腰環平面的下方或臀部箱型框架向外岔出。
這種策略常見於機動戰士的鋼普拉模型上,優點是結構強度高;缺點則是必須要先行調整出較自然的後擺呈現方式與定位點,並盡可能掩蓋相關轉動後留下的機構破綻、實質可動的範圍為窄。
- 後裙甲側延伸型:直接由後裙甲最外兩片內襯設置可動支架,向外以短支撐臂創造複雜旋轉的空間。
優點是此為原作中早期文字稿件敘述的裙甲安裝型態,也同時對當前臀部修改的範圍是零;缺點則是強度為三案中最低,對後裙甲的接點存有負擔過大的風險,同時也有造成重心大幅的偏移而無法自行站立的顧慮。
由於側裙甲的造型既是局部鏡射的左右不對稱型,加上造型自帶弧面在加工上須預留一定厚度,很難抑制總重的結果,使得「後裙甲側延伸型」直接遭到淘汰;而PC零件的總數和PC零件的大小相對過大,也令「腰環軌道連接臂型」出局*。
最後,巴力採用模型界最為信賴可靠的「髖上端衍生插槽型」機構作為側裙甲連接的手段,並透過假組膠與厚紙板的連動,評估擺動自然的立樁點。
為了使大腿能在活動中自然地推開側裙甲露出、營造「側裙甲靠在大腿側下垂」的視覺感,最後在一系列相片拍攝比對概念稿的海選中決定後擺連接點配合弧度,令雙片裙甲些許向後收攏。
SPECIAL NOTICE:
或許有朋友會想到不採用PC零件的純摩擦力咬合構造。然而這類的設計在GK複製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公差的累積,進而導致咬合失效而無法支撐重量,所以巴力的開發中均不予採用。
基於前述的評估結果,大頭老師取用實際原型的腰環平面做數據測量,做出平面厚度相對過薄支撐力不佳的結論後,轉選擇以髖部延伸出兩翼呈現正視T型的手段來達成側裙甲的支撐。
欲製作出兩側延伸的支架,首先要切裁出構成的厚膠條橫過腰環底平面所需的長度。基於當前臀部已經設置好腰連接點的立樁,在不墊高破壞原本輪廓的前提下,老師採用向箱型內破壞的出凹口的方式重設新的基座與對應的止轉槽來處理。為了能令膠條面對前襠部裝甲在視覺上不會顯得單調突兀與容納止轉槽所需的空間,大頭老師特別追加了較短的梯型膠板拼接緩衝。
接著逆向從延展的支架取得厚度的數據,在預留箱型封閉所需的膠板填入量後配合尺規標記出施工範圍、謹慎的以手鋸切除原先的立軸。
取用新的膠板─恰好厚度等於預留範圍的膠板─重新立柱,並切裁出開口底部合宜的大小置入固定。
另一方面,由於現在是由延伸支架直接與腰環平面底部接觸,原先設計在軸棒上的止轉點現在挪到該支架上,同樣延續中軸切齊的手法定位,取舊有數據對應的膠板貼位並配合鑽孔打點,削出可以和立柱軸棒切齊的外貌。
如果對於自己穿過膠板單純垂直打孔的功夫不夠自信,老師建議可使用膠帶包覆立柱的方式配合少量的瞬間膠補土修整;雖然這使得原型成品於安裝後留有搖動問題,但經未來噴灰上底漆補土修整表面後,上述的公差可完全被填補、毋須膽戰心驚。
下圖為修整後一系列的假組:
至於連接軸棒的設置,則等待側裙甲的造型完成後再行設立。詳細請見隨後更新的「裙甲製作篇」內容。
相對於採用塑膠熱壓射出成形,注重機構表現的MG或可動實驗性質引入獨到機構的HG特別開發販賣品 (HG 初代鋼彈Beyond Global、鋼彈G40都屬此類) 鋼普拉,使用成形公差較大的灌注除泡法、材料再塑性偏高的樹酯而成的GK組裝模型在結構強度與吻合度有著較低的閾值,為了盡可能保留足夠的強度以供把玩、減小製作期間的額外維護,一套「簡單就是美」的可動延展構造便成了設計的重點。
為了解決巴力大幅受限的正抬腿能力,如何下降連接髖左右延伸的軸棒至原先不能達到的位置換取可動所需的空間成為本篇重要的設計課題。
基於前述的強度考量,嘗試仿製模型所使用的「內構呈現式多卡榫連動外擴/下引」是徒增製作困擾的想法,直接而單純運用滑軌的整區塊移動做法,便成為合理的選擇─至於無可避免會留下的空洞區域,則搭配腿部姿態的改變與裙甲來限縮破綻,使詮釋與強度在原型上兩相平衡。
由於簡單的滑軌系統僅依賴接觸壁面提供的摩擦力很難在手持上半身時支撐巴力腿部構造的總重妨礙把玩 (當然也有公差問題存在),加上想盡可能地在引出後令上身保持穩定,大頭老師想出了在滑軌內另對下推含軸區塊的簡易補強方式:PC件長軸棒推拉構造。
為了能達成設置卻不干擾原定─也是最佳強度─的單軸貫通構造,這支長度可限制髖引出極限的扁長棒將要盡可能迴避寬軸棒的所在,故要以適合安置於箱型內部空間的PC-001-10號件為基準,配合鉛筆與直尺做好對應如上圖的落點規劃。
在盡可能壓縮PC件與髖貫通軸的對應預留位置後,就能取PC-001-10號件的外輪廓數據前後配合貫通軸為鏡射點 (請見上圖補充說明) 鋪排布局。
繼承布局評估的軸貫通位、骨盆T字底部平面總寬與嵌入長等數據,製做將先獨立在外部完成以「ㄇㄩ開口對卡」外觀的可分離箱形後,再和段切的現有臀部區域整合。
首先是PC件所在的ㄩ型底座。運用膠板積層堆出厚度並預留圓凸軸容納的凹口,完成左右二側的構造。
比較需要特別留心的是,因為有推入至底引導穩固髖軸棒的需求,PC零件口字插槽面對的該側 (通常是如下圖的上端) 不應當直接與平行兩板邊緣直接切齊;而PC零件嵌入平行板的方向不該同插入方軸棒的方向,否則在引出時可能會發生一同脫落的失效狀態。
確認兩夾的膠板兩外側與臀部底邊同寬無誤後,便可以參照下圖右側的手法在雙平行的的兩板間貼入等同PC零件厚度的膠板,完成工字固定。
至於臀部底側,無論是PC零件該側的剩餘空心或工字中樑突出/凹入兩平行板等小細節均不須擔心,老師建議一次性的在收尾的點綴造型步驟中處理,如此可以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製作步驟。
當工字中樑設置後,此時的平行板就具備固定的方向性─為了盡可能的令側裙甲與腿裝甲掩蓋拉伸後形成的空洞,故工字樑側當面向前襠裝甲、為前段滑軌設置區域。因為取材便利的關係,該滑軌的製作通常建議直接採用延伸平行膠板並打磨修整的策略為上。
其後只要運用這一組工字架構作為基礎,如上圖左側在嵌入臀部的三面依工字件做立壁,於內襯取內部預留凹入數據貼出L型導軌,並配合銅棒打孔穿入方膠板做出插銷方棒即可。更詳細的應用圖可參照下方:
在借助原始鉛筆打樣的草稿與實際零件的平行板上軸線與輪廓標記 (或對拼預留) 確認嵌入正確位置後,製作便能放心的直接取手鋸將暫時完成的臀部重新以H字切開、移除髖貫通軸的該塊並對三段壁面─對前襠、對後裙甲連接與對頂部T字側裙甲安置機構─執行瞬間膠貼附的連接封箱。
黏貼乾燥後的樣子可參考下圖:
老師在此提醒大家:H字切開的上段─稍早破壞後重建凹槽的區域─本身剩餘的膠板量十分的少而且類型不容易固定,必要時可以考慮直接以新的膠板替換,進行T字延展架構的二次定位校正。
實際操作滑軌與PC件咬合軸棒的引出系統的外觀則可參照下列:
待箱形嵌入完成後,原先擱置的細部處理可以向前一步推進,得以處理如上圖概念稿中虛線框起的前襠延伸坡面。
考慮單純以尺規繪製此段帶有複雜轉折的增厚邊線難以進行鏡射校正,老師推薦先將規劃的邊線路徑打樣在透明膠板上並製成規板,並用此配合某些切齊點 (可能是表面凹凸或段接殘留縫) 來進行關聯的標記。此步驟左右兩面都須執行一次。
其後使用1mm的超薄膠板在鉛筆打好底稿的輪廓內,針對增厚區域貼出外框,充作瞬間膠補土的隔板。待澆淋乾燥後,順著前襠向臀部內側的方向行坡面打磨 (因為1mm膠板非常薄、斜坡差很小的情況下不易直接觀察,請見上圖指示),就能創作出如同概念稿一般帶有過渡漸寬的裝甲板與溝槽。
在「前襠造型過渡」的小節進行同時,先行卸除的髖關節新設區塊 (工字機構) 同樣要在兩側表面施予薄膠板的貼附,創造坡面後所需的新平面區域。
因為帶有些許向外突出的複雜轉折特徵,除了逆應用透明膠片輔助繪製外型外,老 師建議在零件上端的膠板區塊不要與曲折處一體成形,應以段接手法呈現會是較佳的切割施工選擇。
先借助引出機構的上端貼出增厚的量充作底定點,接著在前襠漸變造型的邊線凸起輔助下,就能安定而準確的貼出兩板緊併的構造、創造出接縫轉用的刻線視覺效果與臀部底側豐富的造型。
打樁只需要重新取用當初切下的區域重新切齊零件所在之處,借助上方原定標示的痕跡和實體的評估,以過往介紹過數次的立柱法插入、剪修使兩側等長便大功告成。完成後的滑動示範可見下列圖:
全完成後,可動的範圍可以下系列圖比較本章首圖─此時的平舉可達到近90度的成績。若配合些許外傾開張,則可以擺出如我們在2020年RF展出中超越100度的範圍 (仍舊部分受限於前襠樁甲),令近似人類的高跪姿動作化為可能。
次回,平行製作、複雜造型的兩側裙甲來襲!
活用紙板標示、階段性堆砌塑形並控制厚度和重量的手工極意,盡在《Developer Logs》揭開挑戰的序幕! 巴力線上第三期預購仍熱烈進行!點選此處
超連結、親自確認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