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動VR: Missing Pictures : Birds of Pre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沉浸共感度:★★★
(圖片來源:https://www.stereopsia.com/en/speakers/missing-pictures-birds-prey)
導演:Clément DENEUX / 克萊蒙德諾
製片國:France / 法國
類型:動畫,紀錄片,走動VR
年分:2020
片長:8min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371460/
當年胎死腹中、無法問世的電影,就讓VR重現那些野心與企劃!
阿貝爾費拉拉(Abel Ferrara)是一位知名的獨立電影導演,擅長黑色電影,50年的導演生涯,導了50部作品,看似成功且多產,但也是有幾部一心想拍,卻因為錢和人和時間無法到位而胎死腹中的作品,其中最讓阿貝爾費拉拉念念不忘的,便是Birds of Prey。
在阿貝爾費拉拉的設定裡,Birds of Prey主場景在紐約。(圖片來源:https://www.idfa.nl/en/film/f80e9714-2333-469c-ad22-a3dfdc0c8bd8/missing-pictures-birds-of-prey)
導演克萊蒙德諾採訪了阿貝爾費拉拉,以VR重現阿貝爾費拉拉腦海中Birds of Prey的重點場景。阿貝爾費拉拉在片中喃喃訴說當年無法實現的計畫,計畫中Birds of Prey的重要橋段或場景,就出現在他的前方或腳下。觀眾戴上頭戴式顯示器,穿梭在每個場景中,或是一條暗巷,或是高樓樓頂無人天臺,或是某座陽臺,成為Birds of Prey的一位臨演,看著Birds of Prey的主要角色在身邊升火取暖,意見不合,追逐殺伐。
走動VR最大的特性、就是能在場景中來回穿梭,走近想看的細節仔細端詳,或是閃身迴避追逐中的他人。導演選擇重現的幾個場景,也的確需要來回走動:或是走到天臺邊緣,看看下方街景,或是在光線昏暗的巷子裡,必須夠靠近目標物,才能看得清楚。
巷子裡光線昏暗,必須移動到光源附近才看得清。(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es/Vr_film_manage/w1110/22233259615f605893d67d6.jpg)
喜歡導演阿貝爾費拉拉的觀眾,必定能從此片更了解阿貝爾費拉拉的電影夢,深入感受獨立電影的掙扎、壓力與困境。然而,我對阿貝爾費拉拉全無認識,只覺不小心侵入一位不得志電影導演的腦海畫面中,聽了8分鐘的書空咄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188內容數
AR、VR、MR、XR,歡迎與我一同沉浸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潮。職業殺手阿Bart亦陷入了經濟危機。落魄的副導演阿全則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電影高材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下一個馬田史高西斯,但回港後卻只能當個副導演拍些三級。阿Bart為了吸引更多生意,便決定和阿全合作,一起買兇拍人,邊殺邊拍下殺人過程給客人觀看。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狸太怨》(Hundreds of Beavers)是美國導演麥克切斯利克(Mike CHESLIK)2022 年的最新作品。麥克切斯利克早期以短片和編劇為主,《狸太怨》是他第一部執導長片。《狸太怨》以當代少見的黑白手法拍攝,聚焦在人類與動物的進退之爭。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改編自蘇格蘭作家Alasdair Gray小說的科幻電影,講述了一位被科學家解救重生的女主角對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的觀察及自我覺醒。本文介紹了電影的時代背景、後現代主義所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潮。職業殺手阿Bart亦陷入了經濟危機。落魄的副導演阿全則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電影高材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下一個馬田史高西斯,但回港後卻只能當個副導演拍些三級。阿Bart為了吸引更多生意,便決定和阿全合作,一起買兇拍人,邊殺邊拍下殺人過程給客人觀看。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狸太怨》(Hundreds of Beavers)是美國導演麥克切斯利克(Mike CHESLIK)2022 年的最新作品。麥克切斯利克早期以短片和編劇為主,《狸太怨》是他第一部執導長片。《狸太怨》以當代少見的黑白手法拍攝,聚焦在人類與動物的進退之爭。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改編自蘇格蘭作家Alasdair Gray小說的科幻電影,講述了一位被科學家解救重生的女主角對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的觀察及自我覺醒。本文介紹了電影的時代背景、後現代主義所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