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定海神針,深藏於心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多人都聽過下面這段禱文:「主啊!請賜我寧靜,去接納不可改變之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應當改變之事;請賜我智慧,讓我能夠區分這兩者。」
 作者是美國著名的神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爾,因為極富啟發性,在人心惶惶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名聲不脛而走,美國軍方還印刷了數千萬張,分發給每一個上前線的海軍士兵。
 這篇禱文其實還有下半段:「認真地去過每一天,享受生命的每一個時刻;迎接艱難,作為進入安寧的途徑;按照主的方式,坦然承受這罪孽的世界。堅信主會使正義彰顯,一切更新,只要我服從主的旨意;今生我得蒙受足夠的喜樂,來生與主同享永世的歡愉。」
 整篇禱文的名稱是〈寧靜之道:在寧靜禱文中找到平安喜樂〉,後半段因為有很濃厚的宗教意味,所以較少被提及,但卻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真正的寧靜之道是自己內心要有一個清晰而堅定的信念(信仰)和價值觀,依照它們來行事(去接納、改變和分辨),不受外界干擾、不三心兩意。也就是說,寧靜需要有信念、勇氣和智慧相伴,這跟一般所說的如何維持內心的寧靜顯然有很大的差異,但我越來越相信,它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寧靜之道。
 當外界變得越來快速、紛擾,我們的心情隨之而騷亂時,就會有越來越多人渴望能保有內心的安寧,即使只是片刻的清靜。但要如何擁有或維持內心的寧靜?過去有不少修道者認為我們的內心原本都是寧靜的,只是後來因對七情六慾的貪嗔癡,心情隨著外界的刺激起舞,才會不得安寧。所以,想恢復寧靜,就是要先在觀念上淡化、疏離那些貪嗔癡,「心涼自然靜」。
 在個人修為方面,一是要讓「心如明鏡」,任隨外物的來去而不加迎送,如實反映外物而無所留藏;一是要讓「心如大海」,心胸寬闊而深邃,能吸收各種騷動,不隨之騷動,而且還能將它們化解於無形。方法雖然不錯,但透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寧靜,基本上是勸人將事情看淡、看遠、看空;雖然能讓人逍遙自在,卻也難脫消極無為的意味,這對還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來說,其實並非什麼好建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3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房間」就是「這輩子」,佛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是「這個房間的地下室」;而達賴所說的「前世」或「前前世」就是「隔壁的那個房間」或「隔壁的第二、第三個房間」。他很巧妙、或者說很有智慧地把一個信仰的問題轉換成很有創意的「箱子外思考」、「另一個箱子思考」的問題。
「鱒魚的夢,可能也是人類的夢;鱒魚的幻影,可能正是我們的心象。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不可如何的先天眷戀,歷史的痛苦感情。鱒魚,是神秘的魚,鄉愁的魚,悲劇的魚。鱒魚,在寒夜,於荒村,憑著方寸一盞孤燈,望向迢迢遠路……。這是鱒魚的傳說,也正是我要敘述的『寒夜—荒村一孤燈』的故事。」
所謂「圓滿的生命」並不是身體生活、心智生活、情感生活、靈魂生活要各占四分之一,而是它們應該有一個基本的量,譬如各百分之十或十五,剩下的百分之六十或四十再隨個人的偏好或階段性需求來分配。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能夠對自己所欠缺或不足的部分做適度的彌補,才能讓生命更加圓滿。
兩次到宜蘭吃早餐,在回程時,出了雪山隧道,發現從坪林、石碇到新店,往宜蘭的車子大排長龍,而反方向而行的我們卻一路順暢。這時候難免就會覺得:什麼是愜意的人生?在不同的時候,選擇不同的方向,到同一個地方,也許就能活得自在一點、有趣一點、愜意一點。
 在邁向人生黃昏時刻的我,回首王尚義,看到他彷如遠方暮色中的一隻野鴿子,正踽踽獨行,然後振翅,飛入灰茫的空中。我欣賞他、尊重他,但不羨慕他。他是他,我是我,生命的價值在於彼此互不相似。
沒錯,兩點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但那只是幾何學,在真實的世界裡,沒有這樣的人生路。即使有,恐怕也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曲折,才是所有生物前進的自然方式,也是河流前進的方式;而凌亂,則是每一個人都有他各自的曲折。自然與人生,都因曲折而美麗。
「這個房間」就是「這輩子」,佛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是「這個房間的地下室」;而達賴所說的「前世」或「前前世」就是「隔壁的那個房間」或「隔壁的第二、第三個房間」。他很巧妙、或者說很有智慧地把一個信仰的問題轉換成很有創意的「箱子外思考」、「另一個箱子思考」的問題。
「鱒魚的夢,可能也是人類的夢;鱒魚的幻影,可能正是我們的心象。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不可如何的先天眷戀,歷史的痛苦感情。鱒魚,是神秘的魚,鄉愁的魚,悲劇的魚。鱒魚,在寒夜,於荒村,憑著方寸一盞孤燈,望向迢迢遠路……。這是鱒魚的傳說,也正是我要敘述的『寒夜—荒村一孤燈』的故事。」
所謂「圓滿的生命」並不是身體生活、心智生活、情感生活、靈魂生活要各占四分之一,而是它們應該有一個基本的量,譬如各百分之十或十五,剩下的百分之六十或四十再隨個人的偏好或階段性需求來分配。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能夠對自己所欠缺或不足的部分做適度的彌補,才能讓生命更加圓滿。
兩次到宜蘭吃早餐,在回程時,出了雪山隧道,發現從坪林、石碇到新店,往宜蘭的車子大排長龍,而反方向而行的我們卻一路順暢。這時候難免就會覺得:什麼是愜意的人生?在不同的時候,選擇不同的方向,到同一個地方,也許就能活得自在一點、有趣一點、愜意一點。
 在邁向人生黃昏時刻的我,回首王尚義,看到他彷如遠方暮色中的一隻野鴿子,正踽踽獨行,然後振翅,飛入灰茫的空中。我欣賞他、尊重他,但不羨慕他。他是他,我是我,生命的價值在於彼此互不相似。
沒錯,兩點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但那只是幾何學,在真實的世界裡,沒有這樣的人生路。即使有,恐怕也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曲折,才是所有生物前進的自然方式,也是河流前進的方式;而凌亂,則是每一個人都有他各自的曲折。自然與人生,都因曲折而美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有些人能在喧囂與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的滿足與安寧,給自己一些靜坐的時間,不僅能幫助以平和的心態迎接新的一天,還能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從容。保持一顆平常心,感恩每一個經歷。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本篇文章內容闡述了內維爾在【感覺是祕密】一書中對祈禱的觀念,並提出對臺灣現況的見解。文章說明瞭祈福的觀念,提醒讀者不要對事情投射負面的能量,強調了對自己和家人做確認後的狀態。文章整體充滿正能量和自我思考的觀念。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宋代詩人林逋的這句話,為我們在創造、創新和創業的旅程中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顆清澈的心靈,以發掘那些前所未有的想法與靈感。心若不清,創造的種子就無法在心田生根發芽。而在創新的道路上,我們更需堅定的意志,去推陳出新,不斷改進和升華已有的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透過信仰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面對起來更有效。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謙卑和順服上帝的力量,來解決內在和外在的挑戰,並帶來平靜。本文也引用了聖經中對於轉變思想的引導,呼籲讀者放下世俗習俗,讓上帝更新思想,成為新人。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有些人能在喧囂與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的滿足與安寧,給自己一些靜坐的時間,不僅能幫助以平和的心態迎接新的一天,還能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從容。保持一顆平常心,感恩每一個經歷。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本篇文章內容闡述了內維爾在【感覺是祕密】一書中對祈禱的觀念,並提出對臺灣現況的見解。文章說明瞭祈福的觀念,提醒讀者不要對事情投射負面的能量,強調了對自己和家人做確認後的狀態。文章整體充滿正能量和自我思考的觀念。
Thumbnail
我們往往想的太多,但卻做的太少。心境的寧靜很重要,能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位置。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澈平靜的心。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充實的重要性。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宋代詩人林逋的這句話,為我們在創造、創新和創業的旅程中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顆清澈的心靈,以發掘那些前所未有的想法與靈感。心若不清,創造的種子就無法在心田生根發芽。而在創新的道路上,我們更需堅定的意志,去推陳出新,不斷改進和升華已有的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透過信仰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面對起來更有效。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謙卑和順服上帝的力量,來解決內在和外在的挑戰,並帶來平靜。本文也引用了聖經中對於轉變思想的引導,呼籲讀者放下世俗習俗,讓上帝更新思想,成為新人。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