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閱讀時間 ‧ 約 16 分鐘

UIUX 設計師工作經驗分析

在設計經歷上,每個產品的接觸階段會造成並產生的經驗值也有所不同,也會反映在面試跟薪資上,這裡我會把每一個介面設計師會遇到的成長歷程,整理歸納成這幾個階段,可以透過下面的歸類看看自己目前屬於這裡面哪一個階段:

第一階段:只設計過 Web 或 App 其中一種

這是最初的階段,也是所有設計師的起點,尚無任何經驗的介面設計師都會從接到去設計一個產品開始,通常,這個產品以目前市場來看,最多大概就是網頁設計 Web,其次是手機應用程式設計 App,而介面設計師會從某一個產品裡面的一個功能開始,或是,如果你是跟你朋友、同學或同事完全從 0 開始做到上線,那麼可以直接跳去另一個階段。但是,市面上公司很少會讓毫無經驗的設計師直接負責一個全新的專案,除非是經費拮据的公司。
在這個階段,設計師最重要的就是去了解產品開發流程中的需求跟提供設計方面的解決辦法,像是提供適當的設計圖跟素材,感受團隊合作,並有機會讓自己的產品給客戶或是用戶使用到,收到真實的回饋,而不是只是老闆或是同事單純的想像。

接案設計 vs 專職設計
在我們繼續前往下一階段前,必須先探討這兩個屬性:市場上目前最主流的就是這兩種設計師模式,也是數量最多的兩種類別,請注意,我們在這裡分類是依據專案性質跟類別,不是職業名稱,也就是跟做的案件屬性相關,接下來,我們會在這裡探討兩邊的差異,與優缺點:

接案與顧問設計
接案設計又分為在接案公司上班的設計師,跟自己接案的設計師,意思就是設計師本人或是設計師所屬的公司並沒有自己專屬的產品,而是運用販賣專業跟顧問去幫其他公司完成產品或案件,因此即使是再接案公司的專職設計師,依舊算是在做接案的設計。
常見的接案專案處理流程就是,可能從無開始接到一個案件,或是改進客戶手上現有的東西或產品作為專案開始,然後探索客戶產品的市場與定位,或是由他們直接說明目標。接著進入開發階段,在這期間充分的提案與探索解決辦法,之後交付給開發人員,最後案件審核跟驗收通過,交付出去,接著下一個或是同時進行好幾個案子,這就是接案常見的流程。
在這裡面我們可以發現接案的優點就是接觸類型廣,數量多,做為打開眼界,增加經驗來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方式,但這樣的前提是,待的公司接案類型必須多而廣,每間接案公司或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加入之前謹慎的評估團隊跟接案類型跟你的目標吻不吻合也是相當重要的,像是,有些接案公司本身就有開發人員,有些則沒有,而有沒有開發人員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當然,如果團隊多樣性高,作為設計師合作的對象越多、負責的領域跟接觸越廣,經驗值增加的速度是遠比做一個設計團隊裡的設計師要來得更多的。

專案專職設計
顧名思義,公司內的專職設計就是在一間公司作為專職設計師,這也有分,小公司、新創團隊,或是大公司、大公司內新創團隊,這幾種要求的專職設計師需要的經驗與技能定位都會很不同。
小公司,業務跟面對用戶與市場都不大,公司團隊規模也不大,可能開發團隊會在 10 人之內,而新創團隊初期大多也如此,這時設計師的範圍就是全面參與產品設計了,如果該設計師還是團隊唯一一位設計師的話,就會需要從無到有去負責一個產品,也因此,小公司小團隊的設計師需求將會走向兩個極端,要不是從無預算的裡面挑一位有潛力或是非常熱情的設計師,就是放足預算請一位有經驗的設計師,畢竟,產品使用流程設計,開發的工程師本身也是相當清楚的,而大部分的軟體產品是幾乎不可能沒有工程師,所以如果產品本身的設計並不足以影響這個產品推廣出去,很多新創團隊就會捨棄在初期花預算找適合的設計師加入開發,也因為如此,很多設計師是不會有機會參與這類專案的,除非他們的產品開始上軌道。
但是大公司就不同了,能成為大公司,本身的產品或服務就已經經歷過一定的歷練,這裡指的大公司是超過 100 人的公司,通常這類公司推出的產品本身都已經顧及到每一個面向了,設計當然也包含在內,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面對競爭對手與市場產品,設計的目標除了在差異化上下足功夫外,也需要確保產品跟用戶經營出去的品質高於市場期望,而專職設計師就是維護這些品質的角色之一。因此,在大公司,專職的設計師除非在團隊上技能跟認知高於同仁,不然也僅是維護公司品質的齒輪,能接觸或負責的產品範圍甚至可能小到只是部分的功能,如果不能在手上的工作上表現突出,那就更難去想像跨不同產品線了,而且,在大公司裡,設計師通常不只一人,除了會有設計團隊之外,也有可能安排在不同部門底下,設計師的團隊合作能力更是這些大公司首要考量。
而大公司內的研發小隊更是特別了,有時,公司賴以為生的業務已經穩定許久,但還是會想要利用公司的資訊尋求突破,因此有可能特別成立一個團隊鑽研某項技術,或是某個新領域產品或服務,此時如果公司本來的設計團隊無法去支援的話,就會需要從外面聘僱,而公司內設計團隊無法支援的情況很多,有時是因為研發小隊做的題目跟鑽研領域目標跟公司本身業務完全不同,因此公司內部的設計團隊沒有人懂,需要請專家或有相關經驗的進來幫忙,也有可能是因為公司原本的設計團隊人力已經吃緊,無法再騰出更多人加入新團隊。而這個研發團隊,就也會需要一個有全面經驗的設計師,甚至是有該團隊研究目標的相關經驗人才,這時他們嘗試的產品方向就會很多元,有時不一定會跟你的目標相符。但如果你是公司原本團隊的人,有耳聞到這樣的機會又與你目標符合,不訪大膽提議自願參與,說不定會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第二階段:Web 跟 App 都設計過

要到這個階段,有些設計師可以在同一間公司就完成,但大部分來說,除非是接案型的公司,不然如果公司的產品線跨足 Web 跟 App,讓一個毫無經驗的設計師去負責兩種產品線的機率並不高,大部分能達到這樣的目標最快的方法就是換公司,或是自行出來接案,但接案設計師也是需要先有經驗才有可能接得到案子,從發案的老闆的角度想,你會想花錢讓一個毫無經驗的設計師接手你的想法嗎?而何況這個設計師連跟工程師合作的經驗也沒有,那麼錢花在刀口如您,會做什麼選擇呢?
而這邊也又另一個階段,設計師的經驗是接案公司的產品,還是一個長期維護複雜或龐大產品的專職設計師?這兩者擁有的經驗值是有差別的,接案公司的設計師是無法看到產品上線後的迴響的,也無法看到後台數據,更無法繼續維護那個產品,通常也就在開發完後就結束,沒有經歷過開發前發想,上線後追蹤成效,跟負責不到複雜的產品,都會讓設計師的經驗值無法繼續提升,但好處就是,接案設計師會一直接到不同類型,不同產業的產品,因此作品的廣度跟數量是會提升的,但,注意,如果接案設計師之後想轉往大公司專職設計去走,這些經歷並不一定會為你的作品集加分,因為市場大部分在大公司的專案設計跟廣度並沒有太直接關係,跟設計師本身對產品與產業是否有深入了解有關。
但是公司專職的設計師也得明白,一個成功且能獲取廣大用戶或是豐厚受益的產品需要時間,也需要持續追蹤,即使在這個開發速度相當快速的時代,也是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把這個過程完整的體驗到,殘忍的是,更有很大數量的產品最後並不會獲得什麼迴響跟收益,因此,設計師們都應該也必須明白如何判斷情勢,為自己的職涯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三階段:從發想到上線都流程都包辦設計過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相當接近一位產品設計師了,這樣的開發經驗讓設計師能完整地檢視整個產品的開發流程,以及設計師在裡面扮演的角色,跟知道開發過程的眉角與細節,也知道開發前需要思考什麼,這時設計師的角色做的事情就會變得有點模糊,通常到了這個階段的設計師也已經準備好將自己的專業延伸出去了,而不是只專注在某一個領域,在市場來看,這已經是一個能獨當一面的設計師了。
但如同之前提到的,我們一樣會把接案跟專職設計師做區分,沒錯,有些接案公司的設計師會參與最早期的探索與發想,甚至一直參與到設計開發完產品上線,但也如同之前所講,廣度跟數量是提升了,也許基礎也很紮實,但對於要轉往去專職設計的要求來說,仍不是作案件的當時就要好好的參與大部分產品開發的細節,才能讓你從接案設計師的標籤中跳脫。
一個加分條件,這時接案設計師應該要在面試時更專注說明其中一個案子裡面的細節,也因此,在製做案子的時候,需要更家的專注在開發的每個細節,因為這些事後勢必會成為你的養分之一。

第四階段:從發想到上線都設計過,而且有用戶使用,並持續改善產品

能走到這個階段,是相對幸運的,而且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產品設計師了。雖然市面上你能看到的公司或產品都有實際用戶,但是設計師大多都無法參與那個孕育產品到誕生的過程,因此,一開始大多都是從功能開始,如果你能加入一個團隊去參與一個功能的所有流程,到後來上線之後還能獲取用戶,對設計師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養分。如果是參與一個產品的開發過程,那更是相當幸運,因為新的產品 90% 左右最後都會夭折,或是用戶不足,即使是大公司推出新產品也不一定能保證有用戶,除非是綁定某個關鍵功能,強制用戶轉過去,不然用戶對新產品的接受度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低。也因此,能走到這個階段的設計師,大部分是從草創時期就加入團隊,或是加入大公司的研發團隊去打拼,才有這個機會參與整個過程。
為什麼實際的用戶如此重要?產品的開發流程是:發想、製作、驗證、修改,但是進入到給真實用戶使用後,用戶不足其實會收不到實際回饋,因為有可能的情況是,用戶卡在某個地方,但因為這個產品對他來說並不必要,所以就放棄,也不回饋給產品開發者,這些不一定會在做易用性測試時發現,也因此,只有在用戶到一定量時,才會有人去主動回報,而這些回報對設計師是相當重要的,這過程總是讓人既緊張又興奮,而且也終於可以開始試用一些數據偵測工具去檢視量化數據,並在得到回饋、修改、上線後再次搜集回饋。當然,也是有可能用戶數量很多,但關於設計回饋卻很少,那也可能是用戶根本不關心設計,或是,因為沒有流程上的不適,所以不必太在意,因為好的設計總是會隱藏自己。

第五階段:從發想到上線都設計過,而且有大量用戶使用,並持續改善產品

試想你設計了一個叫做 instagram 的相片 App,一上線後很快的就突破了百萬用戶,這種情況是相當罕見的。即使沒有如此大量用戶,有超過 10 萬以上用戶也已經能好好的檢視跟經營這個產品了,除了欣慰自己的努力被大眾認同之外,也必須小心可能會有大量的錯誤回報的情況,當然,如果是相對有經驗的設計師,在上線之前就會跟著工程師反覆驗證推敲,有效的降低預期錯誤回報的數量。不過實際情況通常都是在時間不足,快速且相當混亂的進行開發,並盡可能快速的推去市場做驗證,然後大受歡迎後也收到一堆錯誤回報。而這時,能挺過去的設計師就會提升很多等級,等到公司業務量大增,拿到資金後,不只要繼續維護,甚至還要更有制度的建立回報系統,偵測用戶數據,支援多國語系與習慣,依照這些繼續努力下去,這位設計師甚至可能會有自己的設計團隊,這時就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逼迫你一直成長下去。
筆者有幸參與過知名的產品開發過程,並且當時我們是用 telegram 去接受用戶回饋,上線當天早上就收到超過數千則的回饋,並在週末努力趕工後終於讓所有流程得以順利進行,產品最後獲得了超過 50 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用戶用我們的產品經手超過百萬美元的資金。但這樣的經驗相當可貴,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

其他階段:接手大量用戶的產品設計,並持續改進

從零開始參與開發一個大受矚目的產品太過困難也太過機運,相對來說,去找一個相當熱門的產品的設計師職缺,就是上人力網站就會看到了,但別高興得太早,那些熱門的產品要求的設計師也必須是出眾的,因此你除了得準備好自己的作品集之外,歷經多重拷問的面試,最後進到了那個公司,經手了那個產品,才是一切的開始。
如果只是設計師團隊的其中一份子,那麼必須抓緊時間去參與每一個功能,並進一步跨足每一個不同的團隊跟不同的功能,拼湊產品的全貌,進而了解整個產品後面維護的過程是如何,並思考未來的產品方向,如此一來,才能讓你自己更全面去看待產品設計與開發,並提升自己的經驗值。

其他階段:領導階級

在產品設計經驗的生涯中,某些設計師會有機會從資深的設計師跳往帶領團隊的管理職位,到了這個階段,公司會依據不同狀況而有幾種考量去選擇一個領導人帶領設計團隊:

這個人選最了解公司業務,或是與公司不同團隊相處的最融洽
團隊開發最怕的是動前進不了,更糟的是互相搶資源跟內耗,因此當這類事情發生時,公司通常就會需要找一個人來將團隊帶往順利的方向進行,如果要在內部選擇一個適合的人選來帶領設計團隊,那麼通常會選擇一個有設計工作經驗,而且了解一定的公司業務與目標,又與其他團隊相處融洽的人來擔任,因此那個人也許不是設計能力最厲害的人,但會是讓團隊運作順暢的人,但通常也得讓那個人選在心態上準備好,因為帶領團隊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專業。

這個人選的產品開發經驗或能力足夠
如果以設計經驗或能力來做為領導人的選擇,那代表該團隊需要一個人帶頭衝,這時需要帶頭衝的人專業知識夠,就算團隊成員沒法完成,那個帶頭的也能完成即可,或是帶頭的會建立設計完成的品質,其他人只需跟著他的規範去走即可,在這樣的團隊建立下,團隊領導人的專業能力就相當重要,不只是帶領團隊而已,同時也要建立替產品更高的標準。

這個人選的領導經驗足夠
通常這是在內部有合作疑慮,或是帶的團隊或專案需要穩定的發展,那麼有管理團隊經驗的人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通常這類公司也相對發展穩定,或是因為擴張速度變快,新的人員不斷加入,在這個狀況下,穩定且有經驗的領導人能夠知道公司跟團隊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方式去做管理,並能把團隊穩定的帶往下一步。

其他階段:不同產業領域

這邊特別把產業領域這個類別拿出來講,雖然設計方法都是一樣的,但是有產業有差的時候,需要的知識也會有差異,像是醫療、銀行、保險需要的知識都不同,雖然設計師可以照樣畫葫蘆,用本來就有的設計方法論去完成成果跟追蹤,但是要通透產品或是提出比同業更好的解決方式,了解這個產業就是必須的,試想你可能擁有幾年的設計經驗,但這個領域裡,多得是十幾年經驗的醫療、銀行、保險實務專業人員,經歷過無數次的實際案例。那麼,設計師如何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除了補足基礎知識外,之後還要不斷的去嘗試跟詢問做案例搜集跟試錯,試著拼湊所有的全貌。
要在這些產業領域提出創新或是突破確實是困難的,而且問題通常一環扣著一環,花時間去理解與解決這個流程幾乎不可能省略,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做成了就會成為該領域的設計專家,做不成也只是跟其他家一樣,因此放膽挑戰,小心處理,設計師終究會在自己的經歷上添加一筆不錯的經歷。但也必須了解,這些領域的知識是很個自獨立的存在,不一定能直接套用去其他領域,因此有可能不會幫你找下一份工作加分,但如果下一份是找差不多領域的工作,肯定是大加分的項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