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小說《麥田捕手》曾經有這樣一段話:「無論如何,我總是會想像,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片麥田裡玩遊戲。成千上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我的職責是在那裏守備,要是哪個孩子往懸崖邊跑來,我就把他抓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 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里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從早到晚就做這件事。我只想當個麥田捕手。」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團成立19年來,透過表演藝術陪伴青少年走過許多徬徨無助的日子,一步一步地成長、了解自我,更如同麥田捕手的主角一般,用心接住了許多於懸崖邊徘徊的孩子。
把每一個人放在對的位置上,人人都有舞臺
「2005年的時候我高一,青少年時總不喜歡被比較,因此一開始也不想當演員,那時候加入舞臺組。在戲劇裡我學到用全局的眼光來看自己的份內事務,不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搬道具的人。站在整齣戲的觀點來看,我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帶著大家一起往前進;當你分配到任務時,發想、從無到有地把道具做出來,那些成就感不是唸書考試可以得到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簡稱為青藝盟)團長韓定芳在高中時期便參與青藝盟活動,甫加入話劇社時發現學長姐與同學們都以要準備學測為由離開,她與兩位同學三人一起做出一齣戲,並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和人溝通、合作,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大學畢業後,她更扛起青藝盟團長的任務,持續鑽研戲劇,也陪伴青少年們。聽她自信地娓娓道來戲劇對於她的意義,韓定芳堅定的眼神流露出最初接觸戲劇的熱情。
青藝盟前身為2001年成立的芝山青文化工作室,後轉型為專推廣青少年表演藝術的非營利團體。青藝盟深耕青少年族群已長達19年,透過戲劇引導年輕人體驗課堂書本之外的生命風景,及學習探索自我的天賦與價值。青藝盟自2001年開始辦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簡稱「花樣」)是全臺灣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青少年戲劇交流平臺。「花樣」舉辦至今已有超過一萬五千名高中生、全臺近四分之一比例的108所高中職學校參與,培育出許多臺灣優秀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及多元專業領域人才,更培養了具有文化意識且願意進劇場看戲的潛力觀眾,是銜接兒童到成人藝文人口培養的重要一環,「花樣」儼然成了一個表演藝術界的啟蒙練習場。
「別看我們現在這樣……我們也曾經面臨倒閉,2015年時只有3位成員。後續接受KPMG的專業經理人輔導,漸漸學習到了許多新觀念,一步一步地把團隊整理好、找出目標。」多年來,青藝盟除了接案、製作售票演出之外,也與其他表演藝術團隊一樣,高度仰賴來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縣市政府的補助。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青藝盟也開始與企業建立合作默契,不僅只是尋求企業贊助,同時也邀請他們合作當師資,在劇目籌備時就和青少年們直接接觸,了解大家準備過程中所經歷過的種種辛苦和成長。
「每年的花樣,除了邀請可能對這齣劇感興趣的單位來看表演,我們也邀請這些青少年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看戲,最後讓『全體』人員一起上臺謝幕,不是只有演員謝幕而已喲!」韓定芳也提及,好勝的青少年們擁有無限潛力,越是困難的任務對他們來說越有挑戰性,許多父母在看完表演後也十分驚訝自己的孩子竟然有這樣他們沒見過的一面。韓定芳笑著說,曾有媽媽請孩子去做家事,孩子原先不肯,媽媽調侃他說:「道具那麼重你都搬得那麼投入!」孩子想一想就去完成家事了。父母親透過戲劇重新認識孩子;孩子有時也在戲劇中,透過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同理家人。戲劇無形中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共同的話題、關係的潤滑劑。
用戲劇,接住高風險青少年們
全臺灣有兩萬多個脆弱家庭、四萬多個置身於脆弱家庭下的青少年。青藝盟從2014年起,啟動了「
風箏計畫」,透過戲劇陪伴高關懷、安置機構、非行青少年等特殊境遇青少年,每期招募16至20位青少年,經過半個月的戲劇、B-BOX、街舞等課程,最終選出4位共同環島,到其他安置機構做演出、座談、分享等交流活動。過去6年來陪伴了兩千位以上的特殊境遇青少年,透過藝術找回信心與尊嚴。「這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韓定芳與我們分享,在進行這系列計畫時,機構內少年們與這些分享者的背景相近,容易有共鳴與理解。青藝盟帶著這些青少年們環島走完全臺灣33個單位之後收穫滿滿,後續也協助媒合資源,出版了相關書籍、拍攝紀錄片等。過去曾一同環島的青少年們,離開了安置機構後有人去做兄弟、有人進入八大行業、有人找到便當店裡的工作,有人在工地打零工。雖然真實世界並非如童話故事一般都能有美好的結局,但生命是一條長線,青藝盟希望能牽著特殊境遇青少年們走一段路,就算只是短短的一段路,也可能有無限的可能性。
2017年,青藝盟更推動風箏計畫進入教育部轄下的中介教育學校系統中,與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合作,引導青少年用戲劇創作,轉化自己的生命故事並實際演出。「這群孩子過去因種種因素被送到這裡,大家原來是沒什麼信心的,結果出去參加全縣的戲劇競賽,竟然拿了第一名回來,我們全都不敢置信!」學員們優異的表現為青藝盟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們更主動媒合知名歌手亂彈阿翔前來製作主題曲,及邀請雲門舞集前任舞臺監督擔任技術統籌等,團隊以媲美專業劇團的大製作,用心打造孩子的畢業演出。
每一位特殊境遇的高關懷少年背後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與滿身傷痕,或許因隔代教養、家庭暴力、家庭經濟弱勢等因素,這些少年們產生了犯罪或偏離社會普遍道德規範的種種行為。利用表演藝術作為導引,除了能透過角色扮演同理他人、以肢體律動發洩精力與情緒之外,也有機會啟發非行少年們對表演藝術的興趣,同時培力劇場技能,將興趣結合謀生管道,開闢人生第二條路。
用戲劇,打開探索人生的一扇窗
「在英國、美國,戲劇教育都是國民義務教育、多元教育的重要環節。反觀臺灣,表演藝術融入正式教育課程的嘗試才剛起步。」韓定芳語重心長的說。戲劇教育能帶給青少年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韓定芳提及「花樣」主打「所有的事情都讓高中生自己來」,讓參與活動的學生有個不同於學校教育的經驗,並更認識自己。曾有高中生參與「花樣」,學子在協助海報製作時發現自己對於設計的熱情,後續擔任產品設計師;也有在花樣競賽中負責創作劇本的同學,劇本原已創作完成,但在實際去訪問未婚少女懷孕,了解真實情況後,硬著頭皮在競賽前二週改劇本。這位勇於求真的同學,在實際面對這項議題時看見青少年也有想說的話,於是興起替弱勢發聲的想法,最後考上了文化大學新聞系。「參加戲劇節,並不是說未來就都會變成演員,反而是有機會在嘗試的過程中,提早找到人生希望發展的方向。」韓定芳認為,戲劇也可以是探索人生的一扇窗,若能讓更多人了解戲劇可以發揮的教育價值,將有機會扭轉許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徬徨的青春期少年少女們的人生。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北辰》刊物 Vol.3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圖片提供|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