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原來焦慮的源頭是因為我們「想太少」?

    今天聽到大人學的Podcast最新一集「焦慮的真正源頭,可能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想太少』」,我不只五星吹捧,更要畫成圖大力推薦!(先說這篇不是業配啦XD)
    焦慮是現代人常見的狀態,原因五花八門,但外界回應向來只有一句:「你想太多了。」我都很想問:「真的是想太多,還是你不知如何回應?」
    我算是個平時想很多的人,常被男友戲稱有被害妄想症,緊張時也常聽人安慰:「沒事,別想太多。」但我就是會不斷腦補可怕的後果,無法克制。
    因為我知道萬事都有發生的機率,只是差在於高或低,而機率不挑人,不會因為你今天不舒服所以放過你,也不會因為你很有錢就不發生,任何事只要有機率、再低都有可能發生,所以經常會...
    • 走出家門前仔細聽有沒有人經過,怕一開門就被人發現這裡住個女的
    • 走在路上看四周,怕有車(或人)突然衝過來
    • 看小孩玩橡皮筋,警告手指發黑會截肢
    • 路過抽菸的路人,瞬間覺得肺都痛起來
    不誇張,我真的都這樣,不過Bryan分享的不是這種非生即死的焦慮該怎麼辦,而是當我們對未來有高度不確定性時,該怎麼應付油然而生的焦慮感,比如會議簡報、合作提案、轉換跑道等等的大小關卡。
    Bryan將事件分為已知/未知、察覺/未察覺,共有四種狀態(畫成圖了大家可以配圖聽Bryan說),不管是什麼樣場景,人類對於已察覺的未知最感焦慮,這屬風險範疇、也就是大人學的專業強項。
    在焦慮之前,我們應該先判斷未知風險的發生概率、及可能的損害程度,來進行以下策略:
    1. 規避:直接避開或排除造成風險的原因
    2. 承擔:判斷損害程度確認是否在可承受範圍內
    3. 減緩:將發生的概率或衝擊程度降低
    4. 轉嫁:分攤風險,將損害衝擊降到可承受範圍
    Bryan舉了很多例子我這邊就不劇透,真心推薦大家直接聽這一集(連結放最下面),暫且不論Bryan的邏輯與表達多清晰、分享的案例多豐富,光聽他的聲音就讓頭腦都冷靜清晰,腦神經都回來了!(我真的是腦粉無誤XDD)

    簡單介紹完這一集,也想延伸分享一下個人想法: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要依靠理性分析來找出讓自己好過的方法,但我們仍難免看到有人說:「我知道啊,可是我還是好焦慮...」,個人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知道歸知道,但沒做到
    對我來說,人們吸收知識的進程是:知道→理解→體會→做到,而多數人會停留在知道的階段,只要不細想進而理解、不試用進而體會,這段知識對他來說只是萍水相逢,便會過目即忘、聽後即焚(在腦裡焚),之後事情發生他依舊只會焦慮。

    二、尋求陪伴/支援
    即使可以做到,是否還是會求助?是因為想不出來、還是只是需要陪伴?面對壓力與焦慮時,人們傾向尋求支持,即便自己想得出來,但有個人在旁附和,總會讓自己感到安心、覺得判斷應該是對的。
    也許又可以回溯到我們祖先的狀態,古代有巨大壓力通常都是面臨生存危機,比如天災、猛獸襲擊,孤身一人面對就是凶多吉少,但多一人在身邊則是生存機會多一分,即便現代我們遭遇到的壓力較少是因為生命安全,但原始反應還是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感到威脅而需要他人支援或陪伴,同時也依據同伴反映判斷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
    我想這沒什麼不好,卻容易讓人們掉入一個陷阱,就是:
    當同伴意見與你不一致的時候,你該怎麼做才能免除焦慮?
    原本是為了避免焦慮想了一些方法,結果同伴說方法不好,給了一堆你不喜歡的建議,結果不知道怎樣才對,搞得自己更加焦慮,改怎麼辦才好?也許這可以從你找同伴討論的動機來判斷,從動機細分兩點:
    1. 純粹蒐集資訊
    資訊為王,詢問知道一些內幕的同伴,有助於掌握全局及決策,如果是這種動機,那只要擷取我們想知道的「事實」資訊即可,最多思考他的觀點,但「建議」可以聽聽就好。
    畢竟每個人的看法受限於生長環境、教育刺激而有所不同,對方適合的不見得適用於我們身上。
    2. 下意識想責任轉嫁
    這點是「陷阱中的陷阱」,怎麼說呢?有些人以為自己是參考意見,但出了問題卻會責怪當初給意見的人,這個就是責任轉嫁。
    不服氣的人也許會說:「當初他沒給這個建議的話,我就不會被影響到了,所以是他的錯!」嗯,那你可以選擇不要被影響,或者把人家的意見想仔細一點。
    責任轉嫁的心態往往是因為不敢或不想負責,怕到時是因為自己的「笨」主意害了自己,於是找人詢問分享自己的想法,看看對方會不會給出「更好」的建議,自己只要照做就好了,即使出事也不用怪自己,都是they的錯。(題外話,這裡是否出現了定型心態呢?)
    如同前面所說,每個人看法、立場、角色、看出去的世界都不同,給出來的意見是無法量身打造的,原本希望透過想好對策、將風險降低或轉嫁,讓自己不再焦慮,可一旦出現責任轉嫁的心態,結果是好的還沒事,若結果是壞的就慘了,不但風險沒轉嫁到,事情搞砸也毀了人際,這麼損的事情還是不做的好。

    人生中總會遇到許多令人焦慮的事情,慌張是可以表現心情,但心態可以幫助思考,思考可以促使冷靜,我們無法控制事情發生的機率,但可以盡可能控制事情的走向。
    大人學是個養成「成熟大人」的單位,有Podcast、線上課、實體課、臉書與IG,有專案管理、職場分析、戀愛人際等內容,真心推薦給大家!
    就像大人學的Slogan說的:「讓我們相信思考,勇於改變!」,一定要聽哦!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