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知識焦慮嗎?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般人的困惑,會出現在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上,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對世界又一無所知,糊里糊塗年紀就大了,這時候比較有餘裕的人就會開始閱讀,開始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何去何從,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別人是怎麼生活。
嗨,我是拜倫。
你也感受到知識焦慮了嗎?
你也覺得學習技能永遠不夠用、掌握的知識不夠多?

怕落後的焦慮

「知識焦慮」是我前段時間,才從羅輯思維的主講羅胖(羅振宇)口裡聽到的詞,說得很貼切,說現代的人普遍活在一種焦慮感之中,正如開頭說的,你覺得自己會的東西、掌握的知識永遠不夠,無法對自己的競爭力產生足夠的信心
大家都跑得好快,好像沒有人願意停下來散散步,只要一有空閒卻沒有進行「學習」或其他「有生產力的事」,就會焦慮、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拜倫我還會在看到親友無所事事時感到不滿,好像別人浪費時間就是浪費我的時間。但我也沒有把自己的時間用好,花很多時間在看漫畫、廢片,所以我的行為可能是某種形式的遷怒。
問題是我其實不知道別人實際在做什麼,也許他正在做某件事,也許他的內心世界正在忙,只是我「看到」了好像人家在浪費時間,就擅自把我的情緒跟要求放在別人身上,這是很不好的行為。
別人做什麼事,是別人的課題,我的情緒是我的課題,強加於人本身是種暴力的行為,因為我們的想法不見得對別人比較有益,是我們一相情願的認為「這樣比較好,你應該這樣做!」,
那麼為什麼會感到知識焦慮呢?原因是競爭壓力。
現在做什麼都快,尤其是資訊,我認為現在的訊息流動有又快又狹窄的特性:根據你的喜好,給你越來越多你會花時間閱讀的東西(你不一定喜歡,但你會消費資訊、點擊連結),而且AI的判斷速度很快,越來越精準,你在Google搜尋過什麼,在Youtube上你就能看到穿插進來的針對性廣告。所以你取得的資訊會很快的聚焦、縮小範圍在你喜歡的關鍵字裡。
所以如果你是會知識焦慮的人,你的喜好關鍵字就可能有「競爭」,競爭衍生出來的關鍵字也很可能會跟其他人重疊,比方自我成長、成功、創業、賺錢、職場、能力、升遷、……這些關鍵字很明顯透露出某種傾向,系統判斷你是這類訊息的「消費者」,就會一直用類似的訊息餵食你。
同時又會告訴你有很多人又成功又年輕,有點像是在告訴你「哈哈哈你看看你」,而很不巧的你為了追上不適合自己的目標,而消費越來越多這樣的訊息、越陷越深。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導師」告訴你能帶你上天堂,要上他的課、買他的書、入他們的社團、學習他們的知識,你才有機會擠身「他們」之列。他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每個都身懷絕技、年收千萬,每個人的被動收入都可以養你一家。
如果你不甘於此沒有足夠的知識,沒有學習這些導師的賺錢智慧,你就可能永遠當打工族。這個推論夠讓你焦慮吧?
這些教你學校沒教知識的人們也沒有說錯,我覺得他們是有開放的觀念進而取得更多可能性的成果,他們是成功的,他們的知識是有用的。
至少你看到他們不會認為他們是失敗者。他們的知識可能真是能夠運作的智慧,問題是就算把對的知識免費送給到我們眼前,我們也不見得能夠走到對的道路上,因為我們不見得有那個行動力,好好的、慢慢的累績少數幾件事,我們會陷在焦慮的情緒裡面,在每個可能有用的智慧之間亂撞然後一無所獲。

時間用在刀口上

既然要花時間學習,就該學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五維學習力》裡面提到,一般人的學習可以朝四個元素下手:
一、世界觀。
二、自我認知。
三、做事效能。
四、做人樂趣。
這四個元素組成一個基本不破的學習金字塔。
我認為簡單來說,這四個元素其實是三個方向:
一、對賺錢有用。
二、對生活有用。
三、對認知有用。
首先對賺錢有用的知識,比如你賴以為生的技能專業、你的溝通技術、你的邏輯能力、你的視角、你的組織能力、對經濟環境的理解、對政策影響的理解、能提高做事效率的技能都是這種類型,只要你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收入、強化自己賺錢能力的,都歸在這個方向吧。
再來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就是一切提高生活品質的能力:生活的常識、照顧自己的能力、照顧別人的能力、控管收支的能力、你的興趣愛好、能讓你鑽研一輩子樂在其中的東西。
注意,是能鑽研精進投身其中的東西。
最後對認知有用的知識,就是能讓你更了解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的智慧。
人生卡在焦慮這關,為了解決焦慮而學習,那麼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向投入時間。也許範圍很大,但方向不偏,相對很容易限縮的,只要你從自身出發就可以。比方說賺錢的技術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能找到答案的題目,你可以考量自己現在能做到什麼事、與你的具體目標之間還缺乏什麼,雖然不太可能解決終極的命題,但短期內至少能讓你在經濟方面得到鞏固基礎的效果。
拜倫覺得特別有必要投入時間的地方,是在認知。
一般人的困惑,會出現在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上,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對世界又一無所知,糊里糊塗年紀就大了,這時候比較有餘裕的人就會開始閱讀,開始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何去何從,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別人是怎麼生活。
至少在我的觀察是這樣,不少出社會一段時間的人,萍水相逢的也好、常駐我生活的也好,當他們迷惘的時候,都會想要尋求那飄渺在空中的答案,跟尋思自己存在的意義,可能我們年紀都比較大了,也可能同類真的比較容易聚在一起。
而對自己足夠了解,通常能解決生活的茫然。
隨便學習,你會吸收到很多無關緊要的知識,雖然看似博學,但如果你是為了解決常存心中的不安、為了解決焦慮而學習,那麼這可能會是你短期要避免的行為,因為你並不是因為享受閱讀而閱讀。
就像現代人普遍身體能力不好,越老越差,一般我們會透過運動來強化身體。同樣都是運動,你如果為了保持老後的生活品質運動,選擇肌力鍛鍊會比跑馬拉松好,因為其他馬拉松的跑者是享受這項運動,但你可能只是因為它是運動而痛苦的跑著。
你並不了解:影響你生活品質的,是能良好運作的肌肉與骨骼,而不是盲目的運動。你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身體老化,而不是為了享受運動本身,那麼你的正確方向應該是重量訓練,而不是長跑。
你的目的是緩解焦慮,而不是為了享受閱讀學習本身,那麼你應該有目的的學習知識,而不是廣泛閱讀。
如果還是很困難,不知道從何下手緩解,好,我們再分享個方向。
去尋找,對你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能直接產生影響的知識,去掌握這一小塊。
你是業務,你可以先詳細研究你的產品能帶來什麼價值、客戶是什麼類型、說話能不能更得體,甚至是業務的話術和心理技巧好好的鑽研,並且在工作裡用出來。
你服務於官僚體系,你去搞懂所有的公文用語、公文的寫法、業務職掌搞清楚、法規作筆記、辦公室人際關係、派系弄明白以幫助自己平安工作。
你是學生,你找到愛好了嗎?探索好自己的喜好了嗎?你認識自己了嗎?你能夠搞定你的學校生活跟課業嗎?
你的生活一團糟,你時間管理做好了嗎?房間能不能花點時間整理一下?人際關係能不能整理好?健康管理能不能嘗試了解一下?財務狀況能不能改善?至少先把不必要的債務處理好?你一直想做的事要不要現在動手?

沒有實踐的知識都是空談

我們每天實際能用在自己身上的時間真的很少,跟存款差不多少。去掉通勤、工作、吃飯、打電動、無效社交、洗澡和不應該被縮減的睡眠,我們剩下的時間都拿來看廢片、看抖音、看迷因了嗎,這也難怪跟去年比,我們只有體重增加的明顯。
拿出十年前立志要完成的計畫,上面有灰塵和當時立志要達成的目標。
找不到?沒關係,我們換個地方。
打開你的網路書籤,還有堆在角落的書,這些你以為你會用上的知識,相信你沒有再看過第二次,或是沒看完第一次,應該也不用問有沒有用在你的生活裡了。
不能用的知識都不是知識,不是那些知識太高傲,是你以為看過就有效。
在《學習的本質》裡面提到:學習就是改變自己的既有解釋系統,演變成更合理的解釋系統,從而解決眼前的問題。
我們先是碰到了不知道怎麼辦的狀況,也發現原來知道的可能方法都不管用,這是一個訊號,「現有知識不夠用」的訊號;為了彌補知識的不足,我們產生學習行為,最後用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好比你本來都是搭捷運上班的,後來發現辦公室搬家了,原來的捷運線不能到新的上班地點,你只好研究怎麼搭公車,最後你學會了看公車班次和路線,成功到新辦公室上班,解決了「要到未知路線的新地點工作」的問題。
所以學習的行動是由問題啟動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我們收藏的那些書籤、一時興起買的書為什麼沒有用,就是因為因為沒有用在生活、沒有輸出,也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那這些收藏知識的行為,說白了就是一個取得知識的假象而已。
有問題要解決,《五維學習力》裡面有提到很實際的邏輯,分享給你:
一、定位真正的問題:針對問題找解決方案。
二、找出有用的關鍵字:垂直找資訊並果斷過濾與問題不相關的雜訊(不管那個資訊看起來多有用)。
三、在72小時內消化資訊並應用出來。
很像在講屁話,但你有實際使用過嗎?
用了新的解決方案問題沒有解決,那就退回去、檢查方向是不是正確、修正並嘗試更新的方案,萬變不離其宗,這其實跟戴明的PDCA循環邏輯是一樣的,在我們心中要理解,不是做不到,只是還沒找到方法。

做好眼前的事

仍然不知何去何從,那就把眼前的事做好就好。
如果總是抬頭打高空,只會更加焦慮,因為時間是很確實的在流逝,而我們除了幻想外什麼都沒有累積,不如低頭把鞋子穿好。
想要做好某個領域的事,就一定會發現不足,你就有新知識必須要掌握了。這些新知都是近在眼前、構成生活的必須,所以學了可以馬上應用驗證、取得回饋,擁有回饋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之一。
就讓你的生活給你任務吧!

✩你/妳有在這篇文章得到什麼啟發嗎?
✩努力在下班後實踐耕讀、心得分享與鼓勵行動,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建議與支持:)
✩如果拜倫的文章有幫助,請不吝給予拍手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
聯絡拜倫
✩《拜倫思維筆記》在《Matters》《Medium 》《Vocus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識不是力量,只能轉化成力量。你拼命閱讀、聽Podcast、上研討會,但想不起來學到了什麼、對自己實際有什麼轉變,惟獨滿足了「我在成長」的幻想。
如果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要做、一個重要的計畫要考慮,那麼最好在一天體力最好、精神最飽滿的時候來進行。
身而為人你有很多超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能思考推演未來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揮作用,而延遲的概念就是盡可能善用能用的時間。
有次在Youtube看到成功勵志類的片段,他的大意是成功的人都是不遺餘力在努力、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就起來鍛鍊、工作、打電話、做研究、創作,因此他們才得以成功、跟普通人拉開一圈又一圈的距離,我總覺得這是叫人自殺。
既然被痛揍了,就乾脆躺一躺;讓我補補血條,回頭再來搞定你。
處在人生的空巢、低潮、空窗期,還有那些必須獨自奮鬥、掙扎的時期……決定我們以什麼姿態經歷這些必須大量獨處、獨自飄渺的生活的,是我們是否有屬於自己、長期培養的生活重心。
知識不是力量,只能轉化成力量。你拼命閱讀、聽Podcast、上研討會,但想不起來學到了什麼、對自己實際有什麼轉變,惟獨滿足了「我在成長」的幻想。
如果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要做、一個重要的計畫要考慮,那麼最好在一天體力最好、精神最飽滿的時候來進行。
身而為人你有很多超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能思考推演未來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揮作用,而延遲的概念就是盡可能善用能用的時間。
有次在Youtube看到成功勵志類的片段,他的大意是成功的人都是不遺餘力在努力、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就起來鍛鍊、工作、打電話、做研究、創作,因此他們才得以成功、跟普通人拉開一圈又一圈的距離,我總覺得這是叫人自殺。
既然被痛揍了,就乾脆躺一躺;讓我補補血條,回頭再來搞定你。
處在人生的空巢、低潮、空窗期,還有那些必須獨自奮鬥、掙扎的時期……決定我們以什麼姿態經歷這些必須大量獨處、獨自飄渺的生活的,是我們是否有屬於自己、長期培養的生活重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那些被冠以“天才”之名的人,他們的智慧似乎超越了常人。然而,智慧並非成功的唯一關鍵。有時,那些看似不具備天賦的人,憑藉專注和執著,卻能創造出超越天才的成果。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真正的成功,是否更多來自於不懈的努力而非天賦? 「專注,是成功的催化劑。」專注讓我們能夠將
Thumbnail
托情緒的福,芝麻綠豆的小事也秒變阿愁。 這次也是,在困惑中,我回想起呼吸練習,讓自己回到內心的平靜。 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
Thumbnail
「我是李恩悟,而你愛的人是尹善雅,她是我打造出來的形象,不是我,你愛的是那個假象,你對她從頭到腳都喜歡,可是我不是尹善雅,你對我一點都不了解,我的內心、我的個性、我的想法、我的喜好,你完全不曉得,真的很抱歉我不是尹善雅。」--《愛在大都會》李恩悟 《愛在大都會》雖然是 2020 年的一部劇,但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其實我們終究,我們都是光陰百代的過客,所以其實世間世俗的成功、失敗、名利,其實對我來講,沒有那麼重要。對,只要對台灣好。
Thumbnail
摘要: 本文為吳氏日文的學習分享,其中一名25歲的大學生,經濟系畢業,曾在日本留學三個月後選擇參加吳氏日文課程。經過爆炸式的課程後,他已能夠看懂新聞、日常生活中的訊息、廣告牌、公告、說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那些被冠以“天才”之名的人,他們的智慧似乎超越了常人。然而,智慧並非成功的唯一關鍵。有時,那些看似不具備天賦的人,憑藉專注和執著,卻能創造出超越天才的成果。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真正的成功,是否更多來自於不懈的努力而非天賦? 「專注,是成功的催化劑。」專注讓我們能夠將
Thumbnail
托情緒的福,芝麻綠豆的小事也秒變阿愁。 這次也是,在困惑中,我回想起呼吸練習,讓自己回到內心的平靜。 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
Thumbnail
「我是李恩悟,而你愛的人是尹善雅,她是我打造出來的形象,不是我,你愛的是那個假象,你對她從頭到腳都喜歡,可是我不是尹善雅,你對我一點都不了解,我的內心、我的個性、我的想法、我的喜好,你完全不曉得,真的很抱歉我不是尹善雅。」--《愛在大都會》李恩悟 《愛在大都會》雖然是 2020 年的一部劇,但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其實我們終究,我們都是光陰百代的過客,所以其實世間世俗的成功、失敗、名利,其實對我來講,沒有那麼重要。對,只要對台灣好。
Thumbnail
摘要: 本文為吳氏日文的學習分享,其中一名25歲的大學生,經濟系畢業,曾在日本留學三個月後選擇參加吳氏日文課程。經過爆炸式的課程後,他已能夠看懂新聞、日常生活中的訊息、廣告牌、公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