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知道焦慮的來源,事情就解決一半

心靈成長|知道焦慮的來源,事情就解決一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聽了一場演講,由劉仲彬心理師主講─他們腦中的焦慮地圖。

他說,焦慮,最容易被覺察到的是身體狀態。不一定能說出焦慮的情緒,但會感到身體不舒服。

焦慮與憂鬱的差別在於,憂鬱的感覺是「哀」,多是"失去"(不管是心理或物質),從絕望而產生的。而焦慮的感覺是「懼」(害怕),對未知(或已知)感到威脅。

焦慮的感覺是「懼」(害怕),對未知(或已知)感到威脅。

焦慮的感覺是「懼」(害怕),對未知(或已知)感到威脅。

焦慮雖然會讓身體不舒服,但也是一種保護機制,表示身體在透露壓力的訊息。焦慮會放大(負面)想像,實際情況通常沒這麼糟。當我們發現有焦慮的感覺,不需要完全移除,可以深呼吸,慢慢關掉這樣的身體機制就好。如果知道焦慮的來源,事情就解決一半了。

劉仲彬心理師提到一個職涯的例子,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去當公務員,做著無關緊要的事,讓他充滿挫折與焦慮。後面講到不想上班,延伸到拒學的議題。

讓我想起,我小時候也曾經拒學過。

那是小二的年紀吧,有陣子不知道為什麼常搬家,我就被迫要跟著轉學。

我還記得,那次是轉到桃園某個國小,我跟同住的親戚很不熟,去到學校看到老師跟同學都好陌生。我感到擔憂,這邊的老師跟同學會不會討厭我,同住屋簷下的親戚會不會不喜歡我。一顆害怕的種子在心裡萌芽,越長越大,越長越大。

我開始害怕去學校,我假裝肚子痛生病請假。有了第一次請假就有第二次,然而那個害怕變得更大了,萬一被大家發現我是假裝的,老師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更討厭我?於是我害怕得大哭,哭著不要去學校。

大人們不知道我發生甚麼事,商討著我不上學怎麼辦。後來他們決定再幫我轉學,轉到哪去我已經忘記了,但我就因此搬離桃園。也沒有再懼(拒)學。

雖然這件事已經隔好久好久,但當時親戚家的房間擺設,親戚的互動,就像照片一樣,至今在我腦海中依然清晰可見。甚至那位老師的樣貌,我隱約還記得輪廓。心中那股恐懼的感覺,偶爾還是會出現,但已經越來越少了。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事物,很多事情的不確定性,讓我沒有安全感,擔心不被接納,害怕失去些什麼。

我現在有學習了,可以回去照顧陪伴那個小時候的自己。去經驗、體驗那個害怕,進而接納那個害怕。

「焦慮是由害怕的情緒而來,對未知(或已知)感到威脅。」

終於明白,我為什麼這麼容易焦慮,肩頸總是緊繃僵硬的。因為那是身體保護我的反應機制。

劉仲彬心理師在講座中提到,焦慮的應對策略:先問身體感受(甚麼時候開始的?),再釐清焦慮來源(最近發生甚麼事)。當你知道焦慮的來源之後,就可以重新詮釋焦慮的正向意義。最後再進行情緒安撫或問題解決。

嗯~也因為心裡有焦慮,讓我做事情時會再三思考,積極努力地讓情況在我可控的範圍內。(正向意義)

我只要能覺察焦慮,接納焦慮,慢慢的鬆開它。就能運用這個焦慮的動能,幫我把事情做好,任務完成。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4會員
279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歐陽立中老師這兩天分享他自己課程募資未達標的心境轉折,講到「黑鑽定律」。 他提到,碳和鑽石一樣是碳元素,怎麼形成價值不斐、又硬、又亮的鑽石,和成為質地脆弱、只能被燒的碳呢。 我們周遭有太多負面資訊,當我們不斷吸收這些負面能量,就會影響我們的心智,想法也會跟著悲觀。 想要成為鑽石,就要能辨識並屏蔽掉這
你有拒絕過別人嗎?在當下心裡有覺得掙扎揪結,難以啟齒嗎? 或者是你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人,常常硬著頭皮答應了卻又後悔呢? 這兩種我都有過!
前幾天剛結束一個對話課程的帶領,學員的反應跟回饋,給我很大的肯定跟鼓勵。 我思索著,可以怎麼樣再精進自己,陪伴更多的學員。 在整理回顧過去上課筆記的時候,天安老師曾說:「很多人學薩提爾主要都在學習對話,但是如果自己的狀態穩定不夠,對話如有挫敗,就會越問越歪,對方就會感到不舒服,因為你有目的。」 天安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你覺得正向思考是什麼呢? 有些看似正向的思考,其實是毒性(無效)的正向思考。 在生命經驗當中,有沒有人跟你說過這些話,你聽到的感受是甚麼?
DAY7 生命很簡單:我們給出什麼,便會得到什麼 我們的每個想法都正在創造我們的未來。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創造自己的經歷。我們的想法、所說的話語,都會創造我們的經歷。 《每一天愛自己:世界最知名身心靈出版社創辦人露易絲‧賀366篇療癒經典收錄》
歐陽立中老師這兩天分享他自己課程募資未達標的心境轉折,講到「黑鑽定律」。 他提到,碳和鑽石一樣是碳元素,怎麼形成價值不斐、又硬、又亮的鑽石,和成為質地脆弱、只能被燒的碳呢。 我們周遭有太多負面資訊,當我們不斷吸收這些負面能量,就會影響我們的心智,想法也會跟著悲觀。 想要成為鑽石,就要能辨識並屏蔽掉這
你有拒絕過別人嗎?在當下心裡有覺得掙扎揪結,難以啟齒嗎? 或者是你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人,常常硬著頭皮答應了卻又後悔呢? 這兩種我都有過!
前幾天剛結束一個對話課程的帶領,學員的反應跟回饋,給我很大的肯定跟鼓勵。 我思索著,可以怎麼樣再精進自己,陪伴更多的學員。 在整理回顧過去上課筆記的時候,天安老師曾說:「很多人學薩提爾主要都在學習對話,但是如果自己的狀態穩定不夠,對話如有挫敗,就會越問越歪,對方就會感到不舒服,因為你有目的。」 天安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你覺得正向思考是什麼呢? 有些看似正向的思考,其實是毒性(無效)的正向思考。 在生命經驗當中,有沒有人跟你說過這些話,你聽到的感受是甚麼?
DAY7 生命很簡單:我們給出什麼,便會得到什麼 我們的每個想法都正在創造我們的未來。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創造自己的經歷。我們的想法、所說的話語,都會創造我們的經歷。 《每一天愛自己:世界最知名身心靈出版社創辦人露易絲‧賀366篇療癒經典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