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防疫來看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辯證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回顧一下2020年全球的「新冠疫情」防疫史,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防疫直接成效,我們可以用一國或地區是否或能大程度恢復到疫情前的生產、生活狀態作為評量防疫成效的標準,不論其政治制度為何,我們很容易就發現東方國家或地區普遍而言,優於西方;在東方國家和地區中,受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型態影響越少,成效也比較明顯,其重要的關鍵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對該國或地區人民的影響程度而定。
其中個人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元素之一,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學術等一切制度的設計,均依此為基石,經濟建立了私有制,政治上個人自由,法律對個人的保障,文化推崇個人價值,教育鼓勵獨立思考,學術倡議智產保護等等。
但是由於人類是群體生活,所以集體主義是人類存在的必要基礎,提倡個人主義必須強調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辯證關係,否則就很容易流於以私害公,西方國家的防疫工作最大的困擾就是個人主義橫行,甚至為了個人主義而表現出反科學的行為,進而擴大為民粹主義的遊行、抗議,提供病毒擴散的最佳條件。
當然「集體主義」走向極端,就極易導至獨裁政治,忽視個人的權益,而人類政治史上反「集體主義」的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但反「個人主義」的例子幾乎沒有,但是疫情的為害仍在持續,已然影響人們的生活,因此開啟對個人主義的批判,調整個人主義的弊端,如何尋找出兼顧個人權益又能時時以集體為念的中庸的價值觀,應該是今後知識菁英的長期性任務。
另外,從治理的角度看,好的治理要求政府應具有決策力、組織力與執行力。決策力是政府的決策必須是正確且及時而見成效的,正確認知問題的本質,提出對症下藥的方案,在問題發生後,必須對問題做出及時的判斷,依據現有的知識典範提出及時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組織力是政府對自己權力管理的資源有通盤的理解和有效的動員能力,可以確保在第一時間,有秩序且有效的整合,並投入決策執行中,必須仰賴於政治制度,從日常的精準管理,到各項政策的精準配合,以及動員之後的有效配置,這些確實不可能是在「小政府」制度下國家所擁有的能力,因為要擁有這樣的能力,需涉及國家管理與市場經濟的合力,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才足以勝任。
執行力是幹部對決策的正確理解,從而有能力將之在不同的環境、民族、社會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有效地依據決策的精神解決問題。這就涉及一國的政治文化及的政府內部對各級領導的選拔、晉用、培訓、教育、考核、監督、獎懲和提升等等一列人事觀念和制度。
民本精神決定了政府在處理涉關人民權益的本質表現,從而決定了政治制度的意義所在,正是由於它可以解決人的安全和發展,在現代化之後,又加上平等的需求,因此,所有的政治制度的設計從本質上說,便是可以有效提供人的安全和發展的需求,當然由於每一個民族自身的歷史經驗、文化價值和所在地緣的不同,因不同的民族之間發展出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是從政治的本質而言,不同政治之間確有其相似之處,即所謂的安全、發展和平等是必須落實在所有的人民,也就是在危難時,政府的行政作為使人民感到安全;在正常時日,政府的政策措施使人民享受到發展;而不論在平時或是危難期間,政府的施政對所有的人民都感到是平等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13內容數
大清帝國,是中國歷史上由滿族建立的一統朝代,亦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統治者為起源於明代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大清帝國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國家,清朝的鼎盛時期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白銀,高居世界第一。清朝曾佔據世界GDP總量的1/3。當時強盛的英國僅為5.2%。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封疆大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12日以視頻會議方式與日本、澳洲、印度舉行「四方會談」,並在會後發表四方精神的五點聯合聲明,每點聲明的內涵都劍指中國,但在聲明中,中國二字很弔詭的似乎成為不可提及的祕密,四方代表皆未提及。
2021年是中共「十四五計劃」開局之年,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的全國兩會,備受矚目。習近平一共4次「下團組」,分別參與內蒙古代表團、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青海代表團、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會同代表委員們交流商談國事。
可以預見2021年的中共將面臨內憂外患情況下,習近平將如何在後新冠肺炎時期持續領導中國是一大考驗,在二十大前的派系鬥爭將可能引爆一場新的茶壺裡的風暴。
1864年7月,圍攻天京已經兩年多的湘軍曾國荃部隊,終於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為此,曾國荃連夜上奏捷報,他原本以為清廷會重重加賞,沒想到的是,迎來的卻是清廷和慈禧等人劈頭蓋臉的一頓狂訓。
1852年夏天,太平軍離開廣西向兩湖地區挺進。此舉使太平軍得以迅猛發展,也刺激了湘軍和湘系官僚群體的崛起,極大地改寫了晚清政治軍事版圖。
中國自改革開放至今不過40年時間,已經逐步實現「超英趕美」計畫,屬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不停對西方「民主社會」發起挑戰,國際體系也從美國獨霸的體系形成中美兩極體系。
在12日以視頻會議方式與日本、澳洲、印度舉行「四方會談」,並在會後發表四方精神的五點聯合聲明,每點聲明的內涵都劍指中國,但在聲明中,中國二字很弔詭的似乎成為不可提及的祕密,四方代表皆未提及。
2021年是中共「十四五計劃」開局之年,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的全國兩會,備受矚目。習近平一共4次「下團組」,分別參與內蒙古代表團、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青海代表團、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會同代表委員們交流商談國事。
可以預見2021年的中共將面臨內憂外患情況下,習近平將如何在後新冠肺炎時期持續領導中國是一大考驗,在二十大前的派系鬥爭將可能引爆一場新的茶壺裡的風暴。
1864年7月,圍攻天京已經兩年多的湘軍曾國荃部隊,終於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為此,曾國荃連夜上奏捷報,他原本以為清廷會重重加賞,沒想到的是,迎來的卻是清廷和慈禧等人劈頭蓋臉的一頓狂訓。
1852年夏天,太平軍離開廣西向兩湖地區挺進。此舉使太平軍得以迅猛發展,也刺激了湘軍和湘系官僚群體的崛起,極大地改寫了晚清政治軍事版圖。
中國自改革開放至今不過40年時間,已經逐步實現「超英趕美」計畫,屬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不停對西方「民主社會」發起挑戰,國際體系也從美國獨霸的體系形成中美兩極體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現在是注重個體大於群體的個人主義時代。 從二十一世紀以來,所有人突然對「快樂」大感興趣,根據這些準則,每個個體都是(也應該是)自由的、有謀略的、負責的、自主的,他能夠任意掌控自己的心理狀態,實驗自己的興趣,以及追求人人與生俱來的人生目標:獲得想要的幸福快樂。
本文探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根本差異及其對社會結構、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的影響。分析西方個人主義的自由觀與中國集體主義的穩定觀,對比這兩種思潮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運作模式上的差異。文章還聚焦香港面臨的自由與節制失衡問題,強調在現代全球化背景下尋求自由與秩序的平衡的重要性。
未入正文之前,首先要正題;也就是說,必須先界定何謂「民主」?何謂「文明」? 民主,以筆者的信念來界定,所有的國策、一切的施政,都必須以民為主,也就是以人民為優先的考慮對象,也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故此,無論哪一種政體,共和政體,抑或君主政體,只要是以民為主的,都稱之為民主政體。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現在是注重個體大於群體的個人主義時代。 從二十一世紀以來,所有人突然對「快樂」大感興趣,根據這些準則,每個個體都是(也應該是)自由的、有謀略的、負責的、自主的,他能夠任意掌控自己的心理狀態,實驗自己的興趣,以及追求人人與生俱來的人生目標:獲得想要的幸福快樂。
本文探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根本差異及其對社會結構、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的影響。分析西方個人主義的自由觀與中國集體主義的穩定觀,對比這兩種思潮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運作模式上的差異。文章還聚焦香港面臨的自由與節制失衡問題,強調在現代全球化背景下尋求自由與秩序的平衡的重要性。
未入正文之前,首先要正題;也就是說,必須先界定何謂「民主」?何謂「文明」? 民主,以筆者的信念來界定,所有的國策、一切的施政,都必須以民為主,也就是以人民為優先的考慮對象,也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故此,無論哪一種政體,共和政體,抑或君主政體,只要是以民為主的,都稱之為民主政體。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