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深井公立學校牌坊簡記

甲、緒論 深井公立學校牌坊位於深井臨時街市及熟食中心和臨時遊樂場附近的山坡上。牌坊正面橫披上有「深井公立學校」及「1961」陽雕字樣。其下有石刻對聯一副:「深深造士菁莪秀;井井培材棫樸芃。」(標點為本室所加。)下聯留有「廖清題」的款識。下聯之下的牌坊基石上,刻有「新邊建築公司承建」。
圖一:深井公立學校牌坊現貌
圖一:深井公立學校牌坊現貌
圖二:深井公立學校牌坊左面基座
圖三:深井公立學校牌坊左側
乙、建築小史 深井公立學校於1983年停辦。[1]據《香港清快塘傅氏族譜》二零一零年重編本所言,1927年深井村父老見村中少年日多,倡議興建學校。有深井村村民因而捐出自己的土地以作校址,連附近的清快塘、荃灣居民亦出錢出力。最終文通書室遂成。文通書室後又稱為「深井學校」。[2]
可是,這還是不足以應付深井一帶不斷上升的教育需求。時至1955年,深井學校有學生七十二人,但村中依然有近二百名兒童失學。[3]於是,深井學校校董、青快塘村長、生力啤酒廠廠長瓦倫(Waller)及九龍紗廠負責人組成委員會,並任劉雪松為顧問,以期推動擴建,解決兒童失學問題。[4]後來政府為此撥出土地。[5]六年之後,即1961年,深井公立學校建成,原先只取錄小一至小三學童,而晚至1963年小一至小六學童皆可就讀。[6]
上述的委員會中有兩個名字值得留意。一是瓦倫,一是劉雪松。瓦倫,又稱窩拿。據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研究,窩拿與深井居民關係甚佳,如支持居民舉辦盂蘭勝會,又或有份捐建村中的天地父母廟。[7]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謂「記載窩拿先生的文獻非常稀少,只能憑生力啤酒舊員工的口述得知其人其事。」[8]深井公立學校籌措與建一事,既補充了窩拿生平的空白,又再次印證了他的確十分投入深井的地區事務。
劉雪松,原名劉金奎,早年負笈美國,取得美國春田大學體育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碩士。1949中共政權上台,劉氏來港並以教書維生。其先後擔任粉嶺從謙學校英文老師、新界學界體育協會負責人、崇基學院體育部主任。[9]本文暫未肯定當年劉雪松在深井公立學校一事上參與程度的深淺,但當委員會聘請具備豐富教學知識及經驗的劉氏為顧問,則反映了委員會誠然有心於解決深井教育問題。
圖四:《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剪報(案:標題有手民之誤,「視模」應為「規模」。紅框為本室所加。)
圖五:《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剪報(紅框為本室所加。)
丙、題字釋義 深井公立學校牌坊上有對聯一副,其辭曰(標點為本室所加):
深深造士菁莪秀, 井井培材棫樸芃。
圖六:深井公立學校牌坊對聯
對聯嵌有「深井」地名。其中「井井」指有條理。「造士」、「培材」則皆謂養育人才。「菁莪」及「棫樸芃」皆語本《詩經》。
《詩經.菁菁者莪》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小序曰:「菁菁莪者,樂育才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毛傳曰:「興也。菁菁,盛貌。莪,蘿苛也。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君子能長育人材,如阿之長莪菁菁然。」[10]「菁菁」,廣州話讀為[zing1][zing1],意謂茂盛的樣子。「莪」,廣州話讀為[ngo4],是一種名為「蘿苛」的植物。對聯中的「菁莪秀」不但承襲〈菁菁者莪〉之意,謂人材眾多、優秀;更反映了撰聯者冀望深井公立學校能成為長出菁莪之地,足見其樂於教育學生之意。這可謂一貫當年深井村居民推動興建新學校的心意。
《詩經.棫樸》曰:「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毛傳曰:「興也。芃芃,木盛貌。棫,白桵也。樸,抱木也。槱,積也。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11]「棫」和「樸」皆為樹木,廣州話分別讀作[wik6]和[pok3]。「芃芃」廣州話讀為[pung4][pung4],意指樹木茂盛。〈棫樸〉以棫樸茂盛之貌為興,謂賢人之多。而聯中所謂「棫樸芃」亦沿襲此意。下聯「棫樸」一語貌似與上聯的「菁莪」語意重複,實則不然。如毛傳所指,〈棫樸〉先言棫、樸之類的樹木茂盛,萬民因而得到足夠的柴薪以應付生活所需;然後由此興起賢人眾多,國家因而得到足夠的人材來發展之意。是故深井公立學校牌坊下聯用「棫樸」一語,便是期待學生他朝可以成為社會棟樑。

編按
  1. 以上廣州話讀音以粵拼標示,採自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中心《漢語多功能字典庫》。
  2. 「井井」、「造士」釋義均參考自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注釋
  1. 陳穎欣編輯:《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21年),頁245。下稱《村梭深井》。
  2. 傅杜小玉編輯、校對:《香港清快塘傅氏族譜》,二零一零重編本,頁240。(下稱《傅氏族譜》)《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下稱《教不倦》)的〈清代修建新界學舍一覽表〉一表中,記有「文通書室」,地點為「深井」。不過,此表卻把文通書室的「建成/重修的年代」記為清末,顯然與《傅氏族譜》相悖。(明基全編輯,何惠儀、游子安撰文:《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香港:香港區域市政局,1996年),頁87。)雖然《教不倦》概言表中的資料「除參考王齊樂、吳倫霓霞及蕭國健等學者研究成果外,主要是根據實地考察及口述歷史資料整理而成。」(《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頁87。)可是表中並沒有確指從哪一份文獻可以證明文通書室建於間清末。而見於《傅氏族譜》的文通書室興建緣起則是引自土地註冊處資料。相對而言,《傅氏族譜》所據的資料較《教不倦》為明確、可靠。故本文採用前者的說法。
  3. 〈深井公立學校大視模擴建〉,《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頁10。標題有手民之誤,「視模」應為「規模」。
  4. 〈深井公立學校大視模擴建〉,《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頁10。
  5. 「該校校址係由當局撥出,(⋯⋯)」(〈深井公立學校 新舍動工興建 預定可於今春完成〉,《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頁5。)
  6. 「由深井村民籌建,並獲理民府協助之深井公立學校,現已動工興建,預定將可於今春落成,以收容該村子弟就讀。」(〈深井公立學校 新舍動工興建 預定可於今春完成〉,《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頁5。)「新界深井公立學校於前年完成擴建新校舍啟用以來,校務蒸蒸日上,現已由初小改為完全小學。」(〈新界深井公立學校改選傅麗華任校監〉,《香港工商日報》1963年4月30日,頁6。)此句有手民之誤,「擴建」及「新校舍」之間欠缺句號。
  7. 「1950年在窩拿先生支持下,開始有組織地舉辦盂蘭勝會,初期位置就在啤酒廠員工宿舍外,窩拿先生不但出錢資助,還提供電力供盂蘭勝會期間使用。」又,「1981年,獲荃灣理民府撥地建廟,在窩拿先生及眾深井街坊支持下,集資重建天地父母廟(⋯⋯)窩拿先生鼎力支持這次廟宇重修,更私人贊助一萬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撰:〈窩拿與深井——村民回憶中的生力啤廠長(溫詩)〉,網址:http://cache.org.hk/blog/waller_and_sham_tseng/,瀏覽日期:2021年2月17日。)
  8.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窩拿與深井——村民回憶中的生力啤廠長(溫詩)〉。《村梭深井》一書有更多窩拿事蹟,值得參閱。
  9. Tere Wong撰:〈跑遊元朗(64)——尼克遜圖書館顧問劉雪松〉,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8257,瀏覽日期:2021年1月13日。此文對劉雪松的生平有翔實考證。
  10.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釋,朱傑人、李慧玲整理:《毛詩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893。
  11. 《毛詩注疏》,頁1433。
參考資料 一. 書刊(姓名筆劃序)
  1.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2. 明基全編輯,何惠儀、游子安撰文:《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香港:香港區域市政局,1996年。
  3. 陳穎欣編輯:《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21年。
  4. 傅杜小玉編輯、校對:《香港清快塘傅氏族譜》,二零一零重編本。
二. 報紙(出版年份前後序)
  1. 〈深井公立學校大視模擴建〉,《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頁10。
  2. 〈深井公立學校 新舍動工興建 預定可於今春完成〉,《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頁5。
  3. 〈新界深井公立學校改選傅麗華任校監〉,《香港工商日報》1963年4月30日,頁6。
三. 網絡文章(刊登日期序)
  1.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撰:〈窩拿與深井——村民回憶中的生力啤廠長(溫詩)〉,2014年3月29日刊登,網址,http://cache.org.hk/blog/waller_and_sham_tseng/,瀏覽日期:2021年1月23日。
  2. Tere Wong撰:〈跑遊元朗(64)——尼克遜圖書館顧問劉雪松〉,2017年2月19日刊登,網址: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8257,瀏覽日期:2021年1月23日。
四. 網絡文章
  1. 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中心《漢語多功能字典庫》網站: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後記 依我暫時所見,不論是書籍、報章,還是網絡文章,關於深井公立學校的記載並不多見。至於廖清,更是毫無頭緒。我們如要更加暸解他們,也許要翻查當年的政府檔案。又或者趁現在「去古未遠」,探訪當年的學生以作口述歷史記錄。
寫定於二零二一年四月九日馬料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