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20元怎麼買這麼小的東西!不要吧!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二手店挑著東西,孩子用欣喜的心情,拿了個蛋形黏土問媽媽是否可以購買;媽媽看了孩子手上的黏圖,大概是價格也在上面,於是嫌棄的回答孩子說:「20元買這麼小的東西,不要吧!」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後,表情顯得失望但很堅持想買,媽媽還是說了同樣的話,期望孩子不要購買,可是孩子的堅持最後媽媽還是讓孩子買了這個蛋形黏土。
價錢無法決定東西的大小,而是『價值』。
價錢無法決定東西的大小,而是『價值』。
孩子雖然最後買到了心中想買的黏土,但這件事他獲得了什麼?而這位媽媽又教會了他什麼?
我覺得什麼也沒有,看上去孩子擁有了他喜歡的東西,但心裡面可能也埋下了這事件不好的感受,甚至對於花錢消費的觀念也沒有被建立起來。媽媽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
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機會,然而教育並不會因為有教了就會,會需要時間陪伴與不斷的重複,孩子才能從過程中慢慢明白為什麼。孩子其實很聰明的,甚至他們的感受也很敏感,很多時候大人所說的話不是孩子不懂,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心中的感受,所以選擇哭鬧或是沈默。所以,我覺得在面對孩子,大人也要給予尊重和誠實,甚至多一點包容(讓孩子有錯誤的機會),甚至在情緒的管理也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因為情緒傷害到孩子的心理,這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思維或價值觀。
我自己對孩子在面對這類的事情,我選擇和孩子溝通,甚至提出幾個選擇讓孩子自己做主,在選擇之前也會清楚的講明這些選擇背後的結果與可能發生的事情,還有我們大人的心情與感受是什麼,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當然最後孩子的選擇我都會尊重。
有幾次孩子執意選擇結果不利他的選項,貪圖眼前的及時享樂,於是不利的結果發生了,我並不會生氣,反而和孩子重新的在回顧選擇之前與他所溝通的一切所有事,然後再讓孩子自己面對眼前的結果,學習作出第二次選擇,這時候他就會明白,選擇的方向也就明確了,也懂我先前和他溝通所說的結果與可能。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自己去面對最後的結果,學習到的比起父母苦口婆心、發脾氣惱怒來的有效,甚至還能夠培養出孩子思考判斷能力。尤其現在理財觀念常說的『需要』與『想要』,這兩個不同的事情,在這件事上也剛好可以好好的教育孩子。
孩子要的是『教育』,不是『講道理』跟『管教』。教育是出於愛、耐心、正確的觀念、適當的方法。
我不是什麼偉大的教育家或兒童心理學家、行為學家,只是就我從其他專家的書籍、影片學習到的、生活上發生的經驗於此分享,說說我的看法跟覺得應該的方式,若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或著要指點我的錯誤,我會欣然接受也願意一起討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