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會想,一個愛字如癡的人,可以遇到最悲傷的事是什麼?
愛書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囤積癖。而我自身的癖在於,捨不得丟棄寫著文字的紙張--諸如國小的獎狀成績單;各類展覽手冊酷卡。當然,還有書、大量的、廣義上的書。以至於我老家的書櫃深處還有不成套的童年讀物,還有寫滿筆記的各時期教科書,當然還有近幾年買了看了收藏著的書。的確是像撕書人裡描寫那般, 書本彷彿有生命地從書櫃蔓生到地上、爬上書桌,甚至在不經意間悄悄的佔據了床的一角。不同的是,我並不以為擾。
故事的主人公漢嘉,從日復一日的工作裡積累獲得了知識,然而他的工作卻正是要把這些他視為珍寶的書打包作廢。對他而言,三十五年的時光仍然是一個貨真價實的「love story」。他最大的夢想,便是有朝一日能和他的壓縮機共同退休,畢竟它見證了彼此擁有的時光。
還能有比這樣更浪漫、更悲傷的事情嗎?
故事的轉折就在於他聽說了另一座城市裡有新型的壓縮機,他懷著嚮往去朝聖了,卻見識到一群截然不同的工人們,他們衣著鮮豔像翠鳥、像挪威的紅腹灰雀、像鸚鵡、幹活的時候喝牛奶,他們有餘裕,以新的勞動方式、新的工作思維,他們不再大汗淋漓,他們額頭上不會有蒼蠅死屍。
我意識到小廢紙收購站的那種微小歡樂結束了。
這就令我想起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識」。若不曾被文字給蠱惑,不知道廣闊的書海如此迷人,工作只會是單純的工作。他不會因此感到幻滅,不會覺得藉由新式壓力機處理的書本被不人道的對待。
「然而,這裡已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世界,這些年輕人活得好不自在,也許世界上一切都變了,不同了。」
他的孤獨便在於此。年輕的工人不懂他的痛苦,能懂的人卻都一個個凋零了。
這是一本讓愛書人欲罷不能的小說。赫拉巴爾的文字簡練樸實,安頓了深刻的思想。每一章節雖是相似的開頭:「三十五年來,我置身廢紙堆中/我用壓力機處理廢紙」,層層推進,緩慢述說了漢嘉生活的現在、過去,還有這城市的種種。
因為我讀書的時候,實際上不是讀,而是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裡,嘬糖果似地嘬著,品烈酒似地一口一口口地呷著,直到那詞句像酒精一樣溶解在我的身體裡,不僅滲透我的大腦和心靈,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騰,衝擊每一根血管的末梢。
這就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大的感想了,想把裡面所有的詞句都融入我的思考,化作骨肉的一部份。還能有比這更浪漫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