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買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想買的嗎? 讀《金錢心理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買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想買的嗎? 減少消費之後,銀行帳戶裡的數字增加了,也忍不住問自己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們對金錢的認識太少,對錢的觀感太容易受到影響。 想想這個有趣的例子。如果你要買一個好吃的生乳捲禮盒送人,店裡的人卻跟你說,5分鐘車程外的另一家店在打折,能省200塊。你會去嗎? 如果你今天要買一台車,要價50萬,店員同樣跟你說,5分鐘車程外的店可以讓你省200塊,你會去嗎? 大部分人都會跑一趟去買便宜200塊的生乳捲禮盒,但不會去買車。主要是受到比例影響,買台50萬的車,省200塊好像沒什麼必要。(買車是大額支出,很多人會因為「反正都花了那麼多錢」這種想法,而更輕易加購昂貴的內裝。)但仔細想想,200塊的價值是固定的,不會因為是買什麼東西省下來的而改變。
另一個跟消費有關的例子是心理帳戶。 許多理財專家都說要設定預算,才不會當月光族。其實我們擁有很多心理帳戶,買服飾包包的、買菜的、買小孩東西的、買家用品的......這禮拜買了兩件衣服一雙鞋子,好像該收手了,但家用品好像還可以買個什麼。 看起來好像有在控制,其實只是因為在每個心理帳戶都放了預算,好像就能心安理得消耗預算,但你擁有的金錢追根究柢都是同一個帳戶(資產總額)。 甚至我們還有情緒帳戶,從不同管道來的錢,花法也會不同。買彩券或統一發票中獎,甚至股票當沖賺來的錢,來得太輕易,我們也會傾向拿來大手筆請客,或買些平常不會買的奢侈品,輕易地花掉。可是,每個月的薪水就會比較慎重看待。
別誤會,《金錢心理學》不是一本勸你當小氣鬼,這輩子最好都不要再花錢的書,卻能教你避開消費陷阱。 行為經濟學在現代社會是門顯學,畢竟大多數人都是靠著消費行為來獲得金錢好繼續過日子。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會被什麼操控很重要,這樣才能真正知道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一味的忍耐不買,萬一像減肥節食到爆掉,反而暴飲暴食就不好了。
一件2000塊買來的衣服,拿去二手拍,可能500都沒人收。我們總是會高估自己所有物的價值,可能因為這個東西跟了我很多年,有了不一樣的附加價值。但其實當你在試穿試用的時候,就漸漸增加這個物品在你心中的價值。甚至在拍賣場,曾經出價競標的東西,再一次競標,出價的人心理價位會更高。
常聽到有人說這錢花得好心痛,但你知道花錢真的會痛嗎?研究表示,付款會刺激腦部涉及處理身體疼痛的部位,高價的刺激更強烈,捨棄東西也會感到痛苦。信用卡、行動支付、預購都是在讓你逃避痛苦,才會願意花更多錢。
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致富心態》裡提到,金錢最大的實質價值,就是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能夠掌控時間,才有自由。而自由正是我在極簡這一路上從未放棄過的目標。
avatar-img
4會員
13內容數
中年少女的生活記錄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妮絲的第二人生 的其他內容
自從18年11月開始一個月不買衣服實驗,意外發現沒那麼困難,然後就一直到現在。(中間只買了雙樂福,不算衣服。)在這期間,我把衣物類的購物app都刪掉,把FB/ig上跟這些有關的帳號也取消訂閱,當然email裡的廣告信也做了一次清理。 這幾個月慢慢實作下來,說實在感覺滿清爽的,家裡雜物變少了,找不到
本日進度:就讓過去留在過去吧。 這幾天進入可怕的回憶戰場,把10–25歲狠狠回顧了一把,不得不佩服自己,真是什麼垃圾(?)都留下來了。 有人說這是捨不得的青春,有人說這種症頭代表沒辦法活在現在跟未來,嗯,大概都有那麼一點。幸好年歲沒有虛長,即使翻以前寫的東西還是那麼羞恥,看從前的照片還是會感嘆膠原
我家有兩個不用想就知道的巨大黑洞,一個是衣櫃,一個是書櫃。這兩個地方很直接總結了一個人的外表跟內心世界。 我的衣櫃旁邊常年擺著一個裝不滿的回收袋,其實是早就曉得這個龐然大物快喘不過氣來了,該整理了,但老是用總總原因像是太忙、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來塘塞自己。 一旦開始收拾,第一個碰到的問題
讀這本書的期間,大概有三次以上忍不住放下書,跑去衣櫃前面檢視。那是一種看見某個答案迫不及待的心情。 很多極簡主義者打開他們的衣櫃,裡頭常常只有10–20件這種難以想像得少的衣物,也常會
起初我是抱著八卦的心情看這本《不消費的一年》,畢竟誰能不買東西呢?最少最少也得買個衛生紙吧。身為連衛生紙都要比價的嗜買者,網絡購物帶給我的快樂不亞於遠古時代草原上狩獵的刺激,不買東西會發生什麼?我很好奇。 作者給自己設下的限制,某種程度跟斷食差不多。她不讓自己買必需品以外的任何東西,好停止買東西跟雜
自從18年11月開始一個月不買衣服實驗,意外發現沒那麼困難,然後就一直到現在。(中間只買了雙樂福,不算衣服。)在這期間,我把衣物類的購物app都刪掉,把FB/ig上跟這些有關的帳號也取消訂閱,當然email裡的廣告信也做了一次清理。 這幾個月慢慢實作下來,說實在感覺滿清爽的,家裡雜物變少了,找不到
本日進度:就讓過去留在過去吧。 這幾天進入可怕的回憶戰場,把10–25歲狠狠回顧了一把,不得不佩服自己,真是什麼垃圾(?)都留下來了。 有人說這是捨不得的青春,有人說這種症頭代表沒辦法活在現在跟未來,嗯,大概都有那麼一點。幸好年歲沒有虛長,即使翻以前寫的東西還是那麼羞恥,看從前的照片還是會感嘆膠原
我家有兩個不用想就知道的巨大黑洞,一個是衣櫃,一個是書櫃。這兩個地方很直接總結了一個人的外表跟內心世界。 我的衣櫃旁邊常年擺著一個裝不滿的回收袋,其實是早就曉得這個龐然大物快喘不過氣來了,該整理了,但老是用總總原因像是太忙、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來塘塞自己。 一旦開始收拾,第一個碰到的問題
讀這本書的期間,大概有三次以上忍不住放下書,跑去衣櫃前面檢視。那是一種看見某個答案迫不及待的心情。 很多極簡主義者打開他們的衣櫃,裡頭常常只有10–20件這種難以想像得少的衣物,也常會
起初我是抱著八卦的心情看這本《不消費的一年》,畢竟誰能不買東西呢?最少最少也得買個衛生紙吧。身為連衛生紙都要比價的嗜買者,網絡購物帶給我的快樂不亞於遠古時代草原上狩獵的刺激,不買東西會發生什麼?我很好奇。 作者給自己設下的限制,某種程度跟斷食差不多。她不讓自己買必需品以外的任何東西,好停止買東西跟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衝動消費的原因和個人經驗,包括購物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隨著網購的普及,人們面對衝動消費的誘惑日益增加,文章分享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消費者在購物前後評估自己的需求,並反思消費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件非常心儀的商品,價錢雖然合理可接受,但就是有一種直覺覺得被「宰」了?又或者是看到某項商品或服務打折大特價,明知用不到卻還是忍不住下手購買?學者提出一個來說明這樣的現象 :「交易效用」。 「交易效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消費決策,決定我們對一項交易是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一、書名:《金錢心理學》 作者:Dan Ariely&Jeff Kreisler 二、節選 1. 相對性導致我們用與實際價格無關的方式評估價格,例如優惠折扣、綁售等。優惠讓行動更快速,比較容易選擇思考較不謹慎,有時增加選項只是相對性誘餌,面對便宜和最貴的選項,是把我們導向中間選項的路標。其
Thumbnail
當我閱讀下寬和在《無痛買單》一書中關於產品線定價的敘述,這是一種運用人類心理所設計的定價策略,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產品線定價不僅是一種價格設定的藝術,更是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產品線定價或稱為價格線定價,是企業將同類別商品或服務劃分成不同價格區間,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這種策略的關鍵在於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衝動消費的原因和個人經驗,包括購物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隨著網購的普及,人們面對衝動消費的誘惑日益增加,文章分享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消費者在購物前後評估自己的需求,並反思消費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件非常心儀的商品,價錢雖然合理可接受,但就是有一種直覺覺得被「宰」了?又或者是看到某項商品或服務打折大特價,明知用不到卻還是忍不住下手購買?學者提出一個來說明這樣的現象 :「交易效用」。 「交易效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消費決策,決定我們對一項交易是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一、書名:《金錢心理學》 作者:Dan Ariely&Jeff Kreisler 二、節選 1. 相對性導致我們用與實際價格無關的方式評估價格,例如優惠折扣、綁售等。優惠讓行動更快速,比較容易選擇思考較不謹慎,有時增加選項只是相對性誘餌,面對便宜和最貴的選項,是把我們導向中間選項的路標。其
Thumbnail
當我閱讀下寬和在《無痛買單》一書中關於產品線定價的敘述,這是一種運用人類心理所設計的定價策略,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產品線定價不僅是一種價格設定的藝術,更是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產品線定價或稱為價格線定價,是企業將同類別商品或服務劃分成不同價格區間,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這種策略的關鍵在於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我一直不諱言自己是個很愛消費很愛買衣服的人,能隨意使用小錢是我對幸福的其中一種定義,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過度消費,2023年開始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用錢了!當然也是因為全家一起出國了一趟留下許多卡債而開始醒悟...